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蘭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將國學經典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具體做法有:引國學經典名句,實施感恩教育;講國學經典故事,加強誠信教育;借國學經典名篇,融入意志教育。
關鍵詞:國學經典;感恩教育;誠信教育;意志教育
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其所承載的“仁、義、忠、恕、孝、悌、禮、信”道德倫理觀,構成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將國學經典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學生浸潤于底蘊深厚的國學文化中,有助于促進其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能夠為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基。
一、引國學經典名句,實施感恩教育
現在的孩子大多被家人溺愛。家長認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辦,都是無條件地給予,致使孩子不珍惜所擁有的,一味地索取,把一切都看作理所當然。這是感恩意識缺失。
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是道德與法治學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懂得感恩——在家感家人養(yǎng)育之恩,懂得他們的無私;在校感老師、同窗之恩,明白他們的付出;在社會感他人服務之恩,體會他們的辛勞……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懂得孝親敬長,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安排了不少與感恩話題相關的內容,如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感恩他人等,這些內容與國學經典中所蘊含的感恩思想一脈相承。教學《爸爸媽媽在我心中》時,我把《三字經》的“香九齡,能溫席”和《弟子規(guī)》中的“入則孝”引入課堂,先以與學生同齡的歷史人物黃香為榜樣,引導學生感悟“孝”是滲透在點滴小事中的;再帶領學生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孝心”應發(fā)自內心并外顯在對待長輩的一言一行中。教學《走近我們的老師》時,我讓學生賞讀《程門立雪》的故事,為他們解釋關漢卿“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經典名句的內涵,讓學生從古人身上感受尊師重教的高尚情懷,領悟學生對老師的感恩自古至今,代代傳承。教學《生活離不開他們》時,我把《朱子家訓》中的名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和《詩經·大雅》中的名句“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送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古人對“知恩圖報”的踐行;再誦出千古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他們這是孟子在幾千年前對大同世界的理解和向往……總之,引經據典,向學生傳遞常懷感恩之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的觀念。
二、講國學經典故事,加強誠信教育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道德和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還不夠強,往往不能全面分析社會問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加強誠信教育,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誠信素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安排的與誠信有關的內容有《我很誠實》《說話要算數》等。教學時,我會有意識地融入國學經典故事,強化學生對誠信的認知。以教學《我很誠實》為例,我組織了“經典故事交流會”,讓學生課前自主搜集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課上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認識了《明山賓賣?!分械拿魃劫e、《曾子殺豬》中的曾參、《一諾千金》中的季布,了解了《韓信報恩》《皇甫績守信求責》《李勉葬銀》等故事,并被故事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內心受到了震撼,心靈得到了凈化,從而深化了對誠信的認同感。課后,我又請學生親手制作誠信卡片,寫上自己喜歡的誠信經典名句,如“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送給親友,做誠信的宣傳者、傳遞者和踐行者。
三、借國學經典名篇,融入意志教育
意志是人主觀能動性的集中體現。高度的自覺、持之以恒的堅忍和戰(zhàn)勝自我的自制力,成為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保證。小學時期是學生意志品質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重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將國學經典名篇融入意志教育,會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
教學《我學習,我快樂》中的“戰(zhàn)勝困難我快樂”板塊時,我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學生紛紛“訴苦”,給出了“我記不住英語單詞,發(fā)音也不準”“老師批評我上課不舉手發(fā)言,我總是怕回答錯了同學們嘲笑我”“我老是會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非??鄲馈钡日f法。面對各種困難,用大道理說教無疑缺失說服力。于是,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借國學經典故事《為學》拋磚引玉,讓學生在閱讀經典的同時,感悟小故事中蘊含的大道理。學生閱讀前,我先范讀,然后請學生對比閱讀原文和譯文,了解故事內容。細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引導學生就“兩個和尚面對的困難”“兩個和尚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兩個和尚的不同結果”做分析。逐層梳理,學生發(fā)現,兩個和尚面對的是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的困難;窮和尚不怕困難,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富和尚害怕困難,離理想越來越遠。拾級而上,他們逐漸明晰了“我們只有立下了目標,努力去實現,才會獲得成功”的道理,并從“足”字發(fā)現了窮和尚知難而進的勇氣、實現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以及敢于實踐的精神。有了這些認知,學生便有了應對困難的方法:“我會向其他同學請教背誦英語單詞的秘訣,多多練習,不怕被老師和同學批評?!薄皢栴}回答錯了大不了被同學笑一笑,我不會再害怕上課舉手發(fā)言了?!薄拔覜Q定遇到不會的題目多做幾遍,實在不會就請教別人,再也不空在那里置之不理了?!贝谁h(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在國學經典的加持下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