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桑玲
摘 要:高中物理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尤其是動力學的相關內容在物理教學中的占比很大,這一模塊的知識也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問題之一。動力學題目的考查內容在整個高中物理階段占比更多,范圍較廣,如果想要從最根本的地方提升物理成績,最主要的是加深知識點的掌握。因此,學好高中階段的物理動力學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將圍繞如何在高中階段更好地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高中階段物理動力學的知識展開教學策略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一物理;動力學
一、 引言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和初中階段有著較大的差距,無論是知識的難度還是廣度都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教師群體針對學生物理學習難點也需要展開重點討論,從符合學生接受特點以及接受規(guī)律的角度出發(fā)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考慮,全面提高學生物理成績。
二、 采用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合作能力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由于比較抽象,很多學生在個人解決物理難題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不足以對全班同學展開有效的跟蹤教學,幫助全體同學掃清知識盲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討論的課堂教學模式,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高一物理《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節(jié)內容時,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之前已經學習過了高中動力學的相關知識。關于描述運動的物理量,并且用這些物理量去描述運動和運動規(guī)律,以及力的基本知識等。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光是吸收這些知識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在此背景下,繼續(xù)深入學習牛頓第一定律也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理解不夠到位,甚至完全不能理解的情況。為了幫助更多學生梳理較為混亂的知識脈絡,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需要重視講解順序,一方面要先從簡單的知識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另一方面也要從易到難引導學生理解不同難度級的知識。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發(fā)現(xiàn),講解牛頓第一定律,學生對于“從物體運動必須有力的作用轉變到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在此情況下,教師就需要運用更加巧妙的課堂講解技巧,在教師講解過一遍之后,教師可以選擇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根據(jù)就近原則,讓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討論。對于課上教師講解的知識點比較模糊的地方進行二次探究,這一過程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課堂之上沒有講清楚的知識點,更是為了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加深印象。
比如在講解完關于牛頓第一定律某一個知識點之后,教師就可以讓班級內的同學以同桌前后位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小組討論,對于剛剛教師講解的內容展開探索。通過翻閱課本以及分享筆記等綜合型的討論方式,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吸收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到適當?shù)募ぐl(fā)。同時,高中階段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著重注意的一部分。在合作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也有利于通過小組合作來加深學生的物理思維,培養(yǎng)物理觀念。
三、 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案,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制定教學計劃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不同于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心思浮躁,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高中物理教學進度。為了更深入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樂趣,教師也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年齡以及學習習慣,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制定特殊的教學計劃,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運動的描述》這一節(jié)內容時,由于本節(jié)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很多高中生在學習這一節(jié)內容時都會在短時間內就完成本節(jié)知識點的掌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但是從教學學時來看,本節(jié)內容依然占據(jù)了一整節(jié)物理課的時間。很多學生可能在物理課剛剛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表現(xiàn)出了浮躁的學習特點。在此情況下,就要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群體化學習特征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
比如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以盡量將本節(jié)課的導入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上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五分鐘左右的小視頻或者飲食片段,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來感受“物體運動”的物理美感。在播放完視頻之后,教室可以增添一些課堂提問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邀請一些學生起來討論一下自己對物理運動的第一感覺,以及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學習到了哪些有效的運動描述方式。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問答,可以增加班級同學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將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學習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上講解知識結束之后,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以及主要知識點較少,學生應該在課上聽課的過程中就已經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大部分知識。此時教師可以繼續(xù)開展課堂討論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再重新邀請一些同學起來分享自己對于物體運動的看法。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比較明顯地感覺到,大多數(shù)同學的看法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很多學生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對物體運動的描述只是停留在樸素的物質觀念,并沒有上升到物理層面。由此也能說明課堂提問以及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檢驗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讓教師在提問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融入一些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以增添趣味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物理課堂都適合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根據(jù)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比較困難的課程內容時,學生的接受程度往往會表現(xiàn)出較差的水平。因此,當教學一些難度較高的課程時,教師也需要調節(jié)課堂講授策略,盡可能在課堂教學時間多梳理一些物理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去理解課本內容與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而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雖然可以比較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觀念,但是從占用課堂時間的角度來看,課堂提問是比較耗費講課時間的,因此在講解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時,教師也需要及時調整講課策略,采用更加有利于物理教學的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