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平進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國社會的不斷應用,各個領域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的介入和使用。在教育領域,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室中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物理學習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情發(fā)展的途徑。它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會產(chǎn)生什么作用呢?本文主要針對信息技術激活初中物理課堂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教學作用
一、初中物理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作用
初中階段是學生物理思維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尤為重要,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有著很多優(yōu)越性。
(一)為教師上課提供便利
教師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模式下,會有很多不便利的地方,例如:畫圖不方便,板書抄題耗時長,粉筆灰塵飄散等等,這些因素都對課堂效率的提高不利,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很快的利用畫圖工具將圖畫出,直接復制粘貼題目等等,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便利,提高課堂效率。
(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初中是很多學生開始成長發(fā)育,并且進入叛逆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有著自己的獨特性格,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只是通過板書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造成很多學生因為課堂內容的枯燥乏味而上課走神,做小動作。在課堂上引入信息技術的使用,通過視頻,游戲等豐富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三)可以增加師生的課堂互動
信息技術教學有很多增加師生互動的功能,比如:在課中預設課堂活動,可設定知識配對、選詞填空、趣味分類、超級分類或者分組競爭等活動。如此一來,學生也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了,課堂結構也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單一形式了。而是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二、信息技術激活初中物理課堂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
多媒體設備具有多元的功能,可以播放視頻、音頻、圖片等,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深奧的課堂知識,促進學生的 思維發(fā)展,同時節(jié)約課堂時間。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設備激發(fā)初中物理課堂。例如:教師在教學“托里拆利實驗”的時候可以拿出一個空瓶和氣球,讓學生思考怎么才能讓氣球被吸進空瓶。學生稍加思考,便猜想可以通過擠壓瓶子排出空氣讓氣球被吸進去,接下來學生分組開始檢驗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接著教師對學生的實驗做出總結評價,引入了大氣壓,并講述了大氣壓的產(chǎn)生原因。之后放手讓學生感受大氣壓,學生先后完成了覆杯實驗,并教師的指導下開始嘗試在膠片下掛上鉤碼,相互比賽看哪個組掛的鉤碼更多,并意識到大氣壓不是無限增大的,而是有一個定值,進而思考大氣壓的測量。教師先請學生用水演示了托里拆利實驗,之后又加長了管子,發(fā)現(xiàn)用水效果不好,引導學生使用密度大的水銀,并通過視頻了解了托里拆利實驗,然后一起計算得出了標準大氣壓的數(shù)值。接著教師可以獎勵給兩個學生橙汁喝,從而實現(xiàn)一個大反轉:有一個學生的橙汁竟然吸不上來。這個學生一臉疑惑和委屈地望著老師和其他同學,最后在老師的提醒下,發(fā)現(xiàn)是瓶塞惹的禍,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大氣壓的理解。整堂課的講解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了探究活動,既增強了動手能力,又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也大大增進了對物理的興趣。再如:教師在教學《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飛機起飛的視頻,引入本節(jié)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學生向兩張紙中間吹氣,看到紙張在靠近;學生用他們自己的辦法將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而不脫落;學生演示了天女散花;飛機起飛等一系列的實驗。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動手解決問題。多媒體設備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顯然比干巴巴的文字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多媒體設備課堂上明顯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學生看到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很興奮。對授課內容的重點圈劃使授課重點更加直觀。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同屏展示學生的實驗和討論,互教互評,提高課堂氣氛。
(二)合理應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
在課堂上用網(wǎng)絡學習手段來輔助傳統(tǒng)學習,打破班級授課制,整合優(yōu)化學習資源,網(wǎng)絡教室作為課程資源被有選擇性地調用,改變學習方式,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針對性學習、自主學習,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進行科學管理,提高了教與學效率。理想課堂需要資源的有機整合。在前置學堂里,教師可以在自己的班級板塊下上傳整合延展后的數(shù)字互動教材,學生根據(jù)個體學習進度選擇學習內容,之后利用自找的器材初步體驗,完成前測,不清楚的問題與教師在線互動。理想課堂需要對話的積極開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前測中出現(xiàn)的問題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例如:教師在教學《功和機械能研究方法專題》復習課時,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搜索并回顧研究方法,利用實驗錄像驗證研究方法,利用中測、后測夯實研究方法。結合“三測兩研一反饋”教學模式,以“前測——研討——中測——研討——后測——反饋”為基本教學流程,通過自學、檢測、推送同類題、兵教兵激發(fā)學生間的差異勢能。學習真正在發(fā)生,實現(xiàn)了學生的生命參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有來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實驗為線索預習各章節(jié)的知識和技能,以“微課”為指導釋疑解惑,以微練習為輔助自測反饋,全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師智慧地教,學生高效地學。
三、結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ヂ?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初中物理教學,能夠很好的提升課堂效果,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但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推動應用仍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要用科學的求實精神和拼搏的進取精神,對初中物理教育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進行探究,為初中物理教學工作再上臺階,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參考文獻
[1]史月.基于Micro:bit的初中物理設計教學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4+61.
[2]宋尚平.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效果[J].計算機產(chǎn)品與流通,2020(0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