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在小學階段受到年齡、認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且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小學音樂課堂中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不利于音樂教學效果提升。通過在小學生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各類音樂互動活動中,從而有效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互動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9-0093-02
How to carry out music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
ZHANG Fang? (Inner Mongolia Kalaqin banner Wangyedian school(jijizhuang primary school),china)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influenced by age,cognitive level and other factors,the cognitive ability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limited,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more active,so it is easy to appear the problem of inattention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usic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we can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let them focus on all kinds of music interactive activities,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Music classroom;Interactive teaching
1.音樂互動式教學模式概述
音樂互動式教學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能夠將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音樂知識。通過與教師、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來深化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并在交流中逐漸提升團隊合作能力、交際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
通過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一方面,可以加深小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感、音樂韻律的把握,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充分尊重小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地位,使小學生在互動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音樂節(jié)奏、音樂韻律,并逐漸形成良好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培養(yǎng)音樂審美能力。在獲得音樂學習成就感的基礎上促使小學生產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進而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2.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的具體策略
(1)在教學設計中更加側重對小學生的引導
要想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就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小學生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就需要以激發(fā)小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興趣、積極性為切入點,在教學設計中靈活的應用音樂互動式教學模式設計。例如,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對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作品的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還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在互聯網中找到的小視頻或者是音樂故事小短片,這樣小學生在充滿趣味的音樂素材的吸引下了解音樂內容、音樂旋律。教師在此基礎上再對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情感元素進行挖掘也就更加容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音樂體驗。
教師可以通過加強與小學生的互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小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從而促使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引導小學生參與到音樂互動中。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郊游》的相關教學內容,為了讓小學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在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幾種不同樂曲變化情況,教師可以先向小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周末的時候和爸爸媽媽出去郊游,你想要用哪種交通工具?”則小學生會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比較中意的交通工具:“高鐵”、“飛機”、“汽車”。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扮演成不同交通工具的駕駛員,想象一下自己是怎么操作、駕駛飛機、高鐵、汽車等交通工具的,然后隨著音樂變化來變換自己的動作。小學生在動作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樂曲的變化、律動。有部分學生對肢體動作表現比較害羞或者是不知道如何隨著音樂作出肢體動作,教師也可以予以一定的示范、啟發(fā),小學生隨著音樂來變化自己的肢體動作,能夠調動自己的各個感官來學習音樂知識,能夠從多個方面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
(2)合理應用多種互動教學方式
音樂互動式教學方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就要靈活的應用多種互動教學方式。
第一,游戲法。小學生本身比較喜歡活動,容易對游戲產生興趣,教師要針對這一特點,設計多種游戲,使小學生在游戲互動中掌握音樂知識。以小學蘇少版四年級音樂上冊簡譜《望月亮》這一課教學來看,某教師組織小學生參與到“打拍子”的游戲中。首先,小學生以個人為單位,聽教師所播放的二拍子音樂,站起來打出重音;然后,將小學生劃分成六人小組共五組,學生聽三拍子樂曲做傳遞的游戲,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向學生提供裝滿水的塑料廣口杯,每三個拍子就讓水杯暫停一次,在游戲結束后看哪組能做到“滴水不漏”。這樣小學生就會比較關注三拍子樂曲的特點,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直觀的體會到二拍子、三拍子音樂的特點,自然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音樂記憶游戲讓小學生的音樂旋律記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好的了解樂曲的音樂節(jié)奏、旋律特點。在《粉刷匠》教學中,教師提前準備音符卡片,通過擊鼓傳花的游戲形式,隨機抽取一位同學根據《粉刷匠》樂曲的節(jié)奏、旋律變化,將已經準備好的音符do、mi、so貼在黑板上,然后根據自己所排列的音符順序演唱《粉刷匠》的旋律,這樣小學生就能夠更加直接的體會到so、mi、do和mi、so、do音樂旋律的不同與差異。在班級學生掌握 so、mi、do和mi、so、do音樂旋律的基礎上,讓班級內小學生離開座位,在過道中圍成一個大圈踏步走,然后教師應用鋼琴演奏《粉刷匠》的旋律,學生根據自己記憶的《粉刷匠》旋律來判斷教師的彈奏的旋律、節(jié)奏是否正確。通過游戲的方式,小學生對音樂旋律、音樂節(jié)奏的理解能力、記憶力、聽辨能力有效提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對樂曲的掌握更深,音樂素養(yǎng)逐漸提升。
第二,樂舞結合法。音樂和舞蹈是相輔相成的藝術形式,與音樂簡譜相比,舞蹈這一藝術形式的直觀性、可視化特點鮮明,能夠對音樂中所包含的情趣、旋律以及音樂速度變化等有比較直接的體現。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采取月舞結合的互動教學方式來引導小學生通過應用肢體語言、舞蹈動作來加深對音樂作品的認識。
以蘇少版二年級音樂下冊(簡譜)《聽:在鐘表店里》為例。教師音樂課堂教學中就可以讓小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隨著音樂的變化來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現鐘表。有很多小學生在最開始是一個比較懵懂的狀態(tài),在看到其他學生有的像小雞啄米,有的像是不倒翁一樣作出動作,也就會根據自己對鐘表的觀察來作出肢體動作。通過樂舞結合,小學生互相觀看、學習、模仿、展示,能夠逐漸培養(yǎng)較好的樂感。在這一課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當前小學生所接觸的鐘表形式比較有限,大多使用電子產品的實際情況,可以在課上先用多媒體展示多種鐘表形態(tài),然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鐘表。
第三,應用器樂進行教學。在小學音樂互動教學中器樂互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互動形式。通過教師演奏器樂,可以讓小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音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器樂包括電子琴、手鼓,為了吸引小學生的關注,教師可以用電子琴、手鼓來表示不同的上課規(guī)則,也可以通過應用電子琴、手鼓來向小學生傳達樂理知識。
在《時間像馬車》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歌曲節(jié)奏,在教學中教師運用雙響筒,小學生隨著教師運用雙響筒發(fā)出的音樂節(jié)奏演唱歌曲,準確的把握歌曲節(jié)奏。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使用三角鐵和鈴鼓來演奏歌曲,通過該方式,小學生對器樂的理解有所提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器樂學習也是重要的內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求小學生在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初步接觸豎笛,對豎笛有基本的了解,并能用豎笛演奏簡單樂曲;在五六年級階段要學會對37鍵的口風琴的演奏。小學生通過學習演奏器樂也可以促使其手、腦能力提升。教師要針對以往小學器樂教學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引導小學生通過有效的器樂互動來科學的學習器樂演奏技巧,盡可能的減少演奏出現“刺耳”的演奏聲,不會讓小學生器樂演奏變成周遭人的“噩夢”。
教師在口風琴課演奏教學中,教師為小學生正確示范口風琴演奏姿勢,小學生就會模仿教師將口風琴扛在肩上,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往教學中出現的胡吹、亂吹問題。教師可以在小學生初步掌握口風琴演奏的基礎上,將小學生平均分為幾組,小學生可以在小組內演奏,并推選出本小組的代表,在班級內演奏、評比,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的模仿心理、競爭心理,使小學生的口風琴學習更加專注,小學生之間互相監(jiān)督、比較、競爭與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器樂學習的質量。
(3)注重激發(fā)小學生的自發(fā)性
人的自發(fā)性會對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自發(fā)性會對其參與到教學活動的行為產生影響。教師在音樂互動式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小學生的自發(fā)性也是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應用策略。
例如,在小學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上冊簡譜李玉蓮調森吉德瑪《蘇格蘭的藍鈴花》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自發(fā)性,教師僅僅通過向學生播放音樂是很難實現的。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向小學生講述該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讓小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用方言的形式來演唱該歌曲,看誰學歌曲更快,誰模仿的方言演唱最逼真。在講述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的過程中,教師用故事講述的形式讓小學生了解了歌詞內容,這樣對理解歌曲所體現的思想情感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通過讓小學生用方言演唱歌曲,一方面,小學生準確的掌握了歌曲內容,對歌曲韻律、旋律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在普通話與方言轉換之間迸發(fā)出許多有趣的瞬間,使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互動中,在貼近小學生生活情境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獲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教師首先要對互動式教學有正確的認識,設計互動性強的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并在課堂教學中靈活的應用多種互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互動活動中,通過切身體驗來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主觀能動性,進而促使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升,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宋驍崖.互動式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的開展[J].基礎教育研究,2018
[2]施芳潔.略談音樂課堂互動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文教資料,2016
[3]張世景.對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4]蔡天.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應用探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5]張智美.節(jié)奏訓練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