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熙梅
摘 要: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的初中政治教學往往會顯得比較枯燥、抽象,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興趣不足、理解困難、能力素養(yǎng)發(fā)展緩慢的情況,而將生活化思維融入教學中,將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則恰恰能夠解決初中政治教學在這方面的問題?;诖?,文章以生活化思維為指導,對初中政治學科的教學模式構建進行了探究分析,同時圍繞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能夠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起到一定幫助。
關鍵詞:生活化思維;初中政治;教學模式
一、 引言
初中政治教學以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為目標,需要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而生活化思維作為以聯系現實生活為核心的一種教學理念,則恰恰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世界的強烈探索欲望,引導其對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現實生活展開深入探索,進而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或發(fā)生變化,為初中政治課程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持。
二、 生活化思維下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設置生活化教學目標
從生活化思維的角度來看,由于初中政治學科的課程知識基本都源于生活實踐,也需要服務于學生未來的個人生活,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模式的構建首先還需從學生未來成長道路上的現實生活需求入手,根據每節(jié)課的課程內容來設置生活化教學目標,為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展開指明方向。例如在學習《認識自己》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初中生在自我意識覺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惑與問題,設置“尊重個體差異”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以及“客觀評價自身優(yōu)缺點”的能力目標,之后再從人類個體差異展現、學生自我評價兩個方面入手,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個體差異”的必然性,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屬于正常現象,在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認知時,也會嘗試從長處、不足兩方面入手進行客觀分析,并在教師的鼓勵下不斷進行自我完善,這對于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與正確價值觀形成顯然是非常有利的。
(二)靈活運用生活素材
現階段的初中政治教材內容雖然融入了不少生活元素,但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仍相對較少,而教材編寫又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與學生現實生活間的聯系并不深,對學生的感染力、說服力也比較有限。對此教師同樣可以以生活化思維為基礎,將學生熟悉的各種生活素材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以典型案例講解的方式來對課程理論知識進行生動、直觀解讀,使學生能夠對課程理論知識擁有更加深入、清晰的理解,并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例如在學習《愛在家人間》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立足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將“父母早起為孩子做早餐”“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父母因生活瑣事吵架”“孩子不愿與父母溝通”等常見生活情境融入課堂教學中來,鼓勵學生從生活細節(jié)中感受家人之間的愛,思考家人間產生爭執(zhí)的后果。這樣一來,由于學生親身經歷過這些生活情境,因此教師在將生活素材引入課堂教學后,學生往往能夠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與體驗來展開思考探究,進而認識到親情之愛的重要性以及親子沖突、家庭不和諧的危害,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同時在這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影響下,學生對于親子沖突原因、處理家庭沖突、與父母實現有效溝通等知識技能的學習也會變得更為輕松。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活動
在新課改得到全面實施的背景下,由于學生能力素養(yǎng)發(fā)展通常都需要在思考探究活動中實現,因此從生活化思維來看,要想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情感態(tài)度、道德品質施加影響,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同樣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學習《誠實守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講述“曾子殺豬”等歷史故事,之后根據故事背后的道理來引出課程內容,通過故事導入的方式將生活化的趣味故事融入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來,以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并在不知不覺間對“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展開深入思考。而在學習《遵守規(guī)則》這一課時,教師則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過馬路”“動物園門口排隊買票”等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后再對“闖紅燈”“插隊”等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行為進行模仿,同時鼓勵學生扮演路人、車輛駕駛員、排隊者等角色,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對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危害展開思考探究,最終樹立起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良好道德品質。
(四)調整課后作業(yè)形式
為凸顯初中政治課程內容的現實性,使學生能夠實現對教材中基礎常識、法律知識、道德規(guī)范、正確價值觀念的內化,教師還需將生活化思維運用到課后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中來,對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形式、內容等做出合理調整,為學生布置一些與現實生活問題、社會熱點密切相關的課后探究或生活實踐任務,使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展開生活問題探究或相關行為實踐,為知識內化、能力發(fā)展、正確價值觀樹立提供支持。例如在學習《共筑生命家園》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在課上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節(jié)能環(huán)保”“科學發(fā)展觀”等知識要點進行講解,強調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性,待學生對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堅持綠色發(fā)展道路等理念產生認同后,再為其布置“嘗試綠色生活”的課后作業(yè),鼓勵學生在放學后完成隨手關燈、乘坐公共汽車、騎單車、垃圾分類入箱、雙面使用紙張等綠色生活實踐,并對這些綠色生活方式背后的意義展開思考。這樣一來,學生將綠色生活方式滲透到生活細節(jié)之中,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钡壤砟畹闹笇聦ψ陨砩盍晳T、行為加以規(guī)范,并將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起來,而這也正是初中政治教學的核心目的所在。
(五)重視課外生活實踐
由于初中政治教學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為目的,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來,因此教師在基于生活化思維開展課堂教學設計的同時,也同樣需要重視課外教學拓展,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來組織各種課外生活實踐活動,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來解決生活實踐問題、完成實踐活動,進而實現能力素養(yǎng)、道德品質的最大化提升。例如在學習《延續(xù)文化血脈》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題班會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自由選擇如“古詩詞”“茶文化”“儒家文化”“甲骨文”“水墨畫”傳統文化元素中的一種搜集相關資料,并在班會上將各種傳統文化的發(fā)源、歷史傳承、內涵、當代創(chuàng)新等相關知識分享給大家。通過這樣的生活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擁有更多了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還可以真正參與到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活動中來,知道如何弘揚中華文化,實現思考、觀察、表達、整合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發(fā)展,對初中政治教學效果的提升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