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短視頻中“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的反思

        2021-04-29 19:59:27于風李艷群
        新聞論壇 2021年6期
        關鍵詞:思考

        于風 李艷群

        【內容提要】近年來,隨著短視頻行業(yè)的興起以及視頻媒介的火熱傳播,短視頻已成為新媒體時代的重要風口。聚焦短視頻領域不難發(fā)現(xiàn),伴隨著各類短視頻平臺的異軍突起,平臺上呈現(xiàn)的“兒童成人化”景觀潛存一定的隱憂。本文通過研究短視頻中的“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梳理其存在的問題,從圍觀者、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媒介平臺三方面,思考兒童“去成人化”的路徑,以期守護兒童的童年,盡可能地延緩“童年的消逝”。

        【關鍵詞】守護童年? 短視頻? 兒童成人化? 思考

        當下,隨著媒介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短視頻媒介涌現(xiàn),并成功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無論是抖音、快手等注重短視頻分享類APP,還是微信、QQ等以注重社交聯(lián)系為主的即時通信類APP,又或是央視新聞、新浪新聞等注重新聞信息傳播的新聞類APP等,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APP都借著新媒介技術的東風,或繼續(xù)深化平臺短視頻功能,或持續(xù)加強與短視頻的聯(lián)系,從而吸引人們參與其中,成為短視頻的制作者、觀看者、分享者。中國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xié)會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短視頻以人均單日110分鐘的使用時長超越了即時通訊。在網(wǎng)絡視聽產(chǎn)業(yè)中,短視頻的市場規(guī)模占比最高,達1302.4億,同比增長178.8%。①可見,短視頻的影響力持續(xù)提升,而隨著5G、6G等技術的進一步落地,短視頻與人們的社會聯(lián)系將繼續(xù)加強。

        美國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訊息”,他認為相較于訊息,每個時代所出現(xiàn)的新媒介技術能夠推動社會發(fā)展,因而更具價值。不可否認,短視頻的出現(xiàn)一方面推動了社會生產(chǎn)方式的變革,成為重塑人類生活新空間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短視頻中顯現(xiàn)的“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亦引人深思。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家庭、學校、同伴、社會的各種媒體是影響兒童個性社會化的主要動因或途徑。②媒介化社會的推進使得媒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于兒童而言,短視頻正成為影響其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短視頻中的“兒童成人化”也將不利于兒童的正常社會化發(fā)展。因此,文章關注短視頻中的“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透視“兒童成人化”的表征,并以此探尋剝奪兒童童年的因素,試圖思考守護童年的有效路徑。

        一、異化的童年:“兒童成人化”的界定

        “童年”從個體的成長歷程來看,指的是從幼年到少年期間的年齡階段,一般被認為是人生當中最為童真爛漫、快樂美好的時期。有研究表明,童年期是隨著社會變遷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概念。早在18世紀中葉,法國哲學家盧梭在其教育學專著《愛彌兒》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彼岢鲆鹬赝甑莫毺貎r值,極力主張“自然在需要兒童成為成人以前,兒童就是兒童”,從而建立、發(fā)現(xiàn)了童年的概念。③20世紀 60年代初,法國文化史學家阿里耶斯在他的《兒童的世紀:家庭生活的社會史》中指出:兒童概念其實只是近代教育制度確立以來形成的一個概念,在那以前,人們對于兒童與成年人的區(qū)別并沒有明確的意識。④隨著電視等新興媒介的發(fā)展,美國媒介文化學者尼爾·波茲曼開始關注電視等傳播媒介對童年的侵蝕,并提出“童年消逝”說,他認為,“童年”是一個被發(fā)明出來的概念,兒童與成人之間靠口語傳播,彼此分享著相同的文化世界,所以人類并沒有“童年”;印刷術普及之后,文字成為主導,成人掌握著文字和知識的世界,兒童與成人之間出現(xiàn)了一道文化鴻溝,“童年”誕生了。⑤英國媒介教育專家大衛(wèi)·帕金翰雖然比較認同尼爾·波茲曼所提出的“童年”概念,但在此基礎上,他“巧妙地將童年被造的過程拉伸到與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等長,從而不動聲色地否定了童年消逝的論斷”,他認為,“童年的概念在歷史上、文化上以及社會上都是不斷變化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社會群體中,兒童曾被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也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雹?/p>

        可見,人類在探討童年的概念,強調童年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方面一直做著努力,然而隨著新媒介技術的沖擊,“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又為守護童年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兒童成人化指的是兒童在思維、心理、語言及行為等方面超越了其實際年齡及生理界限,表現(xiàn)出的近似成年人的傾向和特征。⑦如今,人們打開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短視頻APP,不僅可以看到形色各異的成人,以夸張戲謔的表演來吸引眼球,也可以看到活躍在手機屏幕上的兒童,他們憑借缺乏童真、極具成人化的表演亦引來網(wǎng)友們的圍觀叫好,甚至一度成為“小網(wǎng)紅”。歷史上,大眾媒介的出現(xiàn),曾使得尼爾·波茲曼、大衛(wèi)·帕金翰等學者關注媒介技術對兒童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并引發(fā)人們對于“童年的消逝”“童年已死”的恐慌,當下,短視頻等新興媒介所呈現(xiàn)的“兒童成人化”景觀,又再一次對童年造成威脅,亦引人深思。

        二、短視頻視域下“兒童成人化”的景觀

        (一)成人化的打扮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通過衣著來辨別兒童的辦法已經(jīng)行不通了,隨著兒童概念的減弱,童年的象征性標記也必然隨之減弱。⑧在尼爾·波茲曼看來,“童裝”是兒童的象征性標記之一。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表明,每個年齡段有適合該年齡段的衣服,而適合兒童的著裝則是童裝?!巴b”也就是融合了兒童的審美需求,體現(xiàn)兒童年齡特點的衣服,如具有鮮艷的色彩,繪有可愛的卡通形象,能夠凸顯兒童的天真爛漫特質等。然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中的一些兒童卻身著與自身年齡不符的服裝,如抖音賬戶@小葡萄baby、@裴佳欣、@寧寧小萌友等,她們或身著性感成熟、或身著時尚前衛(wèi)等元素的服裝,因成熟化的衣著而塑造出的成人形象,直接迎合了成人式的審美觀念。此外,還有部分兒童追求濃妝艷抹,厚重的妝容下掩蓋著本該稚嫩的臉龐。如快手賬戶@粉紅豹3741發(fā)布的化妝視頻,視頻中10歲的小女孩不僅自己化著精致的成人妝容,而且還展示如何化妝。

        (二)成人化的語言

        兒童有其獨特的語言方式和思維方式,天真無邪的“童語”恰恰體現(xiàn)他們的純真天性。而短視頻中的“小網(wǎng)紅”卻猶如“小大人”般,語出驚人。如網(wǎng)絡上一段關于4歲“神童”曦曦粉絲見面會的短視頻,視頻中成年粉絲說道“我每天工作,我都覺得好累,為什么你這么有活力”,曦曦回答“為錢做事容易累,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為興趣做事則永不倦怠”,另一個成年人問道“工作上面對挫折不是那么順利,怎樣去面對逆境”,曦曦答道“順境的人生,人人會走,只是速度快慢而已,人一定要學會走逆境,而且越年輕越好,因為逆境才是真正學會成長的機會”。曦曦的回答蘊含哲理,令成年人茅塞頓開,也因此得到在場粉絲的陣陣掌聲。再如擁有將近200萬粉絲的抖音賬戶@大老板(小可心來嘍),發(fā)布的一段關于奶奶與姥姥同等對待的短視頻,視頻中小可心朝著爸爸說道:“我姥家啥也沒有,你覺得這樣好嗎?給姥姥家花錢了嗎,一天天跟你操不完的心?!痹撘曨l獲贊166.2萬,評論2.6萬條,轉發(fā)6.0萬次(數(shù)據(jù)截至2021年9月5日)。無論是曦曦還是小可心,兩人皆憑借著異于其年齡段的、成人化的語言走紅,受到網(wǎng)友們的喜愛。深究此類兒童走紅事件可以發(fā)現(xiàn),言說成人化的語言并非兒童本意,很大程度上是緣于對成人語言的模仿。

        (三)成人化的行為

        班拉杜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去理解人格,提出了社會學習論。該理論認為觀察和模仿在個體的行為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個體在社會學習過程中,會通過模仿他人來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在兒童期,兒童的很多社會行為往往是通過模仿其父母形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可被其模仿的對象范圍也隨之擴大??梢?,于兒童而言,父母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主要模仿對象,他們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然而,短視頻平臺中不乏有些父母不考慮孩子所處的童年狀態(tài),將自身的個人意愿強加于孩子,從而給孩子帶來脫離童年的引導和示范。如抖音賬戶@洛陽毛蛋兒發(fā)布的《搞笑來襲!這老太婆也太逗了吧!》,視頻中一個稚嫩的小男孩,穿著花棉襖,拄著拐杖,鼻子旁邊特意畫了顆痣,弓著腰,抖著腿地模仿老太太走路,小男孩擠眉弄眼,表情豐富,并配樂“老太婆我今年86,手不抽來腿不抖呀,一刻見不到我老,這渾身都難受啊。我的那個老頭叫老牛,庚子年正好89,天天嚷嚷要交女友,這可讓我老太婆怎么活……”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背后坐著一對老人,站著一個中年人,看著孩子的表演,他們捧腹大笑。諸如此類孩子模仿成人行為的搞笑短視頻較多,對兒童而言,他們自身并不會刻意地去進行成人化的搞笑表演,主導者仍在于孩子的監(jiān)護人,其中以父母居多,是他們主動地引導,教給孩子這些成人化的表演手段,以贏得他人關注。從長遠來看,這將影響孩子健康的人格塑造,不利于其正常人格的形成和思維發(fā)展。

        (四)成人化的思想

        發(fā)展心理學指出,小學是個體開始系統(tǒng)接受教育、心智德能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小學兒童的認知能力、個性特點等方面都在迅速發(fā)展。⑨這個時期的兒童若能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將有利于其健康成長。然而,個別短視頻中兒童表現(xiàn)出來的成人化思想?yún)s需要引起重視。如網(wǎng)易視頻賬戶@豫鄉(xiāng)劉姐發(fā)布的一段媽媽與3歲女兒對話的視頻,視頻中媽媽喊女兒睡覺,女兒回答自己還沒拍視頻,并解釋說拍視頻是因為想讓小朋友們認識自己,想出名,想當小網(wǎng)紅。賬戶@瓦崗寨的小朋友發(fā)布的《熊孩子這么小,就想當網(wǎng)紅,自己賺錢買的手機》,視頻中一個小男孩坐在桌前,守著一排手機直播,并用稚嫩的童音說道:“老鐵們,直接下單?!笨梢姛o論是為了出名的小女孩,還是為了賺更多錢的小男孩,他們的年齡尚小,對“網(wǎng)紅”的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卻為了名利錢財,以成為“網(wǎng)紅”為人生目標。我們不可否認“網(wǎng)紅”這一職業(yè)的存在價值,但是對于兒童而言,若是從小引導其樹立這種以追求名利為核心的價值觀,則容易對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認知產(chǎn)生負面影響,影響孩子的未來發(fā)展。

        三、誰剝奪了兒童的童年

        (一)實現(xiàn)“使用與滿足”的圍觀者

        早在20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就曾預言21世紀的人們將迎來以視覺文化為突出表征的“圖像時代”。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感嘆圖畫似的消費時代已經(jīng)死亡,取而代之的是由電視所帶來的圖像時代。當下,隨著數(shù)字技術、移動網(wǎng)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視頻媒介實現(xiàn)了對人們生活的全面滲透,可以說,以視頻媒介為代表的圖像將重構人們的生活空間,并成為媒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印證的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媒介平臺對人們生活的融入,無論是為實現(xiàn)馬斯洛口中的生理需求而觀看的網(wǎng)絡購物視頻,還是為追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而觀看的表演視頻,于受眾而言,人們與短視頻之間的聯(lián)系愈加密切,對媒介來說,短視頻內容實現(xiàn)了人們的“使用與滿足”。

        “使用與滿足”理論關注受眾媒介使用與個人心理動機間的關系,認為受眾基于個人需求完成對媒介內容的選擇,從而獲得內心的滿足。碎片化時代下,人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難以持久,因而相比于需花費較長時間觀看的視頻內容,時長較短的視頻內容更易被人們所喜愛和接受。面對體育、財經(jīng)、生活娛樂、科教文藝等多主題的短視頻,不乏有部分用戶傾向于觀看兒童類短視頻,甚至是與人們的認知存有一定差異的,如超乎其正常生理年齡表現(xiàn)的兒童類短視頻內容。比如以小可心為拍攝主角的賬號,抖音賬戶@大老板(小可心來嘍)擁有195.1萬粉絲,獲贊3361.4萬(數(shù)據(jù)截至2021年9月5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小可心成人化的表演引來了諸多圍觀者,獲得了大量的粉絲關注。觀察每條視頻下方的評論區(qū)發(fā)現(xiàn),人們的評論無外乎“搞笑”“夸獎”“喜歡”等諸如此類關鍵詞。這說明圍觀者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滿足了自身娛樂、輕松的心理需求,實現(xiàn)了對媒介內容的使用與滿足。

        (二)追求“社交報酬”的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

        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中提出了“擬劇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扮演著演員的角色,社會則為演員們提供了舞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本質上是在表演,并且在表演的過程中,個體為了給對方呈現(xiàn)良好的自我,往往會刻意地進行形象塑造。隨著網(wǎng)絡社會的出現(xiàn),人們之間的互動社交逐漸地由線下轉移到線上,時至今日,網(wǎng)絡社交已成為人們開展社會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往,微信、QQ等即時通訊媒介平臺是人們進行網(wǎng)絡社交的主渠道,而今抖音、快手等視頻媒介平臺的出現(xiàn),更是為人們提供了新的表演舞臺。人們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申請賬號后,便可在個人賬號上發(fā)布視頻,除了分享、記錄日常,進行個人情感的釋放外,還可通過精心的表演,與網(wǎng)友進行互動社交。對于兒童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來說,雖然視頻表演的主體是兒童,但視頻的創(chuàng)作者與發(fā)布者一般為兒童的監(jiān)護人。創(chuàng)作兒童成人化短視頻的作者在個人賬號上發(fā)布孩子的短視頻,借助于孩子的表演,塑造孩子“搞笑”“可愛”等形象,并且通過與圍觀者的互動聯(lián)系,獲取社交報酬。

        如美國社會學家彼得·M·布勞所言,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也會由于某種原因而產(chǎn)生報酬,人們常常從社會關系中得到好處,因為他們的伙伴有意不顧某種麻煩為他們提供這些好處。⑩這是因為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發(fā)布的視頻,不僅能夠幫助其積累粉絲數(shù)量,而且每條視頻的播放量、點贊量、轉發(fā)量以及評論區(qū)的留言互動都能夠為賬號主體帶來流量變現(xiàn),從而產(chǎn)生“報酬”。此外,當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積累到一定粉絲數(shù)量后,通過直播粉絲打賞、電商賣貨、直播帶貨、在視頻中為商家進行廣告植入等多種方式,進一步獲取收益。如進入抖音賬戶@大老板(小可心來嘍)的首頁可發(fā)現(xiàn),其頭像下方依次寫著“商品櫥窗”“直播時間”“星圖商務”及“粉絲售后”的聯(lián)系方式,以用于電商賣貨以及商業(yè)合作,而且該賬號經(jīng)常進行直播,每次都會引來眾多圍觀者,這都為小可心的監(jiān)護人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也正是在這種報酬的誘惑下,孩子的監(jiān)護人不斷地創(chuàng)作、發(fā)布孩子的成人化視頻,逐漸地剝奪了孩子原有的天真與爛漫。

        (三)“把關人”角色缺位的媒介平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最先提出“把關人”的概念,后來美國傳播學者懷特將其引入新聞傳播活動中。懷特認為媒介內容并非全部呈現(xiàn)給受眾,而是通過媒介平臺進行把關,按照傳播標準對媒介內容進行篩選,從而將不符合標準的內容過濾掉,最終呈現(xiàn)給受眾適宜的媒介內容。媒介技術的日益變革,為傳統(tǒng)“把關人”角色的逐漸弱化提供了可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反轉新聞、假新聞的傳播。而對于抖音、快手等視頻媒介平臺而言,更是因為缺乏對視頻內容的有效篩選,導致低俗爆力、垃圾廣告、炫富、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等內容在平臺上廣泛傳播,從而被相關管理部門多次約談整改。如相關新聞報道《廣電總局嚴肅處理今日頭條和快手責令立即整改》《網(wǎng)信辦出手:抖音APP因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將被約談》。

        抖音、快手等媒介平臺上兒童成人化短視頻的傳播,一定程度上是緣于平臺上“把關人”角色的缺位。具體而言,一是缺乏對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進入平臺的把關。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在視頻傳播的過程中扮演著傳播者的角色,并直接決定著短視頻本身的內容與質量。由于抖音、快手等平臺進入門檻低,因此人人都可申請賬號,入駐短視頻平臺,這就導致創(chuàng)作者群體魚龍混雜,為傳播不良內容埋下隱患。二是缺乏對短視頻內容的把關。無論是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發(fā)布的一手內容,還是轉發(fā)者發(fā)布的二手內容,一旦缺少平臺的嚴格審核,就容易出現(xiàn)視頻質量良莠不齊的局面。長久來看,若是抖音、快手等媒介平臺長期把關缺位,允許兒童成人化短視頻大肆傳播,這不僅容易導致其他創(chuàng)作者的盲目跟風模仿,影響兒童的正常社會化成長,也不利于媒介平臺的長遠發(fā)展。

        四、守護童年的路徑思考

        (一)圍觀者要提升媒介素養(yǎng)

        “媒介素養(yǎng)”概念源于西方,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中心給出了如下定義:媒介素養(yǎng)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chǎn)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11因此,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有助于人們合理地使用媒介,選擇媒介內容。當下人們正處于信息化社會,媒介日益成為人的延伸,面對海量的媒介信息,如何正確地進行選擇使用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也正因如此,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于兒童成人化短視頻的圍觀者而言,他們選擇觀看此類視頻,表面上看是實現(xiàn)了自我的“使用與滿足”,而實質上確是媒介素養(yǎng)薄弱的體現(xiàn)。兒童成人化短視頻中的兒童,模仿成人的行為,進行娛樂大眾的表演,身上已然沒有了童年應有的童真,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而圍觀者的觀看,亦表明其缺乏對此類視頻的判斷能力,從而助長了此類視頻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因此,圍觀者理應提升媒介素養(yǎng),面對抖音、火山等平臺上大量的短視頻,需學會正確選擇、觀看媒介內容,拒絕扭曲兒童形象的短視頻內容,不做兒童成人化視頻的二次傳播者。

        (二)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應承擔社會責任

        媒介工作者被喻為“瞭望塔”的同時,也意味著需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新媒介環(huán)境下,不僅傳播要素較以往發(fā)生了諸多變化,受眾的地位也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從而擁有了更多的身份。這就意味著普通受眾也可以擁有媒介,從而進行媒介內容的生產(chǎn)、發(fā)布,成為可發(fā)聲的自媒體,但在此過程中需承擔社會責任。

        同理,抖音、火山等短視頻平臺上的兒童成人化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可在平臺上進行視頻傳播,亦應承擔社會責任,對所發(fā)布的內容負責。尤其是對于擁有大量粉絲的網(wǎng)紅而言,他們作為網(wǎng)絡上的“意見領袖”,具有極強的影響力,所發(fā)布的視頻不僅是信息的分享,更是價值觀的傳遞。因此,兒童成人化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不應以兒童成人化表演為獲取“社交報酬”的交換條件,剝奪了孩子的童年,過度消費兒童,這容易對公眾造成錯誤價值觀的引導,不利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和踐行。

        (三)媒介平臺要強化把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導報刊版面、廣播電臺、電視熒屏,主導網(wǎng)絡空間、移動平臺等傳播載體。要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貫穿新聞采集、撰寫、編排、發(fā)布各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采寫人員、編輯人員、審看人員、簽發(fā)人員身上,切實做到層層把關、人人負責。12習總書記的講話強調了媒介要傳播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內容,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切實做好把關,這也是媒介得以生存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為避免兒童成人化短視頻的傳播,為公眾提供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營造良好的傳播環(huán)境,抖音、火山等視頻平臺發(fā)揮著主要作用,這就要求平臺做好嚴格審核工作,強化把關。一是強化對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進入平臺的把關。一方面,在人們進行賬號注冊時,平臺有責任加強對申請者的認證資料審核,提高準入門檻,提升創(chuàng)作者素質。另一方面,加強對創(chuàng)作者官方認證資料的審核,不能僅憑發(fā)布視頻數(shù)量以及粉絲數(shù)量作為主要審核標準,而應注重對過往視頻內容質量的審核,保證審核通過的“意見領袖”發(fā)揮正向引導作用。二是強化對短視頻內容的把關。現(xiàn)階段平臺對視頻內容的審核主要借助于機器來完成,極少數(shù)情況下則依賴于人工。機器審核僅憑標題關鍵字詞的設置對視頻內容進行過濾,很難實現(xiàn)對內容的嚴格把關,而人工在面對大量的視頻內容時,更是缺乏時間精力。廣電總局在對短視頻平臺進行約談時,曾提出視頻內容總量應與平臺審核力量相匹配。因此,短視頻平臺可對視頻內容總量進行限制,切實發(fā)揮對視頻內容的把關作用。

        五、結語

        視頻媒介的出現(xiàn)豐富了人們的感官體驗,得到人們的青睞,其中兒童成人化短視頻引來大量圍觀者,這一現(xiàn)象不免令人擔憂。為了滿足成人“社交報酬”或“使用與滿足”的需求,兒童在成人的刻意引導下模仿成人的打扮、語言、行為、思想,這使得兒童提前進入成人的世界,失去了本該擁有的童年。兒童心理學認為,兒童時期是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也是極具可塑性的時期。若是兒童在這一關鍵時期沒有得到正確的教導與引導,對兒童的成長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危害。因此,文章關注短視頻中的“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并呼吁圍觀者、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媒介平臺能夠為守護兒童的童年而共同努力,為兒童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媒介接觸與使用對流動兒童社會化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16BXW068)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央視網(wǎng).2020中國網(wǎng)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EB/OL].https://news.cctv.com/2020/10/13/ARTIip4JhuTW6qREtOt5SV2t201013.shtml.

        ②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③盧梭.愛彌兒(上卷)[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④侯莉敏.童年的“消逝 ”與大眾傳媒對兒童生活的影響[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7):101-104.

        ⑤⑧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M].吳燕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⑥大衛(wèi)·帕金翰.童年之死[M].張建中,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⑦何毅,潘玉駒.拯救孩子的童年:兒童成人化現(xiàn)象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03):28-33.

        ⑨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⑩彼得·M·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M].李國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11陸曄.媒介素養(yǎng):理念、認知、參與[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10.

        12新華通訊社課題組.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于風,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李艷群,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編輯:王洪越

        猜你喜歡
        思考
        以預算為前提的成本考核體系的創(chuàng)建與思考
        試論加強民生資金審計的若干思考
        對國有資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
        小學經(jīng)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
        關于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的一點思考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一些思考
        農村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對于少兒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0:23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丰满少妇被猛进去高潮|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国产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后入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六月综合缴清| 国产精品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亚洲熟妇乱子伦在线| 三级日本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午夜婷婷国产麻豆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久|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公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动漫在线无码一区| 91九色精品日韩内射无| 优优人体大尺大尺无毒不卡|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少妇的丰满3中文字幕| 性色av成人精品久久|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人妻水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亚洲av| 真人做爰试看120秒|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4虎| 国产精选免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91| 狼人精品剧情av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大又黄a片| 亚洲视频在线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男性av天堂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