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 武桐
摘 要:高中生物是理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余兩大理科相比,具有知識點多、內容豐富、貼近生活且實踐性較強等特點,因此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展開論述,結合實際探究幫助學生培養(yǎng)生物興趣的策略,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關鍵詞:高中;生物;興趣
引言:高中生物學習往往以應試教育為主[1],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不僅導致了很多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偏科現(xiàn)象,更有學生對生物學科出現(xiàn)了抵觸的情緒。因此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和應試教育,著重強調老師課堂內容的豐富,以及教學進度的跟進,往往忽略了學生的真實感受[2],忽略了學生的接受性,因此很難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策略做出相應的調整,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適應老師的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對相關學科提不起興趣,學習主觀能動性降低,上課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甚至還出現(xiàn)抵觸的情緒,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進度和班級的學習氛圍。近年來,各學校的生物教師為此都在加快對高中生物的教學改革,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開展教學工作,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生物作為一門實驗類學科,往往強調以現(xiàn)象論證結論,這就要求教師擁有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采用實驗與教學相結合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導下,由被動性變?yōu)橹鲃有裕灾鞯剡M行探索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著重對高中生生物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是每位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把握學情,開展分層教學
目前我國各中小學多采用人數(shù)較多的大班教學模式,授課方式多采用較為單一的集中授課方式,形式單一,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養(yǎng)成。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等,把握班級整體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開展教學工作,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不同的教學,因材施教地幫助每一位同學。對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增加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擴寬知識視野,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性,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鼓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于學習較差,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增加一些課外輔導,強化基礎知識,同時及時地予以學生鼓勵和認可,讓學生在學習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就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二、多與學生開展課下交流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老師上課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做到課上課下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思想和心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生找到共同話題,努力融入到學生中去,不能擺教師架子,應當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與學生成為朋友,只有讓學生喜歡上自己,才能讓學生喜歡上學習,喜歡上這門科目,建立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將應試的被動學習變?yōu)槿の缎缘闹鲃訉W習。
三、趣味導入
成功的課堂導入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與學習興趣的前提。引入與章節(jié)相關的最新熱門生物學焦點、新的科研進展、趣味性生物學現(xiàn)象以及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生物話題。數(shù)字化時代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現(xiàn)代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等方式為學生播放一些有趣的動物、生物學現(xiàn)象,以此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某些生物現(xiàn)象的記憶。
例如在講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時”,教師可以播放杜鵑啼叫、蜜蜂跳舞、螢火蟲發(fā)光、狗排尿標記等視頻或圖片讓學生來辨別這些信息屬于物理信息、化學信息還是行為信息,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四、結合生物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本上的每一個理論知識,都是科學家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實驗得出的結果[3]。生物學科的教學,往往與實驗緊密聯(lián)系,不能脫離實驗單獨存在。高中生正處于對知識渴望以及充滿好奇的年紀,課本上的實驗不僅能滿足許多高中生對實驗的需求,這類實驗往往簡單易上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展示實驗過程或直接帶領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讓學生對實驗充滿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科研的熱情。如果條件不允許,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播放實驗過程。網絡上有很多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制作的一些實驗視頻,教師在播放視頻時可控制播放進度,同時進行一定的講解,將課本上晦澀的文字轉變成學生更容易接受的視覺、聽覺信息,幫助學生記憶與學習,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到結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呂顯云.淺談高中生物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2):7+9.
[2]李紅麗.淺談高中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統(tǒng)一[J].考試周刊,2019(30):20.
[3]譚雪.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研究[J].大眾標準化,2019(14):182+184.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