陳敦山 胡笑潔
摘要:挖掘抗疫精神的核心要義,探究抗疫精神和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的內在耦合,從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校園網絡輿論、社會實踐等維度創(chuàng)新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路徑。這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精神,使高校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知行合一。
關鍵詞:抗疫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9-0099-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個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1],并多次勉勵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簡稱“抗疫精神”)所蘊含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2]的時代精神,與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資源、活資源。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能很好地增強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抗疫精神的核心要義
在新冠疫情爆發(fā)期間,黨領導全國人民團結與共抗擊疫情所展現出的時代精神——抗疫精神,具有豐富的核心要義,即: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
(一)生命至上
生命至上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仁愛思想的傳承,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的體現。在整個疫情期間,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帶領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勝利。作為疫情爆發(fā)重災區(qū)的武漢以及整個湖北省,在被發(fā)現新冠病毒爆發(fā)之后,黨中央國務院積極響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tǒng)籌全局、沉著應對,組織調派全國醫(yī)護人員緊急支援湖北省16個市州及縣級市,將抗疫醫(yī)療設備、人員、物資等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湖北,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新冠病毒的擴散,穩(wěn)定住了全國的醫(yī)療體系,確保人民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舉國同心
舉國同心是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這種“舉國同心”的團結精神,在抗疫過程中凝聚了更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力量,為抗疫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和死亡人數的增加,時間成為阻絕病毒傳染的關鍵。從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到普通志愿者,每一位防控疫情傳播的工作人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爭分奪秒于病人的救治、夜以繼日于疫苗的研發(fā)、不分晝夜于挨家挨戶的排查。從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僅花費十天左右時間建成,16個方艙醫(yī)院投入使用收治患者,都印證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速度”和不畏風險同困難斗爭的“中國力量”。正是我們秉持舉國同心的團結精神,使得全國軍民上下一心戰(zhàn)勝疫情,彰顯出令世人動容的中國力量。
(三)舍生忘死
舍生忘死是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為顧全大局,武漢城內1100萬民眾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大貢獻。全國人民心系武漢,集中各省市自治區(qū)一線醫(yī)護人員馳援疫情爆發(fā)地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qū)。各地區(qū)醫(yī)護人員始終堅守職業(yè)道德、行業(yè)準則,堅守在疫情第一線,其中馳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有的更是簽訂了“生死狀”,以“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氣概,奔赴最危險的戰(zhàn)“疫”第一線。廣大社會志愿者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線,積極承擔起籌集和運送各種急缺醫(yī)療物資到疫情重災區(qū)的工作。正是因為全國人民的勇擔責任和舍生忘死,才塑造了災情下的時代新精神——抗疫精神。
(四)尊重科學
尊重科學是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實踐品格。新冠肺炎病毒爆發(fā)之際,實事求是就是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guī)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公眾與病毒抗爭,相關領域醫(yī)學專家引領全國人民使用科學正確的方法防疫抗疫尤為重要。疫情面前,對病毒來源、走勢的正確判斷和及時處理是有效抗疫的關鍵,專業(yè)的學科人才和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及戰(zhàn)略無疑是這場戰(zhàn)斗的中堅力量和強大后盾。從疫苗研發(fā)初期的方案制定到取得突破性成果,順利進入動物、人體臨床接種測試期,每個階段都經歷了科學、完整、系統(tǒng)的安全測評。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也為防疫戰(zhàn)疫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正因為我們始終堅持科學抗疫,人民正常生活秩序得到維護,在交通運輸、國際交往方面實現防而不亂、控而不停,市場波動變化之后迅速穩(wěn)定,社會整體環(huán)境并未受到太過嚴重的影響。
(五)命運與共
命運與共是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指出:“當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3]。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圍傳播,嚴重危害世界人民的生命,成為需要全球共同抵御的威脅,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全力投入抗疫國際合作。在發(fā)現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第一時間向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發(fā)布了相關信息,并且在抗疫過程中及時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通報中國國內疫情防控發(fā)展信息,為全球疫情防控爭取時間,貢獻寶貴經驗,用科學實際的病毒應對方案為全球抗疫提供了防疫模板。
二、弘揚抗疫精神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內在耦合
以“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為核心要義的抗疫精神,為全國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總體戰(zhàn)注入了強大動力,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角度的集中表達。在高校,弘揚抗疫精神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內在的耦合性。
(一)抗疫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共同的精神內核
抗疫精神是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精神文明成果,而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社會意識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著抗疫精神的思想內核,二者在價值理念、社會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上是一致的,都是發(fā)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中華民族精神為核心,發(fā)展了中華文明中優(yōu)秀的文化內容??挂呔裨诩橙≈腥A傳統(tǒng)民族文化精神之后,呈現出全體中國人民奮力抗爭、八方馳援、協力協同、共克時艱的優(yōu)秀品質和對先進價值觀的執(zhí)著追求。當下抗疫精神作為特殊時期中華精神文明成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導向一致,共同致力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為實現中國夢,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提供更有生命力更有時代價值的精神產物,兩者具有共同的思想內核。
(二)抗疫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4]??挂呔袷巧鐣髁x核心價值觀與當前全民抗疫新特點、新要求相結合的產物,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與發(fā)展,為中華民族戰(zhàn)勝磨難、勇于進取、敢于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精神動力,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了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逐漸凝練、發(fā)展、成熟起來的思想理論,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發(fā)展不斷與時俱進,內涵更加豐富。抗疫精神是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下孕育和誕生的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體現。
(三)弘揚抗疫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誕生于特殊時期的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一段時期內的特殊反映,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最高體現,突出愛國主義與改革創(chuàng)新等精神內核。弘揚抗疫精神將促進全體社會成員堅持尊重科學、求真務實的思想意識,引領全體社會成員堅持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對于高校來說,弘揚抗疫精神有利于促進高校大學生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事求是為行為準則和實際行動參與到抗疫斗爭中去,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挂呔裰姓蔑@出來的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命運與共的價值理念,能夠激勵大學生形成熱愛祖國、堅忍不拔、樂于助人、奮發(fā)向上的思想品德,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大學生中弘揚抗疫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
基于全國抗疫的特殊現實實踐而產生的抗疫精神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創(chuàng)造了契機,對于如何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應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滲透抗疫精神的價值理念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修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作用,通過教學教研等方式創(chuàng)新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學子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內容,結合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先進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使大學生充分認識、理解抗疫精神的價值理念。以抗疫精神蘊含的“生命至上”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以“舉國同心”對大學生進行大局意識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以“舍生忘死”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以“尊重科學”對大學生進行行為準則教育;以“命運與共”對大學生進行家國天下教育。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抗疫精神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使內含抗疫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滲透入大學生的價值理念。
(二)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充分發(fā)揮抗疫精神的渲染作用
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具有明顯的潛移默化教育影響作用。在校園內營造特定的文化氛圍,對于傳遞相關的精神文化具有積極意義,成為高校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首先,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融入抗疫精神。可視、可感、可觸的直觀視角是校園文化物質層面建設的主要特點,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了客觀實在的物質內容。為此,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到校園的走廊、圖書館、食堂、宿舍、校園展板、報欄、櫥窗、公告欄等校園文化設施中。例如,利用校園展板、報欄、櫥窗、公告欄等張貼或滾動播放體現抗疫精神的音像資料、文化作品。其次,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融入抗疫精神。一方面,高校將抗疫精神融入到校風、校紀建設中,抓典型、塑偶像,另一方面,高校應積極鼓勵、引導并支持大學生開展一系列弘揚抗疫精神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宣傳抗疫精神為契機,開展主題征文、主題晚會、主題觀影等活動,營造積極向上、同心協力共渡難關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以校園網絡輿論為導向,大力弘揚抗疫精神的正能量
引領網絡文化的健康發(fā)展,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傳導正能量,是在高校大學生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因此,融入抗疫精神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要積極主動運用網絡載體,應用社交軟件等新媒體平臺,主動占領網絡宣傳和輿論高地。例如,通過微博、微信、QQ、抖音等校園網絡平臺,拓寬弘揚抗疫精神的宣傳渠道;開展抗疫精神線上討論活動、開設抗疫精神主題教育慕課、建立抗疫精神特色文化主題網站,以文字、圖片、短視頻、表情包等多種形式,圖文并茂、直觀有趣、通俗易懂地來傳播抗疫精神,進一步讓大學生深刻理解愛國之情、助其實現報國之志。與此同時,利用校園網絡宣傳抗疫精神,要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監(jiān)控機制,注意屏蔽刪除網絡虛擬空間中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不符的言論,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輿論引導。
(四)以社會實踐為途徑,深入踐行抗疫精神的高尚品質
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不僅要學習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更要自覺形成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正確行為。因此,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高校要在做好抗疫精神教育引導的同時,也要積極促進抗疫精神落實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中,通過外化于行激勵大學生將抗疫精神內化于心,真正實現抗疫精神“入腦入心”。一方面,要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專業(yè)知識學習的重要性,用抗疫精神激發(fā)其勤奮學習的熱情,將抗疫精神轉化為大學生勤奮學習的動力。并以此為契機引領大學生自覺發(fā)揮自身專業(yè)特長和優(yōu)勢,積極投身于國家需要的重點行業(yè)和關鍵領域,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更多的大學生投身到志愿者隊伍中,在與抗疫相關的社會實踐中傳承抗疫精神,踐行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高尚品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生產生活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1).
[3] 習近平.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0-03-27(1).
[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7-48.
作者簡介:陳敦山(1971—),男,漢族,陜西山陽人,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胡笑潔(1993—),女,漢族,陜西渭南人,單位為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