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各科教學的重要內容。生物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貫徹核心素養(yǎng)理念,積極優(yōu)化教學方式,從培養(yǎng)學生生命觀念、構建知識網絡及良好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展開分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達成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生物核心素養(yǎng)是生物領域對個人決策、生產實踐、經濟活動及社會生活等需要的能力、知識的綜合性要求,也是生物學科的最終目標。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一經提出,便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關注。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品質。核心素養(yǎng)下的生物教學,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如何契合核心素養(yǎng)理念、優(yōu)化生物課堂呢?
一、基于學科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生命觀念不僅能指引學生基于生命觀念認識和感悟世界,還能使其站在科學的角度解釋各種生命現象,形成良好的世界觀與科學觀[1]。
以“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教學為例,教師先引領學生復習之前所學的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細胞膜成分等知識,使學生在建立新舊知識聯系的同時為整合概念知識做好鋪墊。之后,教師提出問題:“細胞中哪種結構能對物質進出進行控制?該如何控制?”教師借助問題導入新知,再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探究和討論氣體分子、水分子、葡萄糖、無機鹽離子、氨基酸、脂溶性物質、蛋白質等物質進出細胞膜的實例,并比較分析上述物質自身特點與進出細胞濃度等知識,最后生成協助擴散、自由擴散、主動/被動運輸、胞吐與胞吞等概念,讓學生明白不同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原因與細胞膜結構有關,功能與結構相適應。教師運用上述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從知識理解走向觀念建立,能使學生建立良好的生命觀念。
二、發(fā)揮課堂作用,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屬于典型的思辨能力,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學生在后期不斷完善和內化。理性思維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能使學生基于客觀角度理解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高效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生物教師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進而提升生物教學質量。
以“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課為例,雖然從整個生物課程體系、知識鏈來看,本節(jié)課的知識相對簡單,但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學生了解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基礎,而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教材上涉及的內容非常多。所以,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利用網絡充分收集資料,將分子、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識,如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質、無機物等整合到一起,制作知識點完善、思路清晰的課件,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多媒體設備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趣味化,將知識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在講述完知識后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去探究,得出結論,直至學生掌握知識,養(yǎng)成理性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結合現實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品質是對社會意識、社會責任感的升華。生物是一門與生活關聯緊密的學科,生物知識源于生活又被應用于生活。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生物學科的屬性和學生發(fā)展要求,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開展對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進行理性解釋和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教學DNA相關知識時,教師既要豐富教學內容,深入淺出地講述DNA知識,將DNA聚合酶和DNA連接酶進行比較、分析,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又要結合親子鑒定這項生物技術,讓學生分析一些與此有關的社會問題,如親子關系訴訟中親子鑒定引發(fā)的問題,并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將來在就業(yè)時遇到技術與情感、倫理相沖突的問題時,該如何解決,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品質。
四、借助情境教學,強化學生的生命觀念
高中生物學科知識復雜多樣。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和了解生物現象,以強化學生的生命觀念。
例如,在“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的教學中,想要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教師可以結合農業(yè)生產,從不同的角度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知識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農業(yè)生產講究“正其行,通其風”,保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二氧化碳充足。合理密植能夠保證植物葉子光照充足,保證植物的光合作用,實現農作物的增產增收??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學習,尋找生物知識和生活實際的連接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加強對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yǎng)。
五、借助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師應有效利用實驗探究,結合生物知識,設計生物實驗方案,并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借助實驗和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在“觀察洋蔥表皮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復習“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等知識,結合生活中包素菜餃子時,加入食鹽后,水分增加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滲透原理。之后,教師講解吸水和失水情況中細胞的不同狀態(tài),鼓勵學生利用洋蔥自主設計實驗,通過實驗活動觀察洋蔥質壁分離和復原,并感受吸水和失水兩種狀態(tài)下細胞的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利用生物實驗,讓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科中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總之,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重點課題,在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應貫徹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聯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同時,教師應注重開展生物實驗活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生命觀與社會責任感,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生物知識,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和探究,并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進而提高生物教學效率與質量,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一步優(yōu)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程炎斌.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建構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