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在單親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兒童的心理健康易出現(xiàn)問題。隨著單親家庭兒童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如何在多方面影響下保證兒童健康成長,是教師需要探討的重要話題?;趦和瘑斡H家庭背景,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措施,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單親家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單親家庭指的是兒童父母雙方中,僅有一方能陪伴兒童成長。對兒童來說,缺乏父母或關愛,會造成心理方面的疾病,產生不安情緒和反應,嚴重時會威脅到自身安全。保障兒童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加大對單親家庭兒童的關注力度,從呵護角度出發(fā),為兒童帶去家庭得不到的關懷,通過心理干預對兒童心理問題進行引導,使其終身受益。
一、單親家庭兒童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
有的單親家庭的兒童,長期缺乏愛的關懷,覺得自己不受父母的喜歡,認為自己在父母心中沒有位置,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價值,導致內心缺乏安全感。兒童在缺乏父母關愛的情況下,會因為過度思念父母,出現(xiàn)孤僻、高傲等性格,長此以往,導致兒童產生自卑心理,對生活失去自信和動力,形成脆弱的性格。一些家庭之所以變成單親家庭,多是由于父母經常發(fā)生口角,這會使兒童產生心理陰影。同時父母離異更是將原本的家庭弄得支離破碎,使兒童內心受到打擊。面對此情況,一些兒童會形成逃避型人格,并且內心封閉,不愿敞開心扉與人交流;還有的兒童因為父母離異產生不理解想法,增加了內心的抵觸情緒。此外,單親家庭總是因為撫養(yǎng)費問題出現(xiàn)矛盾,使兒童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一分子。父母相互推諉下,兒童生活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教育接受程度不高,后期導致兒童出現(xiàn)輟學、逃學的行為。
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用愛感化兒童,創(chuàng)造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
教育需要將心比心,只有從內心出發(fā),才能打動兒童。對于單親家庭兒童來說,教師應為兒童傾注更多的關懷,使兒童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教師要用愛感化兒童,使兒童感受到自己存在于愛的氛圍中。教師聯(lián)合其他兒童為單親家庭兒童營造良好的氛圍,并與家庭聯(lián)合,搭建家庭與學校共同教育的平臺。招募常規(guī)家庭的家長作為志愿者,幫助單親家庭兒童,使其感受到關懷,彌補其失去的愛,保證兒童在愛的氛圍中逐漸敞開心扉,感受外界帶來的溫暖和快樂。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活動,為兒童搭建感受愛的平臺,用真誠和熱心打動兒童,幫助兒童克服心理問題,走出陰霾。同時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注重觀察特殊群體,對單親家庭的兒童要給予特別關注。保證教師充分掌握其動向,對癥下藥,并培養(yǎng)兒童豁達、健全的人格,使其快樂成長。
(二)心理干預,加強心理教育引導
心理輔導是思想交流的藝術。對于單親家庭兒童而言,心理輔導能夠為兒童心理教育提供平臺,保證兒童得到心理訓練、輔導等,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針對單親家庭兒童,還可以單獨開設輔導咨詢,通過耐心溝通引導兒童說出內心的苦惱。教師應針對問題給予指導,帶領兒童走上正途。對于有心理疾病的兒童,教師應及時辨別,并帶領兒童去專業(yè)的心理診療部門接受治療。單親家庭兒童作為校園的特殊群體,需要得到學校、教師、伙伴的多重關懷,才能獲得更好的教育,處于愛的氛圍下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
(三)提高心理教育實效性
單親家庭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懷與陪伴,教師應采取家校聯(lián)合的方式,保證兒童得到家長的關懷。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帶領兒童共同參與活動,搭建感受愛的平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階段性教育,而是發(fā)展性教育。并且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使兒童感受到心理教育輔導。教師應關注單親家庭兒童的變化,根據其情緒反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育。將心理健康與教學結合在一起,使兒童在學習的同時,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調整兒童情緒,避免兒童孤僻、自閉等心理情緒的產生。利用教學對兒童內心加以干預,同時給予兒童相互交流和討論的機會,保證兒童能夠通過與同伴交流轉變心態(tài)。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以自信、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周圍的一切,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善于、樂于與同伴、教師交流,實現(xiàn)快樂成長。
綜上所述,單親家庭兒童在內心和性格方面出現(xiàn)問題,需要教師采取心理干預來引導這一特殊群體,通過耐心交流、不斷勸導等手段為兒童創(chuàng)造友愛的環(huán)境,使其能夠敞開心扉接受外界因素,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朱鶯燕.農村初中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啟迪與智慧(中),202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