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鰭
【摘要】本文基于“六義四動”的課題研究背景,論述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通過線上線下教學之間的融合,促進師生互動和生動課堂的形成,以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六義四動 小學低年級 線上線下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5-0042-02
在開展學校教育工作中,為了讓教育教學有章可循,我們以“六義四動”為背景研究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傲x”是指“問、讀、思、做、簡、厚”六個方面,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問、讀、思、做等,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生態(tài),同時又能夠以生為本,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活動、互動、生動、智動,彰顯智慧課堂之“四動”。
“問”是強調教師在落實課堂教學活動之時,要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結合所學提出疑問,通過問題形成交流;“讀”則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朗讀形成對知識的了解,為后續(xù)的“思”做好鋪墊;“做”則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踐行知行合一的原則,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實踐;“簡”與“厚”則是一個內容的兩個方面,它們強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掌握課文的核心內容,形成簡要的知識框架,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學習拓展,厚植自己的所思所學?!八膭印敝械摹盎顒印笔亲尳處熢谡n堂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互動”則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針對共同的知識內容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一系列的對話,幫助學生形成對課程知識內容的進一步理解;“生動”要求教師在構建課堂環(huán)境的時候,要圍繞具體的知識內容展開相關的建設工作,為學生構建一個相對有趣和豐富的課堂環(huán)境,以此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智動”則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以智力為切入點,做好對學生的教學引導和激發(fā)工作,從而推動學生學習思維的發(fā)展。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工作中落實“六義四動”,有效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現狀
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看,閱讀教學長期以來都是課程教學的重要授課內容,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來源。隨著這些年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發(fā)展,針對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也形成了一定的策略。這些閱讀策略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教師引導為主,讓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思考。當前,課堂教學強調建立一個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環(huán)境,但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因為他們本身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如果教師完全放手,那么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進程。如果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就無法通過加強引導和教育來增強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二是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提問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讓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提問,教師負責進行解答,通過問答形式來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進一步感受和體會。
雖然這兩種形式都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地位,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動力,使學生掌握課程知識,但是從課堂氛圍和學生的整體、長期成長角度來看,這些閱讀策略并不是最適合學生的。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我校從“六義四動”課題研究背景出發(fā),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融合探究。
二、“六義四動”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都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需要不斷思考和分析的內容。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形成對課程知識的思考,教師需要從“六義四動”背景入手,通過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實現學生整體發(fā)展。
(一)問→師生互動
根據“六義四動”的內涵,“問”是強調教師在落實課堂教學活動之時,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結合所學提出疑問,通過問題形成交流,以此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與發(fā)展。結合問題交流這一點要求,教師可以利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展開具體操作。所謂的師生互動,實際上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交流與溝通。通過相關的交談,教師能夠知道學生在哪一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從而加強對學生該方面知識的教育工作。而通過溝通,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課程知識內容,同時也能夠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
這些年來隨著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應用的不斷深入,也給師生互動提供了多一種應用的形式。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來加強師生互動。以《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學為例,本節(jié)課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該童話故事的內容,并通過課文知識的學習提高對文章結構的認知,及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整合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探索和分析工作。比如,教師可以先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如微信群,向學生提出一系列與課文相關的預習問題:“小蝌蚪找媽媽遇到了哪些人?”“魚是如何形容小蝌蚪的媽媽的?為什么會這樣形容?”“如果小蝌蚪找到的是你,你會怎么形容?”上課的時候,讓學生結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說出自己對課文知識的觀點,并回答相應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學習的感受,促進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課文知識。
(二)思→智動課堂
隨著智能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更加廣泛。但就目前而言,小學生對智能化信息技術的認識和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想滿足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個性化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綜合全面的發(fā)展,需要教師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通過個性化手段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與了解,從而使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轉變?yōu)橹莿诱n堂。而將智能終端技術、人機交互技術與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可以讓語文教師通過終端系統(tǒng)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同時可以使學生在終端系統(tǒng)中完成學習,形成一個智能化、數字化的“桌桌通”教學系統(tǒng)。
比如,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yè),或是進行課堂教學互動時,可以讓學生通過使用手中的平板電腦或交互式電子白板,完成語文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并提交,而語文教師無須像批改傳統(tǒng)作業(yè)那樣逐一地收學生的作業(yè)本,只需要在平板電腦或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查看學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并在平臺上直接分析和批改。以《春天到了》一課為例,課文中主要講述了姐姐帶弟弟去公園玩,看到公園中有很多五顏六色的花朵,弟弟要摘花,卻被姐姐阻止的故事。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春天都有什么花?”“花都有什么顏色?”并讓學生在平板上畫出來,還可以向學生提問:“姐姐為什么不讓弟弟摘花?”讓學生討論。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既學習了語文閱讀方面的知識,又體驗了自主學習與探究帶給他們的樂趣,使枯燥無味的語文閱讀變得生動有趣。這也充分體現出智動課堂的優(yōu)勢。
(三)做→生動課堂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低年級學生的最大特點,如何利用好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是值得考究的。結合“六義四動”的相關要求,“做”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踐行知行合一的原則,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實踐。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從“做”的角度入手,以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有助于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知識的思考和分析當中,從而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鑒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要讓學生完完全全將心思放到學習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落實相關的思考和分析工作。比如,教師通過設置詳細的合作學習主題,分別向不同的學生布置詳細的操作任務,使學生能夠分工明確地完成。在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合作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
以《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為例,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植物是如何繁衍下一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構建生動課堂。比如,教師在PPT中展示這一節(jié)課的主題“植物媽媽”,然后讓學生以前后左右四人為單位形成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植物媽媽”這一主題下所涉及的知識展開探討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提問、解答,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表現決定是否提供協(xié)助。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讓學生能夠圍繞具體的知識展開相關的拓展工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搜索相應的知識,比如:展示蒲公英播散種子的動態(tài)圖,以此實現線上線下課堂教學之間的融合分析,以此促進學生成長。
“六義四動”背景下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提出新的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六義四動”也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立足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做好相應的設計和分析工作,從而有效促進線上線下教學工作的融合,促進學生發(fā)展?!傲x四動”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對課程知識內容形成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能夠給學生構建一個相對活潑的課堂,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紅.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
[2]董晴晴.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整合教學的實踐探究[J].知識文庫,2020(21).
[3]蔣玉芹.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研究與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6(15).
[4]鐘水秀.淺談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1(21).
[5]張瑩.小學語文低年級體驗式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市:淮北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余 鰭(1983— ),女,漢族,湖南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一級教師,南寧市教學骨干,現就職于南寧市鳳翔路小學,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