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清
【摘? ? 要】高中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的學科,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部分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不同情況的困境,成績越來越差,導致這部分學生成為“差生”。如果教師能夠科學地引導學生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學習方法上的轉換,就能夠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提高學習成績,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本文對如何轉化高中數學差生進行了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數學? 轉換? 優(yōu)等生? 差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69
差生問題是基礎教育中的一個大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差生在面對知識學習時反應遲緩,但教師提出一些“較難”的問題時,他們有時卻又有一些“奇思妙想”,由此可見,差生只是個人在學習方法、學習自信心方面有所欠缺,并不是智力低下。因此,教師應該利用數學的教學過程完成“差生”的轉化工作,抓住時機做好他們的心理建設,使他們能夠建立自信心,在教師的幫助和關懷下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一、差生的特點
1.學習方法不合理。差生并不是因為智力有所欠缺才導致學習成績不如別人,而是由于他們的學習方法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不能有效協調各個學科的學習時間。數學本就是理論與計算題偏多的一門學科,需要學生在課后花費大量時間去總結題型之間的規(guī)律,總結個人的學習方法,然后將個人的學習技巧應用于不同的題型當中,從而得出正確答案。而差生就是由于他們的學習方法不合理,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總結出題型規(guī)律,也不能夠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不理想。
2.缺乏數學學習自信心。如果學生在數學上能夠獲得一定成就,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那么他們將會形成正面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暗示自己可以在該學科上學得更好,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他們也會自發(fā)地在課后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新題型,主動在課后找同學或者求助教師答疑解惑,在課堂上有什么問題也會主動站起來向教師提問。差生未形成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導致他們不能取得理想的數學成績,極大地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3.不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由于差生產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他們在課程學習中遇到疑惑時,就會選擇默默地忽視,不會主動利用身邊的資源或者向教師求助來解答他們的疑問。因此,差生在個人的學習當中將會累積越來越多的問題,最終導致這些問題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有的學生由于個人強烈的自尊心或者性格比較內向,害怕向教師求助,怕不能聽懂教師的問題又會遭受一次打擊。也有一部分教師在講解題型時急躁冒失,忽視了差生的基礎,過于追求進度,也會導致很多差生不能及時跟上教師的腳步,導致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影響他們的聽課效率。
二、轉化差生的重要性
教書的目的是育人,旨在通過教授學生高中數學這門課程,幫助他們培養(yǎng)個人的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加契合未來社會和專業(yè)領域的需求,讓他們的專業(yè)技能符合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然而,教師在擬定班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時,由于全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基礎比較薄弱,有的基礎比較扎實,如果統(tǒng)一安排教學目標,只會讓部分差生不能夠跟上教師的腳步。但如果過分將就差生,又會導致教師不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學校所安排的教學目標。所以,如果能夠采取一定的策略來轉化差生,使其綜合素質契合優(yōu)等生的標準,會更有利于教師在日常的課程中統(tǒng)一安排教學目標,發(fā)布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擬定考試目標成績,使全班學生的整體水平都能夠得到提升。所有教師都應該明確的一點是,教師帶領的是一個班集體,而不是某一位學生。教師應該以班級整體水平為主,如果整體學生都具備了統(tǒng)一的水平,就更有利于教師完成學校發(fā)布的教學任務,有利于教師結合班級的整體狀況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轉化差生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體氛圍,由于差生與優(yōu)等生的差距過大,將會導致一部分差生產生自卑心理,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影響全班集體的氛圍。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差生轉化為優(yōu)等生,縮小差生與優(yōu)等生之間的差距,使班級集體氛圍更加和諧。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會因此而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團結友愛,一起去解決未知的數學難題。
三、轉換差生的教學策略
1.實施小組幫扶制。正如上文所說,由于一部分差生具有自卑心理,他們不樂于向教師求助。如果教師能夠注意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采取小組幫扶制,通過學生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將更有利于帶動全班學生一起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教師的精力也有限,一個教師要帶領全班的學生學習課程,平均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就比較少。如果實行小組幫扶制,將減少教師花費的精力,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程安排、教學進度計劃的設置上,并且有針對性地結合某些學生的表現給予合理的評價。在實施小組幫扶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理論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應該與理論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搭配,性格內向的學生與性格外向的學生進行搭配,二者之間形成良好的互補,更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差生更樂于向優(yōu)等生求助。優(yōu)等生在幫助差生講解題型的過程中,也會因此不斷提高個人的解題計算能力,從而形成高效的解題方法。
2.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信心是促使一個人完成某件事的原動力。因此,如果教師想要轉化差生,就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數學信心,使他們有自信堅定自己可以完成這件事情。每當發(fā)現差生在學科成績上有所進步時,教師就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利用正能量的話語幫助他們樹立在該學科的信心。教師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矯正差生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形成個體化、高效的、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數學是一門方法與成績形成正比的學科。如果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學起來就會感到輕松,教師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正確的學習方法將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尋找到高效的解題方法,總結出題型之間的規(guī)律,歸納出個人的解題技巧。
綜上所述,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注重班集體的整體水平,幫助差生樹立良好的數學信心,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采用小組幫扶制,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最終使差生合理地轉化為優(yōu)等生。只有縮小全班學生的數學水平差距,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以及安排教學任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譚宇翔.剖析轉換差生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教學方法[J].教育與研究,2017(12).
[2]代綺立.淺談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教學模式[J].中學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