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釗
摘要:“整本書閱讀課程化”是目前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如何引導學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歡走向深入的理解?如何處理學生龐雜的閱讀疑問并形成精要的課堂主脈絡?應該采用什么方法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如何在學生淺閱讀的基礎上引向深度閱讀?本文試從《簡·愛》的教學思考與實踐中,探索“初中名著深度閱讀”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名著閱讀;思維導圖;互助答疑
當前,“整本書閱讀課程化”是應運而生的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方式,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許多細致的問題要思考,如何進行整本書的課堂教學?如何引導學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歡走向深入的理解?如何處理學生龐雜的閱讀疑問并形成精要的課堂主脈絡?……
“整本書閱讀不同于以往的精讀或略讀,也不同于篇章閱讀,更不是課外閱讀,而是一種深度閱讀,要求以創(chuàng)新方式向學生傳遞豐富的核心學習內容,引導他們有效學習并能將其所學付諸應用?!?[1]在初中名著導讀中,如何處理學生龐雜的閱讀疑問并形成精要的課堂主脈絡?我們《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導讀課型研究》課題研究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探索適合初中各個學段學生開展名著閱讀導讀課的指導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引導學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歡走向深入的理解。在實踐過程中,依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中認知過程的六個維度[2],以及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閱讀的四個層次[3],按照“讀前導讀課(記憶/回憶)→基礎閱讀、檢視閱讀(粗略了解,整體把握)”“讀中交流課(理解、應用、分析)→分析閱讀(仔細研讀,重點解剖)”“讀后分享課(評價、創(chuàng)造)→專題閱讀(融會貫通,思辨創(chuàng)新)”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進入深度閱讀。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讀前制定閱讀計劃可讓閱讀進度相對統(tǒng)一,讀中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熟悉文本,讀中收集學生閱讀中的疑問,互助答疑、課堂談論等探索,可讓學生整本書閱讀:由陌生而熟悉,由淺顯而深刻,由單一而豐富,在內容中了解,在語言中品味,在情感中升華,最終走進整本書的廣闊世界。
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整本書課堂教學的思路,以下是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4]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及實踐。
《簡·愛》的情節(jié)“適度復雜”,滿足了學生好奇的心理追求。小說的主脈絡十分清晰,就是簡·愛的成長經歷,包括蓋茨黑德府的痛苦童年、洛伍德學校的艱辛少女時代、桑菲爾德府的愛情時光、莫爾頓學校的教師生涯等。整個過程一目了然,特別是桑菲爾德府里的經歷,閣樓上的瘋女人引發(fā)的懸念,令讀者有一種不由自主的被吸納感。為了讓學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歡走向深入的理解,我們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讀前制定閱讀計劃讓閱讀進度相對統(tǒng)一
《簡·愛》共38章,預設6周閱讀完,第7周進行讀后分享。每一位同學要按照閱讀進度和要求去閱讀,不可滯后閱讀,但學有余力者可以超前閱讀。閱讀計劃中包括閱讀內容和活動過程及評價方案。閱讀內容里面有設計“思考與討論”的問題,活動過程里面安排了自由閱讀課和討論課,評價方案設計了對學生閱讀過程中從批注到討論分析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二、讀中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熟悉文本
引導學生畫出人物關系圖譜或寫出人物身份說明,《簡·愛》是英國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說圍繞簡·愛的人生經歷展開,在簡·愛的不同人生階段,遇到了各類不同的人,其中眾多性格各異的女人,有小部分各具特色的男人。筆者嘗試按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分類的角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
如引導看看簡·愛與這些性格各異的女人們之間到底發(fā)生過什么事?這些女人到底是什么樣的。
根據思維導圖,讓學生把這些女人分類。一類:對簡·愛的人生影響較大的女人們:冷酷殘忍的里德太太、知性溫暖的譚波爾小姐、聰慧隱忍的海倫·彭斯、善良博學的里弗斯姐妹;二類:對簡·愛影響不大但又不可缺少的女人,如蓓茜、格雷斯·普爾等;三類:對簡·愛的人生看似影響不大,但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或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上有不小作用的女人們,如女仆們、洛伍德學校的女老師們等。根據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同類型的女人進行比較:1.里德家的倆表姐與里弗斯家倆表姐的比較;2.譚波爾小姐與其他老師的比較;3.里德太太與英格拉姆太太的比較;4.學生阿黛爾和莫爾頓學校學生比較。
按同樣的方式,讓學生整理書中的男性形象。如以“這些各具特色的男人,你都讀懂了嗎”這個問題切入,引導學生設計思維導圖,看看簡·愛與這些各具特色的男人們之間到底發(fā)生過什么事?這些男人到底是什么樣的。
根據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這些男人進行分類和分析,了解作者是怎么刻畫這些男人的。夏洛蒂·勃朗特以女性的視角觀察男人。在刻畫這些男人時,通過外貌、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摹,刻畫出不同男人的特點。
三、收集學生閱讀中的疑問,用多種方式釋疑
“閱讀的目的是拓展心理認知度,建構新的廣度和深度?!?[5]整本書閱讀教學,最終的不是課堂的教與“導”,教師不能代替或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與閱讀實踐,而要突出學生自主建構式的閱讀。名著導讀中,教師可收集學生閱讀中的疑問,用多種方式釋疑。
1.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同伴之間互助答疑。
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組成閱讀小組,小組中的每個學生擔任不同的閱讀研討角色。活動過程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自主閱讀、獨立研究。學生根據組內設定的要求進行獨立閱讀并完成相應的讀書筆記。第二步,相互交流、組內分享。在小組討論中,學生相互分享閱讀感受和讀書筆記。第三步,集思廣益、匯報成果。學生匯總組內的閱讀成果,在全班面前進行匯報展示。
2.教師答疑或引導思考。學生有條件和能力找到答案的,可予以方法或方向性的指導,不直接作答;遠超學生能力范圍的疑問,可考慮直接作答。譬如,關于“哥特式”小說特點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角色和社會地位等問題,涉及復雜而深刻的英國文學傳統(tǒng)和時代問題,教師可視情況直接作答,或根據相關問題形成簡單的適合初中生的學術講座。而類似“里德太太的教育方式對約翰·里德最終的結局是否有影響”“海倫·彭斯這個人物是否多余”“簡·愛最終獲得巨額遺產這個情節(jié),是否可以略去不寫”等問題,學生都能通過思考獲得較深刻的認識。
四、開展難易適中的課堂討論
我們認為,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的價值在于“導”和“練”。“教學的任務就是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朦朧的感知變?yōu)橄到y(tǒng)的語言,把理論的結論轉化為分析的層次?!?[4]在《簡·愛》導讀中筆者嘗試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閱讀引導。
1.宏觀方面:①《簡·愛》的第一人稱敘事策略。②《簡·愛》的設置懸念技巧。③ “哥特式”筆法對小說主題表達的作用。④《簡·愛》與《夏洛蒂·勃朗特傳》的“真實”對比。
2.微觀方面:①里德舅媽對簡·愛的成長影響有多大?②海倫·彭斯的人生哲學對簡·愛的“成長”的作用有哪些?③小說中譚波爾小姐在簡·愛的成長扮演了什么角色?④小說不少地方出現(xiàn)了“火”,“火”的意象有什么特殊含義嗎?⑤伯莎·梅森的“瘋”在小說中的作用有哪些?⑥簡·愛的童年生活陰影對她的愛情選擇有影響嗎?⑦圣約翰這個人物對簡·愛的成長有怎樣的作用?⑧為什么多次描寫簡·愛獨處的場景以及簡·愛的內心獨白?
以上話題是學生在閱讀中自然生成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類、組合,然后再組織研討。筆者在與學生一起討論時,一般就這些問題按情節(jié)內容、人物形象、藝術特色、閱讀體驗這些方面歸類,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過程中,每讀一遍,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
五、讀后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展示”
從閱讀發(fā)現(xiàn)到閱讀展示,是閱讀成果逐步固化的過程,沒有“展示”,“發(fā)現(xiàn)”往往只是一個“念頭”,難以有邏輯地深入。怎樣“展示”?可以是談閱讀感受的形式,也可以是情境活動的形式,甚至是創(chuàng)作表演的形式。
在《簡·愛》教學中具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1.談閱讀感受形式。對多數學生而言,能發(fā)現(xiàn)命題并依據文本、文獻等,展開合乎邏輯、有理有據的論述即可。
筆者給學生設計的專題研究話題1:
不同人眼里的約翰·里德分別是怎樣的?小時候約翰·里德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成年后的約翰·里德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里德太太的教育造成了他哪些惡習的養(yǎng)成?比較胡適母親的教育方法,說說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題目自擬,300字以上。
筆者給學生設計的專題研究話題2:
在閱讀展示課中,筆者結合“2019浙江紹興”中考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閱讀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
小雅讀到一句話:“風可以吹起一張紙片,卻吹不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本質,在于不服從。”由此,她聯(lián)想到剛讀完的幾部作品:《西游記》《水滸傳》《簡·愛》,覺得它們都包含著作者關于“反叛或歸馴”的思考,你認為呢?請從下列人物中選擇一個,結合作品內容就這個角度談談你的看法。
孫悟空(《西游記》) 林沖(《水滸傳》) 簡·愛(《簡·愛》)
這道中考題的解讀,學生學習辨析不同名著中的人物個性。在細讀解剖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進行研究,引導學生們以簡·愛、孫悟空、林沖三人的事例,寫一篇關于“反叛或歸馴”的思考的小論文。
2.情境活動形式。閱讀之后的活動,是一種碰撞,更是一種提煉與升華。
(1)按角色朗讀?!逗啞邸分杏胁簧俣温溥m合朗讀,如第六章中海倫·彭斯與簡·愛關于“如何面對懷恨與記仇”的對話;第二十三章中簡·愛與羅切斯特關于愛情的經典對白等等。
(2)專題辯論會?!逗啞邸肥呛啞鄣某砷L故事,從童年到成年,簡·愛的心路歷程豐富多彩,在面對不同的人和事,簡·愛的情感都發(fā)生過變化,對于她的一些做法,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如:簡·愛在那場婚禮后選擇離開自己心愛的羅切斯特的做法是否正確?簡·愛拒絕做圣約翰的妻子卻愿意隨他去印度的做法是否正確?簡·愛最終回到羅切斯特身邊的做法是否正確?……
(3)情境活動。
設置情境,設計書中人物的活動,拉近書中人物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情境:簡·愛在莫爾頓學校當老師。
在簡·愛18年的人生經歷中,對她影響比較大的女性朋友分別是:海倫·彭斯、譚波爾小姐、瑪麗和黛安娜姐妹,請分別模仿她們四位的語氣,對在莫爾頓學校當老師的簡·愛說一些心里話。
3.創(chuàng)作表演形式。閱讀之后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創(chuàng)新,它更有超越性。
筆者所在學校,每年在八年級舉行一場名著舞臺劇表演,引導學生把《簡·愛》改編成舞臺劇。大部分學生喜歡改編的情節(jié)主要是:紅屋子事件、簡·愛站在恥辱臺上、海倫·彭斯與簡·愛的友誼、那一場失敗的婚禮等。經過學生的改編,舞臺成了別樣的課堂,學生對閱讀的體驗得到別樣的延伸。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名著閱讀讀前引導學生進行基礎閱讀,讓學習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一定的時間內,通過略讀或速讀,引導學生提煉出一本書的要點;在名著讀中導讀中,引導學生給書籍分類,透視一本書的結構與規(guī)則,判斷作者的主旨,公正地評價一本書;在閱讀完后展示交流中,引導學生明確不只是閱讀單本書,而是進行關聯(lián)閱讀,并能說出它們的異同??勺寣W生在閱讀:由陌生而熟悉,由淺顯而深刻,由單一而豐富,在內容中了解,在語言中品味,在情感中升華,最終走進整本書的廣闊世界。
(本文系廣東省東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導讀課型研究》〈2018GH58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顧之川.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教材、教學與評價[J].新課程評論,2019(1).
[2]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分類學視野下的學與教及其評價[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美)洛林·W·安德森等,2009.
[3]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美)莫提默·J·艾德勒,2004.
[4]簡·愛[M].北京:商務印書館,(英)夏洛蒂·勃朗特, 2016.
[5]批判與探尋: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孫紹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