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勛
摘 要:微課具有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特點。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可將一些較難理解的、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可以協(xié)助學生開展課后學習,促進學生理解、吸收課堂知識。文章探討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的意義、策略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微課;數學教學;意義;策略;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6-0132-02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原有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將微課引入數學課堂。微課作為新型教學形式,具有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特點,可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呈現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降低知識學習難度,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的意義、策略及注意事項。
一、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的意義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信息技術實現了與教育的融合,其中,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可有效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其應用于數學課堂可以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些弊端,不斷豐富數學教學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第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微課可以圖片、聲音、視頻等形式靈活呈現課堂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直觀解讀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相較于傳統(tǒng)的板書+講解的教學方式更加新穎、靈活,因此,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將微課應用到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第二,降低學生數學學習難度。數學課程比較抽象,邏輯性強,很多概念、定理如果僅憑教師的板書+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課將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定理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微課對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所起到的效果更加明顯。
第三,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微課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符合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趨勢,也符合青少年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此,教師將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可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將數學學習與互聯(lián)網結合,從而不斷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二、 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的策略
1.運用微課,增加課堂趣味性
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最主要的目的是改變傳統(tǒng)數學教學帶給學生的枯燥感,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充滿趣味性的情境中,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數學概念比較抽象,且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課,以直觀的視頻形式呈現數學概念,從而讓學生形成全新的認知。例如,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是“空間與圖形”中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內容,它不僅是最基本的直線型平面圖形,而且?guī)缀跏茄芯克衅渌麍D形的工具和基礎,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又是三角形中最為基礎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時,教師可根據課程特點,利用微課的動畫形式,使圖形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及簡單應用。
2.運用微課,簡化抽象的數學問題
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可簡化數學教學中一些抽象的問題,以降低學生數學學習難度,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例如,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直角坐標系,會進行有序數對與直角坐標系上點的互化,并鍛煉學生的數學作圖能力。但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對直角坐標系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動畫形式生動展示平面內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如何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學生初步掌握水平的數軸叫X軸或橫軸,豎直的數軸叫Y軸或縱軸后,教師可拋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探究:在教室里,我們怎么能精確地確定某一個同學的位置?上話劇院看話劇,票面上至少要有幾個數據才能確定你的座位?怎樣表示平面內的點的位置?通過微課的視頻展示以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可加深學生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的認識,并讓學生學會如何根據點的坐標找出位置,由點的位置確定它的坐標,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的特征以及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與有序實數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等知識。
3.運用微課,協(xié)助學生開展課后學習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可利用微課協(xié)助學生開展課后學習,針對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推送不同內容的微課,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加強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消化,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實現全體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共同提高。例如,教學“認識幾何圖形”時,部分學生對幾何圖形、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的概念及相互關系分辨不清,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制作一段微課視頻,重點講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然后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里,讓學生在課后觀看視頻,并探討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區(qū)別以及聯(lián)系。學生在課后帶著問題反復觀看視頻,不斷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吸收。在下一節(jié)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提問,學生清晰地回答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區(qū)別以及聯(lián)系:立體圖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而平面圖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立體圖形中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圖形。
三、微課應用于數學課堂的注意事項
第一,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微課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帶動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多媒體與教學的結合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也提出一定挑戰(zhàn)。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微課的價值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在具體操作中存在運用不熟練的問題,很難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新模式。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通過不斷學習掌握新型教學方法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微課的應用以需要為原則。在教學中,教師在數學課堂應用微課時,應以需要為原則,不強調微課的全面應用。對于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或較抽象的問題,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接受能力適當應用微課,避免把微課的直觀性優(yōu)勢變成影響學生學習的劣勢。第三,明確微課的輔助教學作用。部分教師對微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微課直觀化特點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過于簡單,從而導致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思路過于單一。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微課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主導地位,所以,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適當應用微課,并不會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產生影響,反而會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是互聯(lián)網與教育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應用于數學課堂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同時也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將一些較難理解的、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協(xié)助學生開展課后學習,促進學生理解、吸收知識,從而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圣雷.大數據技術背景下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20.
[2]劉振華.信息化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19(36).
[3]張慶輝.微課在初中數學應用的“著眼點”[J].陜西教育,2019(11).
[4]烏日力格.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5]劉雪蓮.初中數學課程錄屏型微課的設計建議與要點[J].遼寧教育,2019(21).
[6]梁麗.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