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體育教學設計應緊緊圍繞“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重要問題來實施,并滲透模式的三大理念,落實“運動負荷、體能練習、運動技能”三大關鍵要點。本文主要從指導思想、學情分析、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學習評價、教學過程等要素對教學設計進行分析,為一線體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體育教學設計;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2-00-04
本案例源自2019年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暑期學校品牌培育項目—“體育與健康”季瀏名師大講堂的實踐教案設計案例集,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019級體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王紫云。本課是對水平五(高二年級)《健美操:街舞風格》第四次課的設計。
一、指導思想
本次課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精神的指引下,以高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為基礎,依據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理念開展教學,緊扣“運動負荷、體能練習、運動技能”3個關鍵點,重在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行為,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品德。
二、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健美操專項班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挑戰(zhàn)精神。通過前4次課的學習,學生對健美操動作有了一定了解,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意識和對美的追求,并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創(chuàng)編基礎。針對操化動作不規(guī)范、舞臺表現力不強等問題,應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采用多樣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增加學生對健美操運動的熱愛。
三、學習目標與教學內容
分析
(一)學習目標分析
通過講解示范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美操動作技術的完整概念,通過分組探究和創(chuàng)編,將基本步伐串聯成動作組合,并融入街舞元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健美操動作組合的應用能力。同時通過4種趣味性體能練習發(fā)展學生速度、力量、彈跳、靈敏等身體素質,幫助學生在運動中獲得快樂。
通過多樣化“學+練+賽”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動作技術并運用于比賽中,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在比賽中提高師生、生生的溝通和交往能力;小組合作探究及動作創(chuàng)編過程中,強化同伴間的有效互動,提升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健康行為意識。
通過舞臺展現和同臺競技的成功體驗,積極營建學生流血流汗不流淚、勝不驕敗不餒、為“對手”加油鼓勁等充滿正能量的課堂氛圍,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勇敢、自信、樂觀、戰(zhàn)勝自我的體育精神,遵守規(guī)則、誠信自律、公平正義的體育道德和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正確的勝負觀的體育品格。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次課的準備部分安排了健美操基本步伐的隊形變化訓練,包括動作創(chuàng)編和展示兩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夠起到預防運動損傷的作用。
基本部分首先是分組學練,強調感染力和表現力,提高學生對健美操動作技術的掌握能力;其次是小組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自身動作的表現力;最后是分組創(chuàng)編及比賽展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所學動作的應用能力。體能練習環(huán)節(jié)包括跳繩、繩梯、跑點和攀爬繩(俯臥撐)等內容,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心肺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
放松部分是在舒緩音樂的背景下,做全方位拉伸練習,有效緩解肌肉緊張和疲勞,幫助學生平緩心率至恢復到安靜水平。
四、教學策略分析
本次課是基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理念和要點來開展教學設計的,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學策略:
1.通過健美操基本步伐的隊形變化訓練,注重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通過體育教師的講解示范,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健美操動作技術的要領和練習方法。
3.通過合作探究、分組創(chuàng)編及比賽展示等多種學練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其對所學動作的應用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
整個教學過程遵循精講多練原則,教師講得少,學生練得多,學生也擁有更多的連續(xù)練習時間。同時,在學練過程中,重視男女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對學習困難學生的鼓勵,使課程能夠面向全體學生,不落下一人。
五、重難點分析
(一)健美操動作技術及其創(chuàng)編是教學方面的重點
通過合作學練、分組探究、表演展示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熟練動作,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在其中積極探究、自主創(chuàng)編,突出健美操動作技術在比賽展演中的應用能力。
(二)同伴互助及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是教學方面的難點
在學練過程中,學生要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互動,提高彼此間的配合默契度。通過語言提示、教師激勵、同伴激勵、比賽激勵、自我激勵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比賽展示中表現出應有的精神風貌,提高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
課后反思 本堂課是基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要求和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并結合健美操項目及高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展開教學的。總體來說,這是一堂符合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體育課。通過本次課的教學,基本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練習效果良好,給筆者的反饋也很好。這讓筆者更有信心成長為一名稱職的體育教師。與此同時,由于上課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緊張的狀態(tài),這主要表現在教學語言表達、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能否做出及時性反饋等方面,這些都是筆者在后續(xù)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所要努力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說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中關于“運動密度”的概念不同于原來的解釋,季教授認為:運動密度是指每節(jié)體育與健康課學生總體運動時間占課堂總時間的比例。即40分鐘的課中,應該有30分鐘的時間安排學生進行練習(這不排除個別學生有等待練習的情況),但教師布置的練習應該讓所有學生全員參與。運動密度和練習密度不同,練習密度是針對一個學生來計算的。
參考文獻:
[1]呂慧敏,查春燕,董翠香.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體育學習目標設計[J].體育教學,2020(06):18-21.
[2]田來,朱美珍,董翠香.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體育教學觀與教學策略[J].體育教學,2020(05):10-12.
[3]樊三明,朱春山,董翠香.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體育教學評價設計[J].體育教學,2020(03):32-35.
[4]樊三明,董翠香.核心素養(yǎng)下體育課堂師生互動的價值追求、理念定位與策略建構[J].體育教學,2020(03):32-35.
[5]季瀏.對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再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06):12-22.
[6]董翠香,呂慧敏.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關鍵要點確立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J].體育科學,2020,40(06):24-31.
[7]季瀏.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思
考與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
38(09):72-80.
[8]黨林秀,申德峰,丘穎杰,等.基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體育教學設計及案例[J].體育教學,2020,40(10):15-17.
[9]董翠香.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