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麗 曹丙娜
摘要:近年來,我國各個省份都在全力推進教學改革任務。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出現,為當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與發(fā)展契機。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逐漸彰顯出一定的弊端。并且,單一的教學方法也會對學生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阻礙。道德與法治教學并不是單純的說教課。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本文主要立足于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如何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策略
前言: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并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教師需要切實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課堂重新歸還給學生,并且也需要加大教學創(chuàng)新的力度,豐富教學形式、教學結構與教學內容,合理的穿插興趣點以及討論點,鼓勵學生大膽的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大膽的探索,逐漸將學生從被動環(huán)境中抽離出,來強化其主動意識。
一、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主動意識
初中生大多具有較強的求新意識,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如果教師長期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很容易會消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導致學生逐漸對該門學科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及時的教學創(chuàng)新與教學豐富,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形式。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呈現道德與法治知識點,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感受與體驗,以此保證學生能夠對該門學科保持長期的注意力與熱情[1]。
例如,在講解“生命的思考”這一部分時,由于這一部分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哲學性,加之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并未達到成熟狀態(tài),理解這些內容比較困難。如果教師采取直接的照本宣科教學法,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意識,也無法真正的帶給學生精神啟發(fā)與精神震撼。所以,教師可以適當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多功能性,為學生展示與生命相關的信息。如新生命的降臨,植物的生長。讓學生觀察動物與生物的成長過程,在直觀的視覺沖擊下,感受到生命的奧秘。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提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了解與自己出生時相關的故事,并將其整理成完整的講述稿,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在了解其他同學故事的過程中,豐富自己對于生命對于母愛的理解,提升自身學習主動性,升華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價值。
二、開展合作學習,強化主動思維
合作也是能夠充分鍛煉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一個教學途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的要求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較高的學習壓力。并且在單獨行動的過程中,學生也很難達到思維擴散的狀態(tài),無法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可以在幫助與自主之間,選擇中間點,要求學生以自己為核心,與其他同學組成完整的合作小組,共同對知識加以探索研究。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教師也可適當融入競爭機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欲望與競爭熱情,無形之中強化學生學習自主能力。
正所謂,充足的準備是成功的一半。在正式開展教育工作之前,教師可利用網絡技術,向學生班級群中傳送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課視頻,要求學生按照之前所設定好的小組,共同開展預習任務。在課堂上,學生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處理教師布置的各項問題,共同探索知識的本質。
以“做負責任的人”這一課程為例。在教學前,教師可在設計完教學課件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通過預習與相互交流進行分析。如什么是責任,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你如何評判負責任的標準。課堂上,學生可以綜合小組成員的答案,與教師以及其他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在彼此合作、相互溝通的狀態(tài)下,加深學生的理解,也能夠讓學生受到一定啟發(fā),產生責任感與自主意識,提高學習主動性。
三、融合問題引導,提升主動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與帶領作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過度引導會導致學生對自己產生極度依賴,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擴散。如果此時教師強行引入新型教學手段,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那么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會產生茫然無措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先不過度的控制學生、管理學生,但也不能直接脫離學生[2]。而是可以通過間接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技巧與學習習慣,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
在對學生實施引導時,教師可以適當的融入一些問題,利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質疑思維,帶領學生探索。
以“網絡改變世界”這一課時為例。教師可以將課堂主題設定為“網絡”。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的體驗,嘗試性的評價網絡存在的意義。例如,有的學生認為網絡的存在為自己開辟了新的世界,拓展了自己的見解;但有的學生認為網絡會讓自己迷失,讓自己分散注意力。在學生過于極端的思考這一問題時,教師便可引入問題。例如,那網絡是否輔助過你進行過學習?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網絡中一些不良的信息?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探索,主動的分析。除此之外,教師也可融入一些簡單的小案例,在案例中,為主人公設定一些背景,并要求學生嘗試性的解決主人公存在的問題,處理他們身上的過失。如此一來,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主動能力,同時也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網絡觀念與道德品質,使之不斷的自我完善,自我優(yōu)化。
結論: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有效提高其整體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成績,同時也有助于其自身思維與素養(yǎng)的完善。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豐富教學形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也可帶領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借此強化學生的主動思維。并且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以問題為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使之成長為高素養(yǎng)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年勇.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J].中國農村教育,2019(09):10.
[2]熊書玲.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分析[J].農家參謀,2018(24):184.
(山東省新泰市翟鎮(zhèn)初級中學?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