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莉
摘 要:在現(xiàn)階段幼兒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這就導致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一定的社交能力,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智力發(fā)展都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幼兒家長對幼兒能力的提升過分的重視知識技能培養(yǎng),忽視了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針對此現(xiàn)象,本文作者就以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為題,對提高幼兒社交能力提出了以下幾點見解。
關(guān)鍵詞:學前教育;社交能力;家園共育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幼兒和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以此來培養(yǎng)更加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全面性人才。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促進幼兒成長的關(guān)鍵。在學前教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不應該將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在文化知識的傳輸之上,而是應該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夠讓幼兒掌握更多的交流技巧,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良好的交流方法、豐富幼兒的認知,對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更好的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幼兒教師就應該及時的聯(lián)系幼兒家長,做到家園共育,體現(xiàn)教學開展的全面性,更好的促進教學開展也更全面的促進幼兒的成長。
一、以溝通交流為基礎,做好共育的及時性、全面性
要想使得教學的開展,更加具有及時性、鞏固性、全面性、滲透性,僅僅通過學前教育教學是難以體現(xiàn)的。而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能夠讓幼兒家長更清楚地掌握學習進度,讓幼兒家長能夠及時地輔助教師的教學開展。要想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的活動,幼兒教師就必須以溝通交流為基礎,做好共育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在這其中,幼兒教師要抓住家園共育的重點,以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更加全面地開展教學。
溝通交流一方面是指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幼兒教師要通過現(xiàn)代化的即時通訊軟件與幼兒家長進行更加及時的溝通與交流,例如通過微信或者是QQ的方式與幼兒家長進行交流,讓幼兒家長能夠更清楚的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中學習和生活的狀況。之后幼兒教師要針對社交能力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除此之外,幼兒幼師還可以開展幼兒家長會的方式做到家園共育,與幼兒家長達到共識。溝通交流的另一方面是指幼兒家長要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在家庭教育中,幼兒家長可以向孩子提問,在幼兒園中的情況和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讓幼兒進行敘述,在此過程中,幼兒家長要對其進行和學習人際交往能力、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學會尊重他人和學習人際交往能力。
二、以親子游戲為輔助,做好共育的趣味性、實踐性
游戲是幼兒們的天性,無論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游戲的方式總能夠激發(fā)起幼兒的興趣,也能夠更好地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在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社交能力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也應該采用游戲的方式對其進行教學,體現(xiàn)教學開展的趣味性,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要想更好地體現(xiàn)家園共育教學,幼兒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親子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輔助,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做到教學與幼兒家長的結(jié)合,使得幼兒家長能夠更好地輔助教學,也能夠做到共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也讓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幼兒可以通過家長開放日的方式,讓幼兒家長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并且通過親子游戲來體現(xiàn)家園共育并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首先幼兒教師要讓幼兒的家長與幼兒一同圍坐成一個圈,然后讓幼兒注意觀察媽媽的表情,把媽媽的表情狀態(tài)用語言描述出來,并再次模仿給爸爸看。同時幼兒要再做一個表情,由幼兒爸爸描述并模仿給媽媽看,以此輪轉(zhuǎn)。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能夠引導幼兒留心觀察他人,同時也學習認識情緒,提升幼兒的社交智慧。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幼兒對情感、情緒、面部表情變化有一定的認知,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
三、以家庭教育為主體,做好共育的引導性、自主性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其影響還是具有非常深遠且全面意義的。但是在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社交能力的過程中,部分幼兒家長并沒有掌握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難以體現(xiàn)教學開展的全面性,也難以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這個時候幼兒教師就應該將教學的主體和教學的重點遷移到家庭教育當中,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教授幼兒家長,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轉(zhuǎn)變幼兒家長的教學觀念,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家長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影響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也通過家庭教育的方式來做到學前教育教學開展的全面性和立體性。
幼兒教師可以對幼兒家長進行教學,讓幼兒家長掌握正確的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例如在生活當中,幼兒家長可以邀請其他幼兒的家庭中進行玩耍,在此過程中,幼兒家長要引導幼兒去感受和體驗同伴之間純真的友誼。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助于幼兒社交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家庭氣氛,為幼兒的成長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要要求幼兒家長做到教育的民主性。無論是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是在生活的過程中,幼兒家長要充分地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并且要尊重幼兒的意見與幼兒平等交流,引導幼兒獨立地做出自己的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也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父母的行為態(tài)度以及社交觀念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部分幼兒家長并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而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能夠教授與幼兒家長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得幼兒家長能夠更好地輔助幼兒教師教學,為幼兒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家園一致的環(huán)境。以此為幼兒成長的基礎,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
參考文獻:
[1]邵輝.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
[2]閆莉.家園同步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J].動漫界:幼教365,2017,000(024):P.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