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語言表達,但必須通過訓練才能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但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性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通過調(diào)整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對策;現(xiàn)狀
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而言是社會化與自主實踐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zhì)與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給學生傳輸簡單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結(jié)合啟發(fā)性的語言與學生溝通交流,使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掌握與他人溝通的精髓與技巧,提升個人語言表達能力[1]。但部分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過于注重給學生傳授簡單的理論知識與說教,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不高,并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進行研究。
一、營造輕松的發(fā)言環(huán)境
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都存在不敢發(fā)言、不敢回答問題的情況,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害怕自己說錯被老師與同學嘲笑,又或者是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比較嚴肅,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在課堂上比較緊張,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敢回答教師的問題。長期如此,學生就會形成不良的習慣,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了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主動性,教師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就算說錯也不會產(chǎn)生較大壓力,培養(yǎng)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與勇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始終微笑面對學生,親近學生,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鼓勵其在課堂上發(fā)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發(fā)言氛圍與環(huán)境。
若教師給學生營造輕松的交流與發(fā)言環(huán)境,就可以逐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樂于表達,最大限度降低環(huán)境對學生的束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以鼓勵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溝通交流,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與技巧,促進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方法與技巧。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開口表達習慣,促進其逐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技巧與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主動與學生溝通,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語言表達方法
從具體的語言表達過程來看可以將其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收集材料,其次是按照順序表達,最后是認真傾聽。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語言表達過程與方法,促進其逐步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水平。這就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這是學生語言表達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中要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這樣才能在學習中順利地表達,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诖?,筆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上每一篇文章的插圖,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在觀察中獲取更多有利于自己學習的知識點[2]。其次,逐步培養(yǎng)并提高其按照順序表達的能力。從具體的表達過程中可知在表達時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才能凸顯表達的條理性,避免給人一種抓不住重點之感。這就需要教師加大訓練力度,多開展小組討論相關的活動,以此達到強化學生表達有序性與條理性的目標。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表達方法。傾聽是一種很好的表達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強化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表達能力。
三、利用生活資源學習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應用能力不僅受學校教育影響,還受社會與家庭影響。小學生由于害羞、膽怯等心理,在學習中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由于其掌握的詞匯量很少,因而很難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與看法。這些并不能完全依賴于學校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努力。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能力時必須合理利用教材,善于應用可以利用的生活資源加大訓練力度。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生活與語文學科聯(lián)系密切,且教育資源極為豐富。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生活資源的作用,強化家校溝通,有目的地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提高自身應用能力。以教學《昆蟲備忘錄》這篇文章為例,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晦澀難懂的詞匯,學生在學習中很難理解,尤其是城市的學生,他們對螞蚱、星星等比較陌生,很難脫離教材講出這些事物的特征。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利用節(jié)假日的時間組織學生與家長參加野外郊游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采集標本的過程等,拓展其知識面?;顒游猜?,筆者要求學生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看到的昆蟲種類,互相分享看法與知識,學生也變得活躍起來,促進其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其寫作積累充足的素材。
綜上所述,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應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先進的教學方式,將學習過程簡化,為其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發(fā)展其技能,促進其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自身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萬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J].當代家庭教育,2020(17):151.
[2]謝錢浩.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47.
作者簡介:宋愛娟(1989—),女,漢族,甘肅臨洮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