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城
摘要:初中升入高中,面對新環(huán)境、新知識、新要求、新壓力,學生必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何使這個過程銜接無縫,體現(xiàn)著教師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思想。本文介紹了目前基于學科素養(yǎng)進行的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問題的對策,來提升歷史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初高中銜接;歷史教學;學科素養(yǎng)
初中升入高中,面對新環(huán)境、新知識、新要求、新壓力,學生必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何使這個過程銜接無縫,體現(xiàn)著教師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思想。高中開展的歷史教學其實是對初中歷史課程內容的擴充,但是由于初中和高中屬于不同的學習層次,進行歷史教學時容易發(fā)生斷層。為此,要找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來進行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
一、為什么要基于學科素養(yǎng)來進行初高中歷史銜接教學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些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歷史的壓力明顯增大,有許多對歷史學習失去了興趣。初中歷史對學生的要求比較低,只需要學生了解歷史的基本框架,了解到歷史的真相,能對歷史做出自己的評價。而高中歷史雖然只是對初中歷史知識進行了擴充,但它更注重細節(jié),內容更加復雜詳細,需要學生對已知的歷史材料做出分析,具有從多個角度,不同的歷史觀看待歷史的能力。這對初入高中的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需要一個過渡階段?;趯W科素養(yǎng)來進行初高中歷史銜接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建立歷史觀,令這一過渡期顯著縮短。
二、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初高中歷史學習要求不同,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
初高中歷史教材內容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高中歷史教材中歷史知識多而紛雜,對新入高中的學生來說較難理解。例如“辛亥革命”一節(jié),初中生只需要記住辛亥革命的時間、地點,大概地理解辛亥革命帶給中國的影響,而高中生不僅要記住辛亥革命的發(fā)生時間、地點,還要從不同的角度來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進行分析,分析歷史事件便是要求較高的學習要求。
2.師生關系比較不和諧,教師的銜接教學不能滿足學生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在進行初高中歷史銜接教學時,部分歷史教師沒有和學生進行溝通,使用較為單調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歷史課程內容的講解。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換了新教師本來就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再加上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聽課興趣缺失,教師也喪失了講課的興致,導致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難以進行。
3.學生本身對于歷史學習缺乏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想要進行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就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但是學生仍然會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認為歷史課并不重要,在學習歷史時漫不經(jīng)心,學生的歷史基礎比較低,很難去學習更深層次的歷史知識,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習失去興趣,嚴重時甚至會出現(xiàn)討厭歷史學習的情況。
三、改善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的措施
初高中歷史銜接教學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開展時存在著一難度,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項措施來改善。
1.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幫助學生深入挖掘歷史知識
對歷史課程的教學更加重視的應該是學生是否能深入的挖掘歷史知識,是否明白歷史的內涵,學生通過哪些方式來開展歷史學習,是否能通過自己學到的歷史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課后測試、開展實踐活動、同學之間合作等方式來檢驗學生。并且要讓學生做出自我評價,讓同學、家長、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維,更好地參與到歷史學習之中。
2、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第一、創(chuàng)設和諧、溫馨的課堂氣氛
有的教師采用“警察式”的課堂教學管理,總是板著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動輒就訓斥一番。學生緊繃著心弦,學習的主動性還怎么發(fā)揮?教師要真正樹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氛圍。溫和的教態(tài),幽默的談吐,真誠地相待,使得師生關系融洽,心靈相通。師生之間既有追求知識的共振,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情景才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第二、教法靈活,精講精煉
千篇一律的教法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采取靈活多變的教法,設法讓學生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會有興趣,有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探索。以重、難點為教學的關鍵點,圍繞這一中心突出重點,分化難點。這樣使學生能從繁雜的內容中理出線索,抓住要害,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然,在精講過程中,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應注意這樣幾個方面:(1)合理安排時間。(2)語言要”精“。(3)過程要”精“。(4)引導要”精“。(5)集體精講和個別點撥相結合。
3、使學生保持對國家和家鄉(xiāng)的熱愛
教書是為了育人。學生學習歷史可以借鑒歷史中的例子來發(fā)展自己。歷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鄉(xiāng)土教材,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讓學生樹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養(yǎng)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總之,基于學科素養(yǎng)對初高中歷史教學進行銜接是必然趨勢,雖然在具體教學中存在問題,但在教師調整教學思想、調節(jié)教學方法后,這些問題都能消弭于無形。
參考文獻:
[1]林義元《歷史課外閱讀—學生初高中歷史銜接的重要橋梁》,《中學課程資源》2017年第1期。
[2]王玉軍、王唯薇《提煉核心概念銜接歷史教學—“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學習進階設計》,《江蘇教育》2017年第67期。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 福建 漳州 36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