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鋒
摘要:根據(jù)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崗位的任職要求,結合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從教學定位、教材選用、綜合實踐等方面入手,對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進行改革和實踐,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類課程體系,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質量檢測;教學改革;實踐;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2-0087-02
近年來,我國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制度日趨完善,檢驗標準也日益嚴格,對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和標準。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是農產品質量檢測方向的核心課程和主干課程,也是培養(yǎng)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高技能人才的關鍵課程,需要與企業(yè)的人才需求接軌。根據(jù)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崗位的任職要求,蘇州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結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從教學方法、教材選用、試驗實踐等方面入手,對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進行改革和實踐,通過完善課程體系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1 課程目標
根據(jù)對農產品企業(yè)和質量監(jiān)控部門的安全檢測技術崗位調查,圍繞崗位任職要求和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并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員職業(yè)標準,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
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敬業(yè)精神,樹立強烈的質量觀念和安全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習慣、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形成積極向上的職業(yè)素養(yǎng);熟練掌握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根據(jù)國家或行業(yè)標準進行安全檢測,熟悉檢測原理,并具有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為從事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礎。
2 課程改革思路
2.1 項目設計
由于同一類檢測項目下匯集不同來源屬性的農產品檢測內容,因此應注重細節(jié)控制,體現(xiàn)以點帶面的課程設計思路。通過對不同樣品進行檢測操作,使學生不斷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和對不同實驗場景的掌控能力。同時,改變呆板的程式化實驗操作,吸引學生思考與互動。在同一項目的知識框架下,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農產品檢測內容,有利于在學習中不斷鞏固和理解基本知識,同時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2.2 教材設計
農科高職專業(yè)學生的主業(yè)是植物生產與栽培育種,而農產品質量檢測課程的基礎是分析化學與儀器分析,分屬不同的學科大類。在農科高職專業(yè)學生的課程設置中,相關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較少,如果直接使用其他專業(yè)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教材,學生掌握和理解的難度會非常大。
為適應這一實際情況,應該開發(fā)適合農科高職專業(yè)學生的專門教材。在項目教學的框架下,將農產品化學與營養(yǎng)組成等基礎生物化學知識融合到新開發(fā)的教材中去。同時適當加入儀器分析與統(tǒng)計分析的相關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專業(yè)知識,形成完整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yè)知識鏈條。
2.3 研究性教學內容設計
以往高職課程教學中,基于高職學生的學業(yè)基礎設計的教學內容與實驗項目以操作認知型的內容為主,綜合性和研究性的內容較少。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創(chuàng)新也是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使命。為培養(yǎng)農科高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體現(xiàn)在項目教學與教材中。
紫外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和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等,都是農產品檢測實驗中常用的儀器設備。教師在理論知識講解階段,要多向學生講解這些儀器設備的原理、基本結構和具體的操作方法等。通過前期知識的鋪墊,使學生對實驗儀器有為更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并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儀器設備的熟悉程度,為將來開展農產品檢測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3 課程改革與實踐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認搞清“誰是主體”這個問題。以往的教學過程突出教、學、做,教學主體是教師,弱化了學生的能動性。在學生學業(yè)基礎較差或者積極性不強的情形下,學習效果難以保證。
在項目化教學設計改革過程中,要適當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但又不能完全放手。原因在于學生的知識積累能力不強和主觀能動性差等客觀問題,短期內無法根本解決。這就需要教師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強化實際問題,弱化理論考核。同時,在課程項目實施與考核方式上做文章,盡量強化學生的學習興奮點,避開學生的知識短板,提升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信心。例如開展農產品質量檢驗項目時,主要考核樣品處理方法和檢測標準選擇,鼓勵學生選擇多種檢測方法,通過實踐檢驗檢測方法的合理性。
在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設置多個評分點,弱化理論記憶內容,強化動手和分析過程,鼓勵學生思考而不是重復性操作。
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班次學生的教學效果,尋找農科高職學生在農產品質量檢測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短板,不斷改善自編教材內容。與此同時,還要定期補充和整合相關知識,并在實踐訓練過程中加以體現(xiàn)。例如,分析整理糖類基本性質、脂肪和蛋白質組成等方面的知識,并在實踐內容中加入相關的學習模塊。
適當引入校外農產品檢測任務。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知識與實踐內容,同時與校外檢測項目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探索性檢驗方法的開發(fā)。在檢測校外樣品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知識轉化與擴展能力。同時,允許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參與實驗室管理,并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相結合,引導學生開展農產品檢測方法的實踐探索。
4 結語
農科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知識積累較差、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比較迷茫的問題。實施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使大部分學生改變學習態(tài)度,引導其養(yǎng)成更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式;使用更符合農科高職學生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將成績與課程參與度緊密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與實踐的信心。
然而,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改革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沒有過多導入當下流行的信息化與慕課等內容;平面媒體教法無法完全替代農產品質量檢測的實際操作;理化檢驗與儀器分析過程易出現(xiàn)問題;過多的信息化內容影響學生理論知識向實踐技能的轉化,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學習惰性。隨著教學的深入和學生學情的動態(tài)變化,教學中會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需要教師持續(xù)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模式。
參考文獻
[1] 楊曉敏.“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背景下職業(yè)院校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教育與職業(yè),2016(14):95-96.
[2] 程瑋,支素華.職業(yè)發(fā)展視角的大學生就業(yè)能力建模[J].重慶高教研究,2016(4):102-110.
[3] 張盼盼,梁喜龍,張雄.地方高校《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7(17):203-204.
[4] 楊睿,莘海亮,吳榮華,等.高職院?!稗r產品質量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8(12):92-93.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chnical Course on Quality Insp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JIN Feng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215008,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tection post office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star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rientation, textbook sel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ical course, improv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urse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quality inspection;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textbook compi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