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維
(清遠市清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清遠511500)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是一種導致關節(jié)疼痛、腫脹和僵硬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fā)于老年人群[1]。該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對稱性雙手、腕、足等多關節(jié)腫脹、疼痛,常伴有晨僵,即在長時間睡眠或休息后出現關節(jié)僵硬,活動不靈便。隨著病情發(fā)展,可出現關節(jié)畸形和關節(jié)活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4]。目前,RA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感染、環(huán)境、吸煙、免疫紊亂等因素有關,臨床常使用抗風濕藥物治療確診患者,以達到持續(xù)緩解或降低疾病活動的目的[5]。為此,本研究分析甲氨蝶呤聯合柳氮磺吡啶和羥氯喹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明確RA最佳治療方案提供更多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40例,均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標準[6],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n=21)和試驗組(n=19)。試驗組男7例,女12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53.26±12.50)歲;病程0.8~13年,平均病程(5.13±1.32)年。對照組男8例,女13例;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52.12±14.23)歲;病程0.9~13年,平均病程(5.18±1.2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聯合來氟米特口服治療: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674)10 mg/次,1次/周,來氟米特(蘇州長征-欣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034)10 mg/次,1次/日。試驗組給予甲氨蝶呤聯合柳氮磺吡啶和羥氯喹口服治療:甲氨蝶呤片用法同對照組,柳氮磺吡啶腸溶片(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40)0.5 g/次,3次/日,羥氯喹(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63)200 mg/次,2次/日。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及炎性指標改善率>75%;好轉:臨床癥狀、體征及炎性指標改善率為30%~75%;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炎性指標改善率<30%??傆行剩剑@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指標[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和紅細胞沉降率(ESR)]。③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胃腸道不適、發(fā)熱、皮疹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炎性指標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RP、RF、ESR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RP、RF、ES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的CRP、RF、ES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試驗組發(fā)生胃腸道不適4例,發(fā)熱1例,皮疹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6.84%;對照組發(fā)生胃腸道不適5例,發(fā)熱3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2.86%;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0.150,P=0.698)。
RA是以滑膜慢性炎癥為主的疾病,反復發(fā)作的滑膜炎會使滑膜增生、向外生長,進而破壞關節(jié)和關節(jié)周圍組織,發(fā)病部位多為雙手、腕、膝、踝和足關節(jié)[7-8]。RA多為慢性發(fā)病,在出現明顯關節(jié)癥狀前,由于患者炎性指標升高,部分患者可能有數周低熱,后逐漸出現典型關節(jié)癥狀[9]。目前,RA尚不能完全根治,但經過早期診斷及早期規(guī)范治療,多數患者病情能得到良好控制。RA的基礎用藥主要為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來氟米特等抗風濕藥物,臨床治療主要是通過延緩疾病進展及減低風濕活動性,以期達到預防關節(jié)進一步損傷和長期殘疾的目的[10]。本研究通過對比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羥氯喹三聯療法(試驗組)與甲氨蝶呤、來氟米特二聯療法(對照組)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三聯療法療效優(yōu)于二聯療法;試驗組治療后的CRP、RF、ESR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三聯療法可顯著改善RA患者的炎性指標,進而改善炎癥;同時,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三聯療法并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甲氨蝶呤聯合柳氮磺吡啶和羥氯喹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關節(jié)相關炎性指標,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