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琴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目前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的內容之一,核心素養(yǎng)和校本課程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但是教師對這兩者的定義并不明確,所以對這兩者進行分析說明,對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校本課程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校本;課程建設
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是什么樣的?首先需要將校本課程和核心素養(yǎng)兩者分開而論。校本課程的定義是課程內容基于這所學校之上,雖然課程內容以國家和地方制定的內容為主導,但是課程內容又具備該校的性質和特點。而核心素養(yǎng)是建立在學校的校情上所表達的一種理念。因此,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要能夠以核心素養(yǎng)為內核,滿足該學校學生的需要,體現(xiàn)該學校的特色,編制出符合該學校特色的課程,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多元的選擇。核心素養(yǎng)下校本課程建設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課程結構和內容建設
首先,校本課程不是靠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集結全員的智慧,并且要能勁往一處使。每個學校在開發(fā)校本課程的過程中,上到學校的管理層,下到學校的學生乃至學生家長都要能夠配合,并且能夠為校本課程提出眾多方案。其次,校本課程的受眾群體是學生,這也要求在建設的過程中,要能夠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校本課程的內容不應該過于困難,而是要能適合一年級直到六年級的學生,所以,在設置內容的時候,也要有一個過渡階段,從簡單的到困難的,從單學科到多學科,從課本知識到課外知識,從國內知識到國外知識等。
二、教學策略建設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教學始終是圍繞著學生、為了學生而開展的。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校本課程可以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生活之中,多開設一些能和生活接軌的實踐內容,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多運用自己的大腦和雙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師隊伍建設
開設校本課程也是對教師能力的一種提升。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只需要根據(jù)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而在校本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自主研發(fā)新的課程內容,并且要能夠鉆研教學內容,一邊進行課程反思一邊進行課程創(chuàng)新,還需要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與討論,爭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身份和任務都有了變化,成了一個研發(fā)者、設計者,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專業(yè)能力,在學習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發(fā)揮自己的價值和特長,最終做到“教書育人”。[1]
四、學校管理層的建設
校本課程的建設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學校管理層的支持。也就是說,校本課程最終的實施權是在學校管理層的手中,因此如果學校管理層并不支持校本課程的建設,僅憑教師是很難讓校本課程真正的運用到學生的學習之中的。這也從另一方面考驗了學校管理層的領導能力。在校本課程的建設中,學校管理層起著絕對的引導作用和調節(jié)作用。換言之校本課程的實施加強了學校管理層的領導地位。[2]
五、質量評估建設
每個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因為每個學校的特點不同,所以,校本課程是不能用同一個標準進行評價的,所以校本課程的評價一般采取的是內部評價方式。盡管目前的校本課程已經深入很多學校,但是學校只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卻不能及時對校本課程進行反思,這也很難對校本課程真正進行一個評價。因此,學校和教師要能夠定期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也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定期的評價會讓校本課程更有序地開展,評價的內容要能夠關注學生學習的專業(yè)知識,也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也需要關注教師開設課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建立一套更為多元、靈活的評價機制,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
校本課程是一個學校的特色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則是目前時代的教育內容。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要緊緊抓住新課改的要求,利用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一個質的突破。因此,廣大教育者要不斷探究,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彭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建設研究綜述[J].教育科學論壇,2017.
[2]羅俊娥,雷明,梁云.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動感健美操”校本課程的建設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08,140-141.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校本課程體系構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72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