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靜
摘 要:夸美紐斯提出:“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光明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惫适陆虒W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能夠?qū)⒏挥腥の?、展現(xiàn)語言學習邏輯的故事貫穿于英語教學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參與和表現(xiàn)的熱情,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成效。故事教學法一改傳統(tǒng)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從故事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英語課堂的童趣。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應用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如果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高昂的學習情緒,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則很容易導致疲倦?!痹谛W英語課堂中,由于學生年齡小,經(jīng)驗認知水平偏低,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很容易感到倦怠。故事教學法的特點是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借助于形象、生動、趣味的故事來融入英語知識,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故事中認識英語詞匯,運用英語句型,講解英語故事,復述教材課文。
一、以故事來創(chuàng)造懸念,活躍課堂氛圍
聽故事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在英語課堂中運用故事教學法,搭建學生喜歡的故事情境,能夠讓學生從故事體驗中用英語交談,用英語表演,增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獲得愉悅的課堂學習感受。結(jié)合譯林英語Story time、Cartoon time板塊,教師可以將英語知識融入故事教學中,通過故事拋出學習中的問題,引領學生預測故事,激活英語想象力,運用英語故事語言來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在故事教學法中,教師要調(diào)整好自我角色,既要展現(xiàn)“story teller”,又要展現(xiàn)“reading helper”,以趣味、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如“猜故事”就是很好的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圍繞教材知識點、插圖、關鍵詞等,創(chuàng)設相應的故事情節(jié),增強學生的閱讀期待。在譯林英語四年級“Let's make a fruit salad”教學中,筆者根據(jù)題目、封面,讓學生從中尋找故事線索,猜測本節(jié)主題故事內(nèi)容。先出示一張Sam變魔術的圖片,引出問題:What is Sam doing?請學生們結(jié)合圖片信息,思考并猜想關于Sam的故事發(fā)展,預測故事內(nèi)容,以此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好奇心。順著問題,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得到了有效發(fā)展。同樣,也可以利用插圖來猜測故事。我們可以結(jié)合教材中的插圖,如人物表情、動作等,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尋找潛藏的有價值的信息,如故事人物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在說什么?在譯林英語三年級“How old are you”教學中,筆者根據(jù)故事板塊插圖信息,向?qū)W生提出問題:Whose birthday is it?What happened at last?Is Bobby very happy?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從圖片中預測生日日期,并展開想象力,猜測Bobby的內(nèi)心想法。另外,還可以根據(jù)關鍵詞來設置故事,幫助學生從故事中學習英語詞匯。如在對“The Fire Dragon”故事進行講解時,可以根據(jù)對情緒類詞匯“scared”“sad”“frightened”的學習來預測故事的發(fā)展。在閱讀故事“Too tall Tina”時,對于Tina為什么會“sad”、為什么會“happy”展開討論,能夠讓學生積極投入文本閱讀,把握故事內(nèi)涵。
二、以情節(jié)為線索,促進學生讀懂故事
故事教學法在展示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故事線索,引領學生讀懂故事。通常,故事教學會圍繞某一線索來展開,教師要讓學生認識故事線索,了解語篇內(nèi)容。在譯林三年級英語“Colour”教學中,筆者在講解故事前向?qū)W生介紹故事背景;接著,以問題“What's Yang Ling's magic show about?”展開,通過這一閱讀主線,讓學生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感知內(nèi)容,了解教學設計,凸顯本節(jié)“顏色”相關的知識點。這樣設計故事,更有助于學生讀懂故事。同樣,在譯林三年級英語“We're twins”中,該節(jié)故事板塊講述了主人公Mike在參加學校活動時,錯把蘇陽認成蘇海,最后得知兩人為雙胞胎。該節(jié)故事內(nèi)容以情景對話為主,我們可以引出問題:“Who's she?Who's that girl?”以“錯位”情節(jié)來搭建人物對話情境,讓學生充滿學習興趣,從語言交際中習得知識點。這種借助于“錯位”邏輯的故事教學主線,能夠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幽默感。
三、關注語言材料,探索詞義內(nèi)涵
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并非隨意,而是要把握教學整體結(jié)構(gòu),化解教學難點。通常,小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感到困難,詞義辨析是教學難點。我們可以在故事創(chuàng)編中將詞匯詞義知識融入故事中,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了解詞匯意義,加深對詞義的記憶。在譯林英語三年級“Colours”教學中,該節(jié)故事板塊設置的是“Magic show”魔術表演活動。在表演中,“楊玲”問觀眾:“What colour is my shirt now?”該句句型是“What colour is...”,前面已學過,學生也能理解其大意。但對于“now”,這是本節(jié)新詞匯,我以同樣的語氣向?qū)W生詢問:What colour is my skirt now?并對“now”進行著重強調(diào)與示意,讓學生思考上述問話中的“now”為何意。這時,有學生意識到“now”的意義,回答:“是現(xiàn)在”。我們要在故事講解與情節(jié)發(fā)展中,有意識地融入詞匯教學,讓學生從故事感知中認識詞匯,理解詞匯意義。同時,附帶在故事中的詞匯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入故事語境,增強對詞匯意義、用法的理解。故事教學中的詞匯學習,也給予了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提高了詞匯習得的教學效率。故事講解過程中,還可以融入句型練習。在一些故事情節(jié)設計中,我們可以融入句型知識,增強學生對英語句型的應用能力。
四、巧妙布設問題,促進英語素養(yǎng)的生成
小學英語教材是推進學生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我們在引入故事教學實踐中,除了突出英語知識的學習,還要滲透思想、德育價值,關注學生人文情感的發(fā)展。在故事教學法中,教師在故事構(gòu)思、設計、應用中,可以巧妙布設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感悟與理解力,讓學生品悟出故事以外的道德與價值觀。在小學譯林英語三年級“What time is it?”教學中,Cartoon time板塊向我們講述了Bobby起床晚了,匆忙之下拿錯書包上學去,但在教室里發(fā)現(xiàn)書包里的用品不是自己的,而是姐姐Tina的書包。正在Bobby著急之時,姐姐Tina將Bobby的書包送來了。學生讀完這個故事之后,覺得Bobby是個粗心的孩子。如果在學生閱讀故事后,教師僅僅將故事中所涉及的詞匯、句型和對話知識點進行講解,似乎還缺少了些什么。很顯然,這個故事與小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有很大關系,也很有啟發(fā)性,我們可以從故事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讓每個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起床晚了,忘記東西或者找不到東西時的情形,很多學生都深有感觸。
五、突出故事的表演性,促進學生體驗人物情感
故事教學法在實施中,教師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需要,鼓勵學生參與,順應學生愛模仿的喜好,增加一定的表演活動,讓學生從故事表演中體驗人物情感。從教材Cartoon time板塊、Story time板塊故事內(nèi)容來看,多以學生能夠表演的方式展開故事教學,讓學生邊做、邊說、邊演、邊練。如譯林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5 Cartoon time板塊中,Bobby的媽媽試穿衣服給Bobby的爸爸看,兩人交談,話題很貼近現(xiàn)實。我們便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演練對話,利用圍裙、報紙、眼鏡等道具來設定人物角色,并從情景模擬上,“媽媽”角色試穿衣服,“爸爸”角色低頭贊美和猜測衣服的顏色,營造趣味性的對話氛圍?!皨寢尅保篖ook at my new coat;“爸爸”:It's great?!皨寢尅焙苌鷼?,故意藏起衣服:What colour is my coat?“爸爸”:It's...red。學生通過搞笑的動作、夸張的語音語調(diào),讓故事演練惟妙惟肖,深刻理解和感受人物情感。
總之,從兒童的經(jīng)驗出發(fā), 解讀文本, 讓文本回歸本真, 是我們故事閱讀教學的根本。在實踐中,有效運用故事教學法,依托故事的趣味性,讓英語課堂活潑、生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可促進學生英語思維與語用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石維維.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J].江西教育,2019(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