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鳳婉
◆摘? 要:摘幼兒天生就是創(chuàng)客,創(chuàng)客教育強調(diào)的是探索、體驗、創(chuàng)新,孩子是一個自主的個體。幼兒園教學應該嘗試以"科學游戲"作為切入點,探尋在創(chuàng)客教育下的科學游戲在幼兒園的開展模式。通過一多用、變化多樣的運動器械激發(fā)兒童運動,運用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方法調(diào)動兒童多樣性,讓幼兒真正體驗到大肌肉運動情趣的同時發(fā)展基本動作、增強體能體質、形成良好品質。本文主要針對科學游戲再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進行探討,首先分析了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現(xiàn)狀,接著分析如何開展幼兒園科學游戲教學,推動學生在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全面成長。
◆關鍵詞:科學游戲;幼兒園教育;應用對策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現(xiàn)狀
1.科學教育形式單一,兒童缺乏興趣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教育的關鍵內(nèi)容。但是,在我國的幼兒園教育中,很少有幼兒園老師能找到一種合理的教育方法。因此,目前許多教育只停留在“老師說和學生聽”的基礎上。幼兒園的孩子們性格活躍,,喜歡玩游戲。如果教師采用解釋性的方式進行科學教育,那么孩子們是否愿意聽就產(chǎn)生了疑問。另外,即使孩子們聽了,他們是否能聽懂也值得老師注意。如果老師講得太深,孩子們會覺得學習內(nèi)容無法不理解。這樣,科學教育的作用就必須微不足道。對于三、四歲的孩子,灌輸科學知識是第二要務。最重要的是激發(fā)興趣并使他們長大后愿意探索科學知識。但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單調(diào)乏味,直接壓制了孩子們。學習熱情對激發(fā)學習興趣幾乎沒有影響,甚至可能給心理弱勢的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護兒童的內(nèi)心,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2.教師的注重點偏離
我國的教育體制正在改革,已經(jīng)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大部分的幼兒園兒童年齡在2至6歲之間,幼兒園的老師大多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輕人,他們都是應試教育的高壓產(chǎn)品,很可能在教育過程中模仿他們年輕時遇到的老師。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幼兒園教師的教學觀念存在一定偏差。最明顯的體現(xiàn)是,他們過于注重教育成果的檢查,而不是專注于教育過程。注意結果可能會對幼兒園的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這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害怕學習??茖W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完成,它需要不斷加深。這也表明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過分關注結果是不可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應該并且必須是老師的指導。
3.缺乏科學知識童趣化處理
在對學習感興趣的孩子的眼中,科學知識非常有趣。他們渴望學習,并愿意主動尋求相關知識。但是實際上,在大多數(shù)兒童看來,科學知識相對無聊,因此有必要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過程中容易接受的內(nèi)容。在目前的幼兒園教學中,由于許多老師不喜歡自己的職位,所以他們沒有辦法考慮改變教學模式。他們傳統(tǒng)上講授科學知識,并且缺乏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幼稚方式的過程,這導致了教學問題,這也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不利影響。
二、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對策
1.積極發(fā)揮幼兒的科學探索主動性
幼兒是教學的主要對象,要想讓幼兒真正的吸收課堂內(nèi)容,教師必須發(fā)揮幼兒的科學探索主動性,推動幼兒自主探索科學奧秘,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再教學《不濕的手絹》的時候,教師再課前進行材料準備:透明玻璃杯、小手絹、一盆水。再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幼兒把小手絹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緊,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過一會兒后再垂直拿出,讓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手絹會不會被水浸濕。而后,讓幼兒拿兩個同樣底部塞緊手絹的玻璃杯,并同時放入水中,一個垂直放入,另一個傾斜放入,讓幼兒觀察玻璃杯中手絹的變化。提醒幼兒手絹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緊,這樣倒立玻璃杯時手絹才不容易掉下來。引導幼兒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時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則手絹就會被水浸濕。當幼兒把玻璃杯傾斜放入水中時請幼兒觀察進入玻璃杯的水,會看到有泡泡冒出,這是空氣跑出來了。這樣的課堂教學提高效率,發(fā)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
2.教師注重在教學中的引導
科學教育結合游戲教學較為關鍵的是老師要認識到自己的任務,幼師的任務不是單純的教育,更在于興趣的培養(yǎng)和潛力的開發(fā),那么對于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而言,教學過程的引導工作比教學結果的考查更加重要。例如:教師在教學《橘子沉浮》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對孩子們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剝了皮的橘子和沒剝皮的橘子在水里會有什么樣的不同表現(xiàn)嗎?今天我們做個橘子小實驗來講一講物體深處的小秘密。接著教師將沒有剝皮的橘子放在水中,引導學生觀察出現(xiàn)的是什么。接著再將剝掉橘子皮再次放入水中,引導學生觀察是否和沒剝掉橘子皮的現(xiàn)象一樣呢。最后加濃時將去皮和沒去皮的橘子分別放入水杯中對比觀察,去皮的橘子能夠輕松沉入杯底給學生幾分鐘時間思考,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最后教師進行現(xiàn)象及原理分析:沒剝皮的橘子橘皮松軟,密度比水小,加上其內(nèi)部中心有空氣,因此整體密度比水小,所以會浮在水面上。剝了皮的橘子,桔瓣內(nèi)大部分是糖水,小部分固體物,整體密度比水稍大,所以會沉到水里。
三、結語
幼兒園應該一直將科學游戲貫穿到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從思想、環(huán)境、材料、活動都給予最大的支持,以"每人、每時、每處皆創(chuàng)客"作為游戲模式的目標。讓幼兒自己觀察,思考,在模仿、建構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感悟和能力,提升孩子手眼與手腦的協(xié)調(diào)性,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相信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將繼續(xù)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
參考文獻
[1]黃菊.科學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1(03):100-101.
[2]楊玲玲.幼兒學前教育中運用科學游戲達到理想教學效果的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36):99-100.
[3]郭徽.淺談在學前教育中運用科學游戲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