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學科,習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不斷提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通過實施有效策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更要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的簡化與教學內容的補充上下足功夫,確保小學生愛上習作、樂于習作,語文思維更加活躍,各項育人計劃的具體執(zhí)行能夠變得異常順利。本文特意進行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的總結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研究
引言:
小學生的習作能力隨著語文知識的有效學習而提升,優(yōu)化習作教學的效果,積極改進不足之處,引導小學生在習作訓練中突破自我、挑戰(zhàn)自我,他們的習作熱情高漲,積累下豐富的寫作素材,將在后續(xù)的學習活動中有更好的表現(xiàn)。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很難一蹴而就,深入探索教學方法,學會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語文教育獨具特色,培育出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優(yōu)秀人才指日可待。對此,筆者簡單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1、加強閱讀積累,開展習作教學
在習作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想集中小學生的全部注意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及性格特點,通過優(yōu)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閱讀積累,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尷尬局面后,為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滲透提供有利條件。小學生在閱讀積累中形成一定的寫作思路,習作范圍隨之延伸,創(chuàng)作興趣十分濃郁,遠比教師的一味灌輸好得多。部分學生可能會在習作中面臨一些問題,不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無法準確表達內心想法。他們完成的作文質量低,這樣的習作教學毫無意義[1]。只有加強閱讀積累,才能解決這一難題,語文教師引導著學生們閱讀思考、積累素材、開闊視野,從教材內容延伸至日常生活,學生在閱讀積累的過程中熟練掌握寫作技巧,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習慣,他們的閱讀量足夠豐富,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后,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就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比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的時候,作者通過回憶童年釣魚聯(lián)想到父親給自己人生帶來的重大影響,道德教育有了新的高度,文章意義隨之升華且引人深思。小學生也可以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面對與作者同樣的情況是否會做出一樣的選擇。人生的誘惑有很多,多讀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不僅能夠積累素材,還能使小學生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這對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大有助益。不斷加強閱讀積累,班級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開闊了知識視野,熱情投入習作訓練,隨之提升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2、針對性的教學,引發(fā)學生想象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需求,構建全新的、特色的習作教學模式。然后采取針對性的習作教學方法,耐心指導學生們習作訓練,使他們體會到寫作的最大樂趣,并且開闊想象空間,想象思維得到鍛煉,之后進行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造,即可實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目標。小學生還未擁有獨立判斷及思索的能力,語文教師應留給他們更多的時間,確保習作教學的針對性強,教學方法足夠多樣[2]。比如,在學習《白楊》這篇課文的時候,文章很有畫面感,語文教師即可鼓勵班級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想象一下戈壁灘衛(wèi)士——白楊的壯美景象。之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幾幅圖片,將學生們的想象變?yōu)椤艾F(xiàn)實”,要求他們觀察圖片后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找到圖片與課文內容相似的地方,組織語言后展開描述,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形成了寫作思路,寫作中“思如泉涌”,能夠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針對性的習作教學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3、善用有效評價,提高作文質量
語文教師要給予班級學生及時的評價、有效的評價,來促進小學生改正錯誤的習作方式,進一步提高作文質量。即時評價是習作教學的核心要點,可以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確保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表揚、鼓勵與支持[3]。比如,選擇應用比較幽默的評價方式,在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里,一邊“開玩笑”一邊“提建議”,不打擊學生的習作信心,使他們真正意識到自身不足,主動改進不足之處,同時進行自我反思。再如,選擇應用鼓勵性的評價策略,說明學生哪里寫得好,用詞最準確,表達很清楚等。借此激發(fā)小學生濃厚的習作興趣,他們將老師的鼓勵轉化為習作的動力,也將寫出更加優(yōu)秀的文章。另外,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固化的評分方式,不讓學生與學生做分數(shù)上的比較,避免他們拿到“高分”而炫耀,拿到“低分”而自卑。筆者認為,最好的評分方式應是增加“亮點分”,即為:看到學生作文里有用詞準確、描寫細膩的地方,就用“紅線”標注出來且加一分。這樣做的好處是,刺激小學生主動積累優(yōu)美語句,用心進行文字表達,同學之間比較“亮點分”,更好地學習他人經驗,爭取在下一次的作文表達中“學以致用”。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習作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積極引導學生們觀察、想象、表達、反思等,尊重他們的主體意愿,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設計,確保教學指導工作的有序推進,使小學生熟練掌握寫作技巧,養(yǎng)成好的寫作習慣,樂于進行文字表達,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隨之提高。合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習作教學的過程足夠精彩,小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能夠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后續(xù)發(fā)展更加輕松,期待他們主體優(yōu)勢的不斷提升、語文思維的充分活躍、學科成績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韓鳳嬌,楊迪.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04)61-62.
[2]張曉明,黃紫燕.試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9(03)125-126.
[3]劉秀群,王凱.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的總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26)288-289.
(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第五小學?0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