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田野調查等方法對貴州布依儺戲起源、傳承、發(fā)展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結果表明:貴州布依儺戲價值較高,傳承面臨一定困境,找出有效發(fā)展途徑,解決傳承困境因素,有助于貴州布依儺戲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為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傳承發(fā)展提供有意義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布依儺戲 傳承困境 發(fā)展途徑
2016年7月19日,在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與重慶名豪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重報集團將為名豪集團旗下的道真大沙河仡佬文化國際旅游度假區(qū)項目提供全面宣傳服務,重報集團具有強大的全媒體資源和立體的傳播體系,雙方合作對大沙河項目的包裝與推廣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協(xié)議金額達8000萬元。此次重報集團攜手貴州道真打造“中國儺城”,為貴州儺戲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貴州布依族儺戲歷史淵源及價值
1.貴州布依族儺戲歷史淵源。
“儺”源于古老的儺祭,是一種準宗教行為,“儺戲”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脫胎于儺祭儀式,形成于唐宋,是多種宗教文化相互滲透、混合的產(chǎn)物。布依族儺戲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儺祭”、“儺舞”,即先民們戴著神和猛獸的面具舞蹈,旨在驅邪酬神、消災祈神于這種祭祀歌舞儀式的綜合藝術。貴州布依儺戲源于明代“調北征南”時期,大批軍隊和移民進入貴州帶來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傳的儺戲,爾后,儺戲與貴州地域文化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布依儺戲。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的儺戲起源于明代“調北征南”時期,至今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儺戲傳入貴州之后,與貴州布依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貴州布依儺戲。
2.貴州布依族儺戲價值。
貴州布依儺戲表達布依人的內心世界和審美觀,以頌揚真善美為主題,帶有一定的濃厚宗教色彩,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作為民間草根文化的代表,由于民間祭祀和法事等表演需要,布依儺戲往往并無職業(yè)班底,也沒有登大雅之堂的藝術改造,很少受到外來藝術的影響,現(xiàn)今還保留著宋雜劇、古南戲等古樸風貌。因此,布依儺戲對于研究古戲曲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二、貴州布依族儺戲傳承面臨的困境
1.布依儺戲傳承人面臨缺失。
由于多種文化的沖擊與社會、思想的變化,大眾對于貴州布依儺戲的重視已逐漸減弱,已經(jīng)沒有人再請儺戲班子唱戲了,也沒幾個人會唱了。目前,貴州荔波布依全縣僅有布依族儺師3人,且最大的已90歲高齡,最小的也年過70歲。與此同時,荔波布依儺戲民間遺存古老的法器和珍貴書籍大部分流失,僅剩為數(shù)不多的書籍、道具、神的面具、服裝,加上許多技藝傳承人相繼去世,造成布依儺戲傳承斷代。
2.布依儺戲學校傳承效果不理想。
《荔波布依族儺戲》2010年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為改變傳承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狀,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xiāng)在學校開展儺戲培訓,并舉辦儺戲培訓班,但“效果不理想”,知情老師透露,因為程序繁瑣,現(xiàn)在的孩子根本不愿意學。荔波布依儺戲學校傳承這種現(xiàn)狀在貴州其他地方也是如出一轍。當?shù)孛袼讓W者稱,如今,只能試圖留下3位老人唱儺戲的影像,待慢慢學習,盡量不讓這一少數(shù)民族文化瑰寶在這一代人身上消亡于歷史中。
3.布依儺戲調查研究不足。
貴州儺學調查研究在八十年代有過很突出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儺戲儺文化熱的中心。調研人員多、成果多、活動多、海外“淘金者”多。隨著時間推移,到了九十年代,后勁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呈明顯下滑趨勢,雖然仍有一些優(yōu)秀調查報告與著作面世,但聲勢已大不如前。
三、貴州布依儺戲發(fā)展途徑
1.與民族旅游經(jīng)濟相結合,打造儺戲旅游品牌效應。
貴州布依儺戲蘊含的儺文化不僅是遠古文化遺存,還是文化人類學的中國文本,更是民族、民俗、歷史、戲劇等諸多領域研究的范本。它以神秘奇特、粗獷豪放、樸實無華的形式表現(xiàn)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獷性、和諧性、獨特性等顯著特點,顯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具有極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游功能。與民族旅游經(jīng)濟相結合,打造儺戲旅游品牌效應不但可以拉動布依本地經(jīng)濟,還可以增強貴州布依儺戲的影響力,為布依儺戲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2.加強布依儺戲調查研究,增強其國內外學術影響力。
現(xiàn)在貴州在儺戲儺文化調查研究成果方面,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主要有三支發(fā)掘、研究儺戲儺文化的骨干力量,即省文化廳系統(tǒng)、省文聯(lián)系統(tǒng)和省民委、省民族學院系統(tǒng)。這三方面的隊伍,各有優(yōu)勢,有分有合,十分活躍。僅出版的專著就有《地戲簡史》(高倫)、《安順地戲》(沈福馨)、《貴州儺戲》(高倫)等20多部書,此外,還出版了編著、論文集、資料集、圖冊數(shù)十種;發(fā)表了論文幾百篇。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扎扎實實的研究、發(fā)掘成果,貴州儺戲儺文化才能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認同并享有盛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國內外學者、旅游者前來考察、觀光。
3.建造中國儺戲儺面具文化博物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布依儺戲的持續(xù)發(fā)展。
儺戲是儺文化的載體,面具是儺戲藝術的重要特征,儺戲譽稱為“中國戲劇文化的活化石”,其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學術價值頗高。然而大量資料顯示,關于貴州布依儺戲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chǎn)正面臨后繼無人、管理混亂和大量流失的嚴峻形勢,因此貴州儺戲儺面文化博物館建設已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貴州儺戲儺面文化博物館的建立,能對貴州儺戲文化進行及時的搶救、保護、創(chuàng)新,為研究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宗教學及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還能進一步推動布依儺戲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持續(xù)發(fā)展。
四、結語
貴州布依族儺戲有較高文化價值,布依儺戲傳承當今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現(xiàn)在:布依儺戲傳承人面臨缺失、布依儺戲學校傳承效果不理想和布依儺戲調查研究不足。針對其傳承困境,找出布依儺戲的發(fā)展途徑:與民族旅游經(jīng)濟相結合,打造儺戲旅游品牌效應,加強布依儺戲調查研究,增強其國內外學術影響力和建造中國儺戲儺面具文化博物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布依儺戲的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顧樸光.中國儺戲調查報告[C].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2]高倫.貴州地戲簡史[M].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3]庹修明.貴州籌建中國儺戲儺面具博物館的評估與建議[J].文化遺產(chǎn),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