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霞
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源于“疑惑”。“質疑”是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的鑰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在教師心目中,“計算”好像沒有什么好質疑的地方,就是按計算法則正確地計算出結果就可以了。可是,在學習筆算時,學生卻出現(xiàn)了不少的疑惑。這往往都是導致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親自質疑、解決疑惑,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想法:
一、參與,讓學生有疑惑氛圍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蹦壳暗恼n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是串講串問,牽著學生走,沒有留給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在教學新知識中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提問,允許提出不同的見解;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大膽質疑,積極探索。教材創(chuàng)設了“閱讀日”到圖書館借書的情境,由情境圖的信息中可以提出以下兩個實際問題:(1)92本連環(huán)畫,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2)140本故事書,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由此引出算式“92÷30、140÷30”,把除數(shù)筆算教學置入現(xiàn)實問題之中。可見,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探索計算方法。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質疑問難時,往往不能提在點子上、關鍵處。這時,教師應以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fā)他們質疑問難的熱情。當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重點問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
二、放手,讓學生有“疑”可質,有“惑”可解
有了疑惑的氛圍,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解決問題的欲望。這時放手是最重要的,讓學生通過交流了解數(shù)學信息,讓學生靈活解決知識問題。解決算式“92÷30、140÷30”,計算方法可以兩者同時進行解決。學生提出的估算方法,把92看成90,90里有3個30,所以可以分給三個班,剩下2本。
師:同意嗎?
(同意)
板書同步跟進:92≈90? 92÷30≈3。
師:那140怎樣估?
有些學生反映很快,100?。?/p>
這時疑惑馬上出現(xiàn)了。怎樣處理?學生就開始交流了:估100,除不盡,還余下40比除數(shù)還大,不行啊;估200又不對,這題能估嗎?可能學生會想到估120或150,120的話就是分給4個班剩下20本;150估大了分不了。教師小結估算的方法還是可以行得通,但是遇到較大的數(shù)呢?還是這樣估來估去嗎?麻煩么?學生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從而引出筆算。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xiàn)。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這份天性,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92÷30、140÷30”和“92÷3、140÷3”的筆算有什么不同,估算對于筆算有什么作用?放手讓學生去親自筆算一下,感受解決的過程。
三、實踐,讓學生解決疑惑,多渠道解決質疑
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如果把問題交給學生去討論,教師起組織作用,得出的正確結論必然會產生更深刻的效果。例如,教學92÷30、140÷30時,讓學生與92÷3、140÷3對比。92÷30和92÷3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區(qū)別解決。(1)除數(shù)不同,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試商有所不同,從最高位除起,除以3夠除,除以30不夠除。最后得出: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試商方法要試除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2)出現(xiàn)了商寫在十位和個位的兩種情況。這時讓學生自己分析:30個班還是3個班。結果,學生指出,寫在十位的是表示30×30,個位的表示30×3,正確的寫法應該寫在個位上。再讓學生得出:試除到哪一位上,商就寫在哪一位上。學生就能正確地寫對豎式得出正確結果。(3)通過140÷30的筆算,學生發(fā)現(xiàn)前兩位不夠除?;A差的學生就被難住了。因此,可指導學生,若14不夠的話,就可以看前三位,而140就夠了。接下來的試商和書寫就迎韌而解。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和實踐,與知識進行一番“搏斗”,最終“奪取”知識。這樣,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有利于學生的終生學習。
四、學生與教師“享受”質疑、解疑的全過程
質疑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學生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允許學生有疑就問,不懂就問,不要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程序;要防止時間不夠,學生“問”一無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過場;質疑問難要面向全體學生,“好、中、落后”兼顧,尤其要鼓勵落后的學生質疑。切忌對于簡單的質疑,有輕視的感覺,應盡力處理好學生的質疑。當然,簡單的質疑可以讓學生相互解決。本節(jié)課教學,試商和正確書寫是學生最疑惑的地方。讓學生敢于講出不同的試商方法,如,用乘法口訣、估算都是很好的試商方法。理解商寫在哪個位置的含義,正是學到知識的關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生對于簡單的筆算可能喜歡用估算的方法解決,這有利于口算。如果學生能正確用豎式解決較難的筆算,學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該知識。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質疑的時機,有的放矢地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如此,學生是可以很好地解決很多的知識問題。
疑惑總會出現(xiàn)在不同的知識中,筆算看來簡單,按照相關的法則就可以進行計算,其實,當中的算理是很重要,要學生親自去理解,才能做到不誤。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有許多的疑惑,也會犯不少的錯誤。讓學生在疑惑中走出來,在錯誤中改正過來,這是教師的責任。重視學習的疑惑能使學生的知識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