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娜
◆摘? 要:小學數學的內容是與學生的生活情境密不可分的,也只有利用生活中的各種素材來進行學習,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源之水。因此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把生活中與教材中出現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充分利用學生常見的東西,深入淺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覺得是那么輕快,讓學生學會用美的角度來欣賞數學,運用數學。本文分析了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基礎,并探討了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發(fā)展途徑
一、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基礎
1.對教材進行生活化處理
小學數學教材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基礎。對教材內容進行有選擇的加工和整理,使教材內容與教學生活化的目的相銜接,最后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在"倍的認識"時,教材例2本身就比較具有生活性:在主題圖片中顯示有擦桌椅的,有掃地的同學們,在課室搞清潔衛(wèi)生。而例3則是一個學生在商場買平時經常玩的"棋",有軍棋、有象棋等等,這樣的情境是在學生每天的生活學習中見到的,具有很強的生活性,同學們就會覺得親切,這樣再導入倍的知識的學習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2.建立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評價標準
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掌握,也可以通過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性鼓勵,進而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效果進行延伸。
首先,評價要有多元性。新課程標準承認是學生之間的有差異的,因此在教學評價時,不能用統(tǒng)一標準對差異特征進行評估。教學評價的多元性,就是要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以及不同的素質發(fā)展方向進行針對性的科學評價。保證學生獲得客觀而具體的評價結果,使學生能夠更準確的了解自身情況,進而對自身的學習方法進行合理的調整。其次,評價標準要具有廣泛性。在學生學習了一個知識點后,教師不能只看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而更應該強調學生的數學知識實際應用能力,評價結果使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傾向實踐性。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才是小學數學教學培養(yǎng)的目標。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一定注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評價。減小理論知識分數的意義。使學生產生清晰的自我能力認識和對學習的興趣,模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積極性。
二、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1.教學情境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發(fā)揮。避免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欲望和求真精神。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內容與生動的生活情境建立連接,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生活情境是學生認知能力比較容易進行理解的認知層面,使學生與數學知識成為零距離,同時生活情境也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思維有了堅實的著力點,通過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化表現,使學生更容易進入數學的思維方式中。進而實現了數學知識與學生思維層面的有效對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首先,將數字多媒體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將教學內容進行生動的影音與圖像效果進行呈現,使學生通過感官體驗形式對數學知識進行淺層的感性認知。這一階段的作用主要是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與思維投入。接下來需要教師對影音視頻或圖像進行邏輯性引導,通過一定的講解,引導學生思維進入數學知識模式,進而實現數學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理性認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了有效掌握。
其次,將學生融入數學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同時存在于課堂當中,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將學習注意力投入到教師的授課中,那么嚴格意義上講學生就不存在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內。將學生融入數學教學課堂,是有效的集中學生學習專注力的方法。
2.學習過程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育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相互作用產生教學效果的過程。其中,學習過程生活化就是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生活化,在此可以理解為實踐教學活動。由于小學生群體的生活范圍較小,所以面對小學生的實踐活動設計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場景。將教學內容"劇情化"能夠鍛煉學生應用能力,學生在提升了參與感的同時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了實踐性運用.在合作完成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解決情景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培養(yǎng)了數學邏輯性思維的形成。
3.作業(yè)形式生活化
作業(yè)形式生活化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構成。作業(yè)的布置,是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設計一些補充練習,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這樣的過程,其一是錯開了學習的時間,使學生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不在同一的時間完成,這樣的話就使學生的思維在不斷受到刺激,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其二是學生學習的知識掌握的情況可以通過課外作業(yè)讓教師有全面的了解,便于教師后面課程的跟進。其三是學生對第二天接著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了解,這對學生的學習是有著重大的好處。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這個主要目標擺在了每位小學數學教師的面前,只有系統(tǒng)性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達到這一目標,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求的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初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途徑和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39-42.
[2]周錄利.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