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逸
【摘 要】 隨著科技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國關于教育方面的改革進入了關鍵的階段,初中階段的教育作為教育板塊中的基石,更需要對其進行改革。在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下,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教育中以學生為中心,尊重、發(fā)展每個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讓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生活中的主導者。因此,班主任作為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參與者和負責人,必須在有利于學生健康、個性的發(fā)展前提下,改善教學措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本文就初中班主任關于“以生為本”教學理念下的管理方案和教學措施進行淺析。
【關鍵詞】 以生為本? 初中? 管理策略? 思考
近年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核心理念,班主任在展開教育工作時,應耐心細心的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和對于知識天然的好奇心,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下學習,初中階段是學生正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是自主學習的前提,也是九年級學生面對中考壓力應具備的心理素質(zhì)。
一、“以生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現(xiàn)狀
1.1管理策略不足,管理困難較多
在貫徹“以生為本”教學理念進行教育時,需要各科老師及班主任老師的共同配合、合作,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參與到自主學習探索的學習模式中,確定適合學生個人的學習方法,而對于教學管理模式習慣于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的教師而言,很難和各科老師共同確定教學管理方案,而學生成績的硬性要求,也讓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的教師感到壓力,既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要保證學生中考時考試成績,對于教師來說仍是一個很難攻克的挑戰(zhàn)。
1.2學生缺乏積極性
學生由傳統(tǒng)“填鴨式”學習過渡為自主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一定時間,而在忙碌的中學學習生活中,學生習慣了機械記憶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容易產(chǎn)生不愿意接受改變的心理,在主觀上排斥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是班級管理的核心,關注學生心理,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老師鼓勵學生學習,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保證。學生若認為老師固執(zhí),不能理解學生想法,在主觀上排斥老師,便會自然產(chǎn)生厭學、叛逆等現(xiàn)象,對于學生的個人學習與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都有不利影響。
二、“以生為本”教學理念下的管理策略
2.1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關系,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的關鍵關系。作為學生中學階段學習的主要負責人,班主任老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想法,與學生進行密切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與學生進行探討。熱愛學生,丟掉傳統(tǒng)的教師包袱,走下講臺,走進學生,建立平等、互相尊重、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思考、探索新知識,發(fā)現(xiàn)并鼓勵學生的個人進步,給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勇于克服中考壓力的勇氣。
2.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動”起來,做學習的主導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傳統(tǒng)的課堂很難發(fā)揮最大功效,老師應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克服學習自卑感,幫助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確定短期可通過自身努力達到的學習目標,一點一滴的進步,鼓勵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案,幫助學生研究分析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注重讓學生理解知識的來源,帶著問題上課,不做只會在課堂一直記筆記的學生,而是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驗中探求真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2.3讓學生做學習生活的主人
班主任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意識,“以生為本”的意義不止在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也在于讓學生自由、快樂的享受學習生活,在學校的學習中培養(yǎng)自身能力。因此,班主任老師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應征求學生個人意見,讓學生在班團的帶領下建設更好的班級,維護集體榮譽感。組織各種活動和班會就是讓學生鍛煉個人能力和加強班級團結(jié)的很好的方式。例如:在組織開班會時,老師應將組織權交給班級的核心,即學生,讓班干部全權負責,與班級同學共同商議確定每周的班會主題,將班會的舞臺交給同學,讓每個同學擁有分享生活、提出建議的權利,班會形式可進行任意創(chuàng)新,采用ppt、演講等方法,或是讓同學介紹一種自己想要分享給大家的科技、書籍、小說等,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面對人群時的氣場,增強班級集體榮譽感。
三、結(jié)束語
教育的目的不止簡單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鍛煉學生學習能力。以學生為本即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改變傳統(tǒng)枯燥、毫無新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做有想法、敢實踐,價值觀端正的新一代中學生。在緊張的九年級學習生活中,班主任老師更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學生內(nèi)心想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從而讓學生更加自信地去迎接中考。
參考文獻
[1] 張歡.以生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2020,000(005):30.
[2] 杜睿仁.“以生為本”的初中班級管理策略[J].考試周刊,2018,000(03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