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芳 張浩
摘要: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教師化身為在線“主播”進行在線教學,線上教育火熱一時。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線下教學的恢復使得線上教學的熱度逐漸下降。后疫情時期,如何發(fā)揮線下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來彌補線上教學的不足,促進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融”成為各校教師深度思考的問題。文章從“雙線混融”的演變進程出發(fā),對后疫情時期的“雙線”及“雙線混融”進行全面剖析,并對現(xiàn)存問題進行思考,提出雙線教學如何混融,做到物盡其用的建議。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線上教學;線下教學;雙線混融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10-0152-03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教育部于2020年2月5日印發(fā)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xiàn)“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1]。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緊接著全面推行在線教學,依托各種各樣的在線課程平臺、教學資源、網(wǎng)絡學習空間等開展線上授課和學習等教學活動。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抗疫戰(zhàn)爭的基本勝利和持續(xù)穩(wěn)固。我國率先進入了后疫情時期。所謂“后疫情時期”,即并不是疫情完全消失,一切都恢復到如以前那般安穩(wěn)的狀態(tài),而是疫情會時起時伏,可能會隨時因小規(guī)模而爆發(fā),也存在著從境外輸入以及季節(jié)性的發(fā)作,這種遷延可能相對比較持久[2],且對經濟、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會帶來深遠影響的時期。
就學校教育來說,從各級各類學校陸續(xù)恢復開學、學生大規(guī)模的返校起,即是步入了教育教學的后疫情時期。隨之,線下教育的重啟看似沖擊了線上教育的勢頭,而教育教學的變革是必然的。眾所周知,新冠狀病毒仍然蠢蠢欲動,會不會卷土重來未可知。線上教學從來就不是一個新事物,自其誕生以來,各界人士都會關注其發(fā)展進程。疫情前,大部分教育者并沒有將其真正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是相對分離的,這是我們目睹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然而,一場疫情打破了原始教育的僵局,改變了各校既定的教學計劃。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之下,線上教學成為學校教育的唯一選擇??梢哉f,疫情加快了線上教學發(fā)展的進程,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線下教學的恢復使得線上教學逐漸在人們視野中褪去,但其對教育的影響是持久性并深遠的。從線下到線上、再從線上到線下這樣一個往復轉變的過程,教育教學模式經過一次大的洗禮之后,教育工作者在后疫情時期又該如何展開?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演化追溯
對“雙線混融”教學進行探討之前,我們須得深入了解流行已久的“混合教學”。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單一化的在線教學模式逐漸被各種形式的混合式教學所代替?!盎旌辖虒W”中的 “混合”一詞從詞義上理解似有歧義,既可以理解為 “線上教學”與 “線下教學”的混合,也可理解為教學工具或方法的 “混合”。而本文所指的混合教學模式是指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線上教學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它不再局限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開發(fā)和數(shù)字資源的利用,而是更加重視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從國內發(fā)展歷程來看,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起源于20世紀中期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育領域中的普及應用。20 世紀末,該模式由“以資源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本”的理念。為了滿足教師在網(wǎng)絡課程管理中網(wǎng)絡技術技能的需要,國內許多高校開始引用或自主開發(fā)多種教學平臺以便應用于網(wǎng)絡教學。教育界學者對混合式教學概念有著不一樣的界定,黃榮懷等主張混合式教學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和網(wǎng)絡數(shù)字化學習的有機整合[4]。彭紹東認為混合式教學是指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學習的混合、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混合[6]。2017 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 “網(wǎng)絡學習空間已全面普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廣泛應用”。
“雙線教學”概念之所以能夠成功地被提出,不光是因為其明確指向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這兩條線,更是點出了 “混合教學”中的混合對象和混合載體,也標明了在線教學 “網(wǎng)絡教育”的本質[3]。雙線教學不是憑空出世,而是在在線教育以及混合教學的根基上深化而來。從在線教育到混合教學再到雙線教學的進化,都是圍繞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并與之結合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階段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以往的“雙線教學”,更多是分離或割裂的狀態(tài),“雙線”中的“線”指向的是面對面的線下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關于兩者結合的研究,關注更多的是雙線的混合,而不是雙線混融。所謂“雙線混融”,強調的是“混融”或“融合”,意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進入后疫情時期之后,“雙線混融”教學已然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
2 后疫情時期“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內涵
2.1 后疫情時期的線下教學
從各級各類學校開始恢復學生大規(guī)模復學的那天起,教育教學也迎來了后疫情時期。此時,大部分學校已回歸到以往常規(guī)的線下教學模式,即課堂面授教學。其最大優(yōu)勢在于課堂上的交互。一般認為線下教學包括:情景導入、課堂實施、課堂總結、課后提升等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后疫情時期的線下教學過程就是對學生在線上學習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對知識進行深加工并輸出的過程。課堂上師生、生生交互的內容來源于課前的線上學習或基于當堂線上的教學問題進行交流??傊笠咔闀r期的線下教學其實是線上教學的一種延續(xù),實質上是一種探索性學習。
2.2后疫情時期的線上教學
進入后疫情時期之后,隨著線下課堂教學的復出,線上教學似乎逐漸在人們視野中褪去,但不代表其完全被拋棄。國內疫情雖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每天都會有境外病例輸入,疫情防控工作還沒有松懈。校園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聚集之地,更要嚴加防控。例如需學生參與的學術講座、大型會議等,還需得借助網(wǎng)絡平臺來完成線上學習和交流,后疫情時期的線上教學更多體現(xiàn)的是補給的作用。對于學校教育來說,在線教育即使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對學生的自制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線下課堂教學的恢復是必然,線上教學也不可能取代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學。不能取代并不代表不能合作,兩者各有其利弊,只有互相成就才能發(fā)展得更好。
2.3 后疫情時期的“雙線混融”教學
“停課不停學”是疫情防控期間的無奈之舉,在線教育也在此期間暴露出其劣勢之處。與線下學習相比,互動性差、學生的自制力不足或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差等缺陷而導致教學效果沒有在學校學習的效果好。但是如果沒有在線教學,長達三四個月的居家隔離生活,不僅家長會慌,教育教學得不到發(fā)展,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也會停滯不前。進入后疫情時期后,在線教學的退潮是必然的,但是潮水的方向不會變,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一直是未來教育變革的趨勢。有學者提出后疫情時期,學校教育將進入“雙線教學”的時代,即“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混融共生”——“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所謂 “融”,即 “交融”,指的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強調的是“融通思維”,而不是傳統(tǒng)的“加法思維”即“線上教學+線下教學”[3]。線上教學不會完全退潮,更不會取代線下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并不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階段,而是相互融合、且能長期并存的共同體,兩者只有相互補充、合作、成就彼此的基礎上才能發(fā)展得更好,才能為學校教育的變革注入有力的力量。
3 后疫情時期“雙線混融”教學模式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資源分配不均衡拉大教育公平差距
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對于國內大多數(shù)學校來說,雙線的混融在短時期內是很難實現(xiàn)的,也不現(xiàn)實。我們可以從許多關于國外教學模式變革的視頻中看到,幾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在專門的智慧學習空間中實踐,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安排進行網(wǎng)絡化學習,在這樣一個空間或教室中配有若干個老師,他們負責隨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這種教學方式需要配備大量的軟、硬件系統(tǒng),不僅要改變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而且也要求教師與學生都應具備相應的信息素養(yǎng),而這對國內大部分學校來說,實施起來比較困難。目前我國尚處于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這樣一個格局,資源分配自然是不均衡的。就線上教育來說,很多家庭可能還沒有便捷的在線學習工具,甚至欠發(fā)達的偏遠地區(qū)很多家庭其實是擔負著巨額網(wǎng)費或者根本沒有設備可言,而發(fā)達地區(qū)的部分學??赡芤呀浱幱谌诤想A段了。盡管后疫情時期課堂教學已經恢復,各地區(qū)教育教學也步入正軌,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借助網(wǎng)絡技術平臺開發(fā)的優(yōu)質課程資源如果分配均衡,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能享有優(yōu)質資源,教育不公的差距也就會慢慢縮小。
3.2 教師不能同時兼顧雙線
在線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一般在實施中會同步進行。雙線混融將會給教師帶來更加復雜化的教學過程。如何更好地將雙線混融教學進行設計、引導以及實踐,這是教師作為新教學模式的推動者將面臨的嚴峻考驗。眾所周知,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是不得已而為之,暴露出在線教育的很多弊端。就現(xiàn)實中存在的情況,對于一些年輕的教師來說,什么網(wǎng)絡教學平臺、軟件隨便摸索一下就能熟練運用了。而對那些常年在一線教育,不離三尺講臺的老教師來說就不是那么友好。他們深知在課堂上該怎么教學生,但是軟件不會用,效率勢必會降低一個層次,影響教學效果。后疫情時期線下課堂的恢復,對一些年輕教師來說會成為一大煩惱。線下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可視化程度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通過板書、講解和行為舉止等都能給學生提供可視化的信息。而大部分年輕老師的教學經驗有限,有些甚至不善于可視化教學,自然而然地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后疫情時期,要兼顧雙線,將混融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實踐及運用,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也是漫長的研學過程。
3.3 學生難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從形式上看,“雙線混融”即是線下教學模式與網(wǎng)絡技術的深度融合。表面理解就是這些技術手段的發(fā)展都是為可視化教學服務的。線下教學模式的核心仍然是教師的講解和板書,可視化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最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和認知世界的教學模式。教師將抽象概念通過可視化教學的方式展示出,也能幫助學生通過可視化的思維來解決許多問題。但是進入后疫情時期的線下教學不再是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線上教學也不再是原來的線上教學。經過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它們的優(yōu)劣之處以及不可替代性。線下教學的恢復不代表線上教學的完結。相反的,它們正朝著并存、融合的趨勢發(fā)展。而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很難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學生的思維容易被線上的課程資源和線下教師的引導打亂,舉棋不定,如果教師沒有利用好線上的教學資源,他們會產生懷疑及厭學心理。雙線混融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混融、網(wǎng)絡學習與課堂教學相混融、自主學習與集中學習相混融、學生在學習時間和地點上具有更大的選擇自主權、也具有靈活性。不過,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自主性、自制力相對比較差,所以很難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 后疫情時期雙線教學如何混融
4.1 雙線課程資源的建設
開展雙線教學的前提是課程資源的建設。依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將課程資源的分為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和信息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書本教材以外,還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生活經驗以及校內的各種教學活動、教學設施設備和實踐基地等。雙線教學要想實現(xiàn)線上課程資源與線下課程資源的混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豐富兩種課程資源。線上教學課程資源的建設是開展雙線混融教學的基礎,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其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雙線教學效果。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建設好線上課程資源是有必要的。首先,線上課程資源要體現(xiàn)多樣化。既要有知識性、工具性資源,也要有實踐性資源;既要有動態(tài)資源,也要有靜態(tài)資源;既要有案例或成果資源,也要有評價性資源等等多種類型資源。只有將這些資源互補、融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資源內容的精練。由于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多元、復雜性會使學習者產生“迷航”。教師如果不加以提煉重要核心部分呈現(xiàn)給學生的話,可想而知,教學活動也很難以順利開展。最后,線上資源要更多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以便學生理解抽象概念或某個知識庫的結構。線下教學的課程資源雖以各種載體形式呈現(xiàn),但其內容的選擇要根據(jù)線上資源以及教學情況而定,也就是說線下教學資源要與線上教學資源銜接,互相融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最核心的線上資源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順利完成線上過渡到線下的教學,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保證教學質量。
4.2 提升教師教學勝任力
新冠疫情的出現(xiàn),改變了學校教學方式,也直接影響了教師。從線下教學到線上教學,進而發(fā)展到雙線并存乃至走向融合。在后疫情時代的大背景下,雙線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對教師而言,這時已經不是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能不能的問題。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有沒有能力去勝任在線教學、雙線教學,而勝任的前提是要更新思維方式,教學理念,要時刻把握時代發(fā)展趨勢,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觀念盡量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教師的勝任力是指與教學工作績效直接相聯(lián)系的知識、技能、特質等任何能靠測量或計數(shù)的,且能明確區(qū)分個人是否優(yōu)秀或一般績效的特征。通俗的來講,就是教師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勝任教學這門工作,并且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對自身發(fā)展的期待值。有研究表明,職業(yè)勝任力較強的教師能夠保障師生關系融洽,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隨著雙線混融教學的出現(xiàn),勢必會對教師的勝任力提出要求。從概念上理解,教師的“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指的是教師要能夠勝任雙線混融教學實踐,并獲得優(yōu)秀的教學成效。相較于在線教學和混合式教學,教師在“雙線混融教學”視域下的勝任力要求教師充分運用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之間互動生成的教學機制與教育智慧[7]。雙線混融教學模式從短期來看,需要花費比以往的教學模式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勝任力,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路徑,提高教學效率。
4.3 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
秋季學期復學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從線上教學轉移到線下教學以及怎樣把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上。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支持并認可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但從實踐教學中不難看出,部分學生回到學校后,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心理上還存在不適應感,這就需要教師給予適當?shù)男睦戆矒?,以便他們能回歸到原來的教學生活節(jié)奏。線上教學強調學生要合理安排自主學習、有較高的自覺性,線下教學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總之,雙線教學都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事實上,生活中絕大部分學生普遍缺乏這種能力。因此,在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更加注重這些問題,必須充分考慮到如何將線上學習與課堂學習融洽地結合起來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等問題。
教育部2018年頒發(fā)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加強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育”的要求,主要涉及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育[11]。眾所周知,信息素養(yǎng)應是信息化社會中每個人都具備的基本能力,學生是新一代社會發(fā)展的希冀,更應該注重他們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信息化時代的教育理念要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全面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培養(yǎng)重點應放在學生能夠自我判斷、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等方面。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過程中,學生應該要學會利用線上資源,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yǎng)的核心,學生只有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才能夠從線上資源中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再次利用這些信息來進行線下交流等,從而提高信息能力及信息素養(yǎng)。
5 結語
疫情時期的線上教學讓我們意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深度融合是未來教學的新常態(tài)。從根本上說,“雙線混融”教學模式的演化彰顯出教育的革新發(fā)展。自此,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面臨教、學勝任力的挑戰(zhàn)。線上教育自由、可控的優(yōu)點很好地彌補了線下教育靈活性的不足。但是,線上教學需要有良好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完善的軟、硬件設施設備作支撐。教師作為線上教學的主導者,需要提高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高質量教學素材,才能使線上教學順利地開展。線下教學除了知識的講授,更多的是情感交流,教育不僅僅是“教”,更重要的是“育”,本著教書育人的理念,線下教學不會也不可能被線上教學所取代,線上教學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色。所以今后,教師更應注重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的整合,充分利用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推進教學方式變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05_418138.html.
[2] 王竹立.后疫情時代,教育應如何轉型?[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4):13-20.
[3] 李政濤.基礎教育的后疫情時代,是“雙線混融教學”的新時代[J].中國教育學刊,2020(5):5.
[4] 黃榮懷,馬丁,等.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9(1):9-10.
[5] 周紅春.基于 Blackboard 學習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11(2):87-98.
[6] 彭紹東.從面對面的協(xié)作學習、計算機支持的協(xié)作學習到混合式協(xié)作學習[J].電化教育研究,2010(8):42-43.
[7] 邱燕楠,李政濤.從“在線教學勝任力”到“雙線混融教學勝任力”[J].中國遠程教育,2020,41(7):7-15+76.
[8] 謝先成.“后疫情”時期教育變革邁入“雙線”融合新常態(tài)——訪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新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濤[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6):4-7.
[9] 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 中國大學教學, 2005(10):50-56.
[10] 劉躍輝.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4).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3
【通聯(lián)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