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玉
摘要:聾校語文作為一門應用性、技能性的人文學科,是幫助聾生掌握本語言文字知識、模仿、積累和感知的基礎階段。聾校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是培養(yǎng)聾生聽說讀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縱觀聾校語文閱讀教學,長期以來仍然存在著費時低效的局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嘗試運用微課與聾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聾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一些非智力因素,使聾生積極發(fā)展,實現最佳課堂效益。
關鍵詞:聾校;小學語文;微課;閱讀教學
引言:作為一門實用而熟練的人文學科,語文是幫助聾生掌握語言文字知識、模仿、積累和感知的基礎學科。聾校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是培養(yǎng)聾生聽說讀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v觀聾校語文教學,長期以來仍然存在著費時低效的局面。教師更注重文本內容和對漢語知識的理解,而不是語言訓練的內化。重視教師的教學,而不是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注重課堂上密集的問答,所有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會導致學生有效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聾校小學語文只解讀文本。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作者嘗試運用微課與聾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從而提高聾生閱讀能力。
一、聾校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和現狀
1.聾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普通小學的基礎課,也是聾人小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聾校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拓寬聾校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聾校學生的知識儲備;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不同于低年級語文基礎教學,更注重閱讀內容的多樣性和拓展性。在基本閱讀能力和知識的基礎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聾校學生接觸更多有趣的閱讀材料,拓寬聾校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為聾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有利于提高聾校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聾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語文教學更注重聽、說、讀、寫,而聾校學生由于聽力障礙,更注重讀、寫的作用,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體現。中高級語文閱讀教學是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對于聾校學生來說,這有利于彌補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缺陷,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
2.聾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雖然對聾校學生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在實踐教學中,這方面的教學實踐并不理想,需要進行適當的變革和突破。首先,聾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際教學活動的效果并不理想,只停留在基礎讀寫能力的低水平階段。
其次,在聾校小學中年級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顯得比較枯燥乏味。聽力障礙是聾校小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目前,一些高水平聾校使用的閱讀材料與普通小學的中文閱讀材料幾乎相同,這對于有身體缺陷的聾校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學習不僅很難,而且也比較枯燥,無法有效地促進聾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第三,閱讀教學方法不夠靈活,不利于有效的閱讀教學。聾校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聾校閱讀教學方式不同于普通學校,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聾校語文閱讀教師對此并不重視。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針對性和靈活性,很少根據聾生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法,因此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二、微課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發(fā)展,聾校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利用微課組織具體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鼓勵學生挖掘自主學習與合作的無限潛能,學習更多的基本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小學語文教學更輝煌的明天而奮斗。
興趣不僅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參與一切教學活動的動力。任何教學計劃的優(yōu)化設計都應該基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主動進入知識的海洋,才能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微課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可以使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鑒于聾校學生的特殊性,我們需要應用多媒體網絡。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優(yōu)勢,分析技術的形式,提高學習興趣。
聾生語言思維嚴重遲緩,直覺思維能力差。受語言障礙的影響,增加了教學難度。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努力克服語言障礙,理解知識??紤]到各種技術的具體變化,我們需要依靠視覺系統在應用過程中的巨大作用來彌補教學的缺陷。合理使用視頻文件及相關資料,避免了單調的教學形式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分析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果。在傳統語文教學階段,教師處于核心地位,學生的主體性被忽視。在教學中運用微課和網絡信息資源,可以幫助聾生形成探究和探究學習習慣,進而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聾生提供并劃分相同的信息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獨立分析和評價信息。對于聾生來說,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可以促進同伴之間的有效互動,這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
三、微課與聾校小學語文中年段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
1.開展多感官教學,激發(fā)聾生的學習興趣
聾校的大多數學生的語言器官都有缺陷。盡管他們充滿好奇心和探索外界事物的欲望,但他們受到自身條件和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他們對外部事物的理解通常是片面和單一的,因為他們對外部事物的理解大多來自教師在課堂上的灌輸。這種灌輸模式既不能調動小學生生動活潑的積極性,又阻礙了他們語言學習的效果。而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圖形、視頻、動畫等形式的文本教材,使知識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并對學生進行多感官教學。這樣一種豐富多彩、不斷變化的信息傳遞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fā)聾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語言知識從“讓我學”到“我想學”,學習更加愉快、生動,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2.充分發(fā)揮 微課的教學優(yōu)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對于聾生等特殊群體來說,他們的學習過程比普通學生更困難。他們只能主觀地看待事物的發(fā)展,思維能力嚴重落后于普通學生。他們只能更加努力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借助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傳統教學中,聾生只能學習一些簡單的課文,卻不能學習一些有意義的課文,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通過引入微課輔助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使聾生能夠學習更深入的課文,并通過直觀的多媒體視頻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解決聾生的學習困難。例如,在聾校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江河湖海”教學中,聾生單靠文本教學很難感受到江河、湖泊、海洋的壯美。此時,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設備分別為學生播放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圖片和視頻,以便盡可能適應河流、湖泊和海洋的特點所描述的文本,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內容。又如:《爬山虎的腳》理解及品讀課文中爬山虎的腳以及攀爬的過程的語句,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這個動態(tài)過程,我在教學中通過微課的運用,逼真地把畫面呈現在學生視覺中,精準地理解課文內容。聾生的視力非常敏銳。通過感官體驗,加深聾生的學習印象,提高本課程的學習效率,對聾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3.解決語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聾生的聽覺和言語器官存在很大缺陷。他們只能依靠眼睛來理解外部事物,這使得他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事物的理解有著特殊的困難。他們對外部事物的認識是片面的、不準確的,因為許多事物的表象是貧乏的、不穩(wěn)定的,這使他們難以形成正確、準確的概念,也導致他們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很差。利用信息技術,利用豐富的色彩和直觀的圖像、視頻來發(fā)揮視覺補償的功能,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尤其是在多媒體教學的幫助下,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可以簡化為復雜和難易。這些知識可以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幫助聾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4.擴大聾生文本信息的收集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但聾校學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大量的課外閱讀。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可以教他們學習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從而為這一特殊群體的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條件。由于網絡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聾生的廣泛閱讀,不僅能擴大他們對漢語信息的收集,還能使他們在閱讀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的詞匯和表達,從而促進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高。
5.借助微課增強聾生情感體驗
在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理解。然而,由于聾生不同于普通學生,他們由于缺乏情感體驗和精神感受,接觸外界和生存的機會較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聾生應注重情感整合,以彌補聾生情感的不足,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欣賞能力。然而,在傳統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枯燥,普通學生都很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對于聾啞學生,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積極引入信息技術資源,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輔助教學,促進情感體驗,使聾生在語言理解上獲得更多的精神。通過圖像和視頻信息資源,聾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達,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山行》,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我在教學中利用微課出示: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千古名句。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并體會作者的情感。巧妙的采用動畫方式穿越回到了詩人的時代及情景,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起到了較好的效果?;钴S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從情感上、思想意識上得到美的體驗。
又如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教學文本選讀中,《我愛我的祖國》。因為這篇文章包含了很多愛國主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視頻和照片,通過圖形以故事的形式展示抗戰(zhàn),也可以通過學生喜歡觀看的內容播放抗日電影,讓學生感受到抗日英雄不屈不撓的性格和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課文獲得更多的精神感受,升華聾生的情感,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結語
目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醫(yī)療手段也越來越先進。許多聾啞學生已經能夠通過醫(yī)療輔助或手術恢復聽力,從而逐漸恢復正常生活。然而,仍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得無法恢復他們的基本聽力功能。因此,為了使聾校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優(yōu)化聾校的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利用微課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幫助聾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水平,對聾生的語言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單麗萍. 淺談聾校學生的小學語文課堂多 媒體教學的運用策略與優(yōu)勢分析[J]. 新課程(下) , 2013(02) : 4-5.
[2] 蓋琦, 喬兆亮, 閆蓓, 白銀, 張玉和. 遼寧教育學院小學研訓部特殊教育教研室舉辦“遼寧省聾校新編教材教法講習 班暨教學模式觀摩會”[J]. 遼寧教育學院學報, 20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