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霞 杜金蓮
摘要:初中時期是學生物理學習的開始,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剛開始接觸物理的初中生來說,物理的入門學習將是十分關鍵的,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在初中物理入門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本文以物理現象為出發(fā)點,物理學史作為滲透點,圍繞初中物理中的力學對入門物理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并結合教學實例進行闡述,為初中物理教師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入門滲透;物理學史;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1-109
入門滲透是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準備狀態(tài),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我國現代物理教學對于教學過程有了新的規(guī)劃,那么作為教學第一步的入門滲透就成了決定學生未來學習發(fā)展的關鍵。
一、從現象開始認識物理
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guī)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而物理學從古代時期到經典物理學時期、再到近代物理學時期,其發(fā)展本身就具有從現象到本質、從局部到世界、從宏觀到微觀的規(guī)律性。在學生的入門教學中,也應當引導學生從基本的物理現象開始,逐步認識物理。
物理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材中關于物理現象的認識,是從區(qū)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開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有新的物質產生”,圍繞這一點,可以引申出哪些變化是物理變化,比如物質的形狀變化、位置變化、質量變化、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速度變化等等,這些引申的思考對于學生來講或許一時之間聯(lián)想不到,但老師可以先將這些補充給學生,讓學生從生活中接觸到的所有現象中分辨出物理現象。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大膽舉例,活躍課堂氣氛,老師再及時給予正向的肯定,在輕松、有趣的環(huán)境下,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無處不在。
物理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應當遵循物理學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也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誠然,人類在物理學的發(fā)展上走過彎路,但對于學生的入門學習來講,遵循物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還有老師的引導,這樣一來,將會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學習物理。
二、從現象開始思考物理
從物理學史中我們發(fā)現,關于物理的規(guī)律,都是從現象中發(fā)現的,經過對現象的不斷深入研究、歸納、總結和驗證,最終成為成熟的物理規(guī)律為人們所應用。在初中物理的入門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物理現象引發(fā)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是養(yǎng)成物理思維方法的最佳途徑。
在課堂上,以移動木箱為例,讓學生思考從古代物理學時期、經典物理學時期到近代物理學時期,人類都使用過哪些方法來移動一個木箱,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在舉出的方法中,如用手推、用棍子撬走、人用繩子拉、將箱子放在滾木上推拉、裝上輪子人力推拉、采用畜力拉、用車拉等等,為什么需要人、動物或者車的參與,又為什么需要繩子、輪子、棍子的參與,這些因素在移動木箱的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哪些角色的作用能被取消或替代……這樣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對移動木箱這一簡單現象重新開始觀察、分析、思考,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之間積極交流、討論,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下,學生總會從現象中逐漸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繩子、棍子、輪子,這些角色之間是可以互相替換的,甚至是可以被取消的;人、動物、車之間是可以互相替換的,但卻不能被取消,否則木箱將不能移動,因為很明顯木箱不能“自己”移動。
通過對這一力學現象的思考,“力”的出現對于學生就不會變得突?;螂y以理解、接受,相反,“力”的引入將有利于學生對木箱移動這一現象的解釋,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到從古至今人們對于物理規(guī)律的巧妙運用。從現象開始思考物理,并遵循物理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會更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的接受、理解,還能夠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大有裨益。
三、從現象開始分析物理
在物理世界中,從現象到本質規(guī)律,其關鍵的步驟就在于物理分析。瓦特對燒水時蒸汽頂起水壺蓋子的現象進行分析發(fā)明了蒸汽機,法拉第對電流影響指南針的現象進行分析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牛頓對蘋果落向地面的現象進行分析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在分析過程中,剖析物理現象,發(fā)掘其本質,找到其關聯(lián),通過橫向、縱向對比、總結,再進行歸納、驗證,逐步將物理規(guī)律如抽絲剝繭搬從現象中得出。對于初中物理,力的分析是教學中的重難點。
當引入“力”這個物理量時,木箱移動這一現象就很容易解釋了。此時,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再做進一步的分析。當木箱移動時,如何準確描述它的移動,比如它往哪邊移、移動了多遠、移動得快還是慢?同樣的,也讓學生去思考,去和其他同學交流,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總結?;谶@些分析,再結合前面提出的“力”,那么關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做功等等物理知識以及它們在物理學史中的發(fā)展也就順理成章的傳授給學生了。
從現象開始,引導學生循著物理學史的規(guī)律進行物理分析,可以使學生有更清晰的物理邏輯,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的產生有更清晰的了解,也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灌輸變?yōu)橹鲃咏邮?,這將對物理的學習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
萬事開頭難,初中是學生物理學習的開始,在教學中,老師應當從最基本的物理現象入門,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帶領學生認識物理,從現象中激發(fā)物理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同時以物理學史作為滲透,學習先賢們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遵循物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物理分析能力和物理思維方法,為以后的物理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俊洪.初中物理的入門教學[J].速讀(下旬),2018(06).
[2]何瑾.初中物理教學入門淺析[J].數碼設計(下),2018(05).
[3]賈歐宏.把握初中物理入門的四大技巧[J].新一代(下半月),2017(07).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第三中學,山東 淄博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