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吳莎 全鳳瓊
[關鍵詞] 血細胞分離機;血漿置換;不良反應;護理效果
血漿置換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醫(yī)療措施之一,臨床應用效果顯著,但多數(shù)病人血漿置換后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癥狀,影響了病人的康復效果。由此,臨床需在診療的同時加以適當?shù)淖o理干預,進一步控制不良反應癥狀的出現(xiàn),抑制疾病的進展。本文對我科需進行血漿置換的病人狀況進行總結,查看血細胞分離機在血漿置換中不良反應的護理效果,具體內容見下文。
1.1一般資料比較
對我科的血漿置換診療病人狀況進行觀察總結,選取4 0例資料開展研究,時間控制在2019年5月~2021年1月之內,通過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年齡、性別均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排除標準:與臨床診療標準不符;交流存在障礙;精神異常;伴有其他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以傳統(tǒng)護理措施干預,護理內容如下:對該組病人采取飲食指導、保暖護理、健康宣教等干預措施,查看病人血漿置換后的不良反應癥狀,并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不良反應護理措施,護理實施如下:
①心血管反應干預:血漿置換期間需重視病人的液體平衡,避免其出現(xiàn)水電解質失衡;積極予以病人血壓、心率等監(jiān)護,實時監(jiān)控病人的生命體征;查看病人是否存在心慌、胸悶現(xiàn)象,若出現(xiàn)上述癥狀需及時上報醫(yī)師。
②枸櫞酸鈉抗凝劑反應的干預:待病人開展血漿置換后,即進行30ml葡萄糖酸鈣加以250ml葡萄糖注射液輸注;枸櫞酸鈉屬于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抗凝劑,但藥物滴注速度過快會導致病人出現(xiàn)手足抽搐、肢體麻木、刺痛等癥狀,所以臨床需重視藥物的滴注速度,不可超出正常的人體代謝速度。
③過敏癥狀干預:血漿中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少數(shù)病人輸注后會出現(xiàn)皮疹、瘙癢等癥狀,若病人的過敏癥狀較嚴重,可予以適當?shù)目惯^敏藥物。在血漿置換操作前30分鐘服用抗過敏藥,同時采取10ml的葡萄糖酸鈣加以葡萄糖注射液滴注,并靜脈輸注5mg的地塞米松加以10ml的生理鹽水。為了保護腸胃需口服西咪替丁,降低病人的腸胃不適感。
1.3 觀察指標
查看病人的不良反應癥狀。
1.4 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指標均進行SPSS21.0軟件檢驗,包括計量指標、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 ± s)、% 形式表達,同時予以T、X2值分析,對比P值數(shù)據(jù),需P值在0.05以下,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良反應指標
如表格所示,不良反應人數(shù)以對照組較多,觀察組資料的不良癥狀指標在對照組之下,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漿置換是臨床上應用較多的血液凈化方式[1~2],雙針連續(xù)流動離心式血細胞分離機開展血漿置換可有效消除病人體積內的毒性物質、免疫復合物以及致病因子,同時對病人體內所需要的物質進行補充,保證病人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抑制疾病的進展,提升病人的預后質量,保證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中,不良反應指標以觀察組為優(yōu),不良反應人數(shù)以對照組較多,指標較差,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部分學者針對院內診療的病人進行總結,干預組的不良癥狀較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病人后期康復效率較高,數(shù)據(jù)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相關報告指出,予以病人血漿置換診療期間可以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消極情緒嚴重的病人可通過特殊的心理疏導干預,消極情緒較輕的患者可積極與康復較好的病人溝通,提升臨床配合度。并查看病人的疼痛反應,依據(jù)評估結果對患者采取相應的疼痛護理,若癥狀難以緩解可適當?shù)慕o予止痛藥物,提升病人的診療舒適度[3]。
此外,積極的不良反應護理干預針對病人的潛在不良反應癥狀進行了分析,通過對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干預提升了臨床效果,并對病人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查看病人的病情變化,一旦患者存在不良癥狀可及時上報醫(yī)師進行處理??梢?,與傳統(tǒng)護理措施相比,不良反應護理干預進一步提升了血漿置換診療的安全性,使臨床診療病人的依從性上升,保證患者的預后質量[4]。
綜上所述,積極的不良反應護理可有效抑制血細胞分離機在血漿置換中的不良癥狀,促進整體護理水平上升,保證了病人的康復周期,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