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成
【摘要】小學語文跨越式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遵循“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要求在一節(jié)課40分鐘時間內(nèi),前20分鐘在教師的主導下的高效課堂;后20分鐘,學生拓展閱讀10分鐘,寫作10分鐘。按跨越式模式進行教學時,不光要優(yōu)化每個環(huán)節(jié)本身,還要關注到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
【關鍵詞】過渡? 教師主導? 課堂導入? 拓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4-0092-03
課堂中恰如其分的過渡,如一道美味可口的菜中缺少不了的調(diào)料,是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金鑰匙,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向更高處攀爬的一架階梯。俗話說:過河要搭橋,爬高要登梯。這“橋”和“梯”就是從此岸到彼岸,從低處到高處的過渡工具。小學語文跨越式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遵循“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要求在一節(jié)課40分鐘時間內(nèi),前20分鐘在教師的主導下的高效課堂;后20分鐘,學生拓展閱讀10分鐘,寫作10分鐘。按跨越式教學模式授課,不光要優(yōu)化每個環(huán)節(jié)本身,還要關注到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我們該怎樣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過渡呢?下面根據(jù)跨越式教學模式,就小學語文跨越式課堂導入與過渡技巧,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跨越式課堂概述
(一)跨越式課堂簡介
跨越式教學其實是新課改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將跨越式教學融入小學語文中,最根本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小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習語文,根本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閱讀和作文??缭绞浇虒W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zhì)量,最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各方面語文能力,并促進其更好地向前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跨越式教學思考
一般可以將小學六年分為低、中和高三個階段。一年級和二年級為低年段,三年級和四年級為中年段,五年級和六年級為高年段。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最根本的就是增強學生的識字量,至少需要掌握2000個漢字,并讓他們自己能夠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
在設置中年級學生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除了要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更需要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欣賞文學作品,注意適時閱讀一些國內(nèi)和國外的名著。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都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其實,中年級的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文章深層次的意境。從寫作的角度看,中年級的學生其實已經(jīng)可以掌握各類寫作手法,并在適當?shù)臅r候引用一些名著里面的句子和詞語。如果有必要,學生可以開始寫各種類型的文章。
高年級的小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可以在掌握教學大綱中的要求之后不斷地擴大閱讀范圍。在實際閱讀名著的過程中也可以及時地摘抄合適的句子,最終為的是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技巧。到了高年級,小學生需要學會自主地完成高質(zhì)量的作文。
二、教師主導下的高效課堂導入策略
一節(jié)課的導入語要像黑暗中擦亮的火柴一樣,快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能把分散的學生思維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上。常用的導入方法有創(chuàng)設情境法、設置懸念法、比較舊知法、表格回顧法等,我們應該熟悉這些課堂導入過渡的方法與技巧,并且根據(jù)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合理、恰當?shù)剡\用。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匹配的導入語,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一)創(chuàng)設情境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個恰當?shù)那榫程釂枺〉胶锰幍膽夷?,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問題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去學習。在講授五年級上冊中的《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就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圓明園毀滅前和毀滅后的照片,并播放了有關圓明園毀滅的相關新聞,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堂氣氛也顯得非常沉重,大家都為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學生說道:“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和視頻,相信你們都為圓明園的毀滅感到惋惜、痛心吧!那么,它到底是如何變成一堆廢墟的,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領你們?nèi)チ私鈭A明園被毀滅的歷史?!边@樣通過讓學生觀看圖片、視頻,將學生帶入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中,也有利于我們獲得高質(zhì)量、高效率的教學課堂。
(二)設置懸念法
借鑒說書人“且聽下回分解”的奧妙術,其奧妙就在于講到最扣人心弦的時候,有意避而不講,吸引聽眾非聽完不能滿足心愿的這個要害處。設計一個好的問題,一個精彩而恰到好處的懸念,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期待心理,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導到新課上,以達到過渡自然、引人入勝的目的。我講授課文《草船借箭》時是這樣導入的:“孫權的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字叫周瑜。周瑜很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于是,他就暗地里盤算,企圖整治和加害諸葛亮。他假借商議軍事為名,讓諸葛亮三天之內(nèi)必須造十萬枝箭。在這僅僅三天的時間里,周瑜又設置了種種障礙,不但不給諸葛亮造箭所用的材料,而且還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如果三天之內(nèi)造不出十萬枝箭,諸葛亮就會被就地正法。欲知諸葛亮如何三天之內(nèi)造十萬枝箭,他的‘高招如何,請同學們自己認真讀讀課文《草船借箭》?!比缰v授《普羅米修斯》一課時,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你們知道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這兒有多長時間嗎?有多少人勸阻他?2.畫面出示歷屆奧運會點燃圣火情景后問,看著這熊熊燃燒的火炬,你體會到什么?奧運會為什么點燃火炬?這樣設懸,很自然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去思考,更加激起學生課外閱讀興致。形式上水到渠成,內(nèi)容上意味無窮。以上教學案例,合理設置懸念,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從而使他們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
(三)比較舊知法
我在講授二年級下冊《玲玲的畫》時是這樣導入的:用考考大家的方式問,在古時候,有一個小男孩動腦筋想辦法,從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還記得他是誰嗎?(生答)有一種鳥,它想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鳥?(生答)。那么上節(jié)課大家認識了一位的新朋友,名叫玲玲,她是怎么動腦筋想辦法的?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25課《玲玲的畫》。這樣的導入有利于學生帶著舊知識去學習新知識,再通過自己比較,體會并摸索出帶普遍性的知識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四)表格回顧法
例如,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可貴的沉默》和《媽媽的賬單》,這兩篇課文一定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現(xiàn)在用表格的形式回顧一下前兩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另外,還有開門見山法、故事導入法、介紹作者法、游戲?qū)敕?、謎語導入法、歌曲繪畫導入法等等,我們可以由此及彼;有的形式相近,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只要我們勤于動腦,肯于鉆研,新穎別致的導入策略是不難設計的。
(五)設置問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在分析閱讀材料之后設置合適的問題。即便作為一名小學生,他們也懂得在閱讀文章之后去尋找答案。廣大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還需要讓問題具有一定的新意,這樣學生自然就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獨有的感受,最終其實都能夠提升閱讀的能力和效率。
同樣,教師在講解語文課本上《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時,通過對課文進行有效的了解和分析自然可以設置合適的問題。其實教師在講解時不能夠只講解生詞,更應該理解文章中的核心內(nèi)容。在課堂上,教師也能夠提問類似“為什么蜜蜂明明只是在花叢中亂舞,列寧卻能夠第一時間看出內(nèi)部的規(guī)律呢?同學們可以從這篇文章中看出列寧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呢?其實,在跨越式課堂的氛圍中,這種設置問題的方式自然就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采用多媒體技術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目前,多種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地運用于各門學科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由于多數(shù)小學生年齡較小,不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事物,多數(shù)小學教材中涉及的內(nèi)容都非常廣泛,同時包含了小學生感興趣和沒有接觸過的內(nèi)容。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來講相關的題材和圖片播放給學生看,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講解小學語文課本中《盤古開天》的文章時,其實這樣一類神話故事能夠在第一時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多小學生甚至也很了解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在網(wǎng)上尋找一些合適的圖片和視頻再來給學生看,學生在看到盤古進行開天辟地的過程中自然就能夠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很多小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文字可以更好地用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其實這樣的教學過程將會顯得非常新奇。其實,這樣一種教學方式確實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本人的興趣,并有效地激發(fā)每一個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七)加強師生溝通和合作
在跨越式課堂中,小組合作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并學會從根本上站在他人的角度上來看問題。當師生能夠相互寬容和理解之后,兩者的學習成績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更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相互幫助。因此,小組合作的方式確實能夠在小學語文跨越式課堂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三、拓展閱讀環(huán)節(jié)前的過渡策略
當老師授完前二十分鐘的音形目標時,沒有設計恰當?shù)倪^渡,而是隨口說我們開始進行閱讀環(huán)節(jié)。對初次接觸跨越式教學模式的學生來講,他們不會明白為什么一節(jié)課內(nèi)要去閱讀這么多文章?其目的是什么?如果老師用“同學們,剛才我們所學的生字都會在這幾篇文章中出現(xiàn),請同學們閱讀時讀準確”。這樣設計過渡語,既鞏固教學目標,又能引起學生興趣。又如,講授二年級下冊《玲玲的畫》閱讀拓展時,我是這樣過渡的:“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一千零一夜>的由來》中桑魯卓做了什么事使國王沒殺他? 《尋馬有術》中的主人公是怎樣找到馬的?請同學們閱讀文章:《<一千零一夜>的由來》、《尋馬有術》、《冰海脫險》、《八戒智激猴王》。
四、拓展寫作前的過渡策略
在講授《可貴的沉默》和《媽媽的賬單》精加略第三課時,寫話環(huán)節(jié)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讀了這些文章,又欣賞了這么多關于愛的片斷。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關心我們的。請同學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出示)寫話要求:在生活中,父母是怎樣關心你的,把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寫下來,用上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手法。講授二年級下冊《玲玲的畫》的過渡:從課文中我們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在爸爸的指點下,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同學們,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如“書被雨淋濕了,漂亮的裙子被勾出了一個洞等?!蹦銜趺醋??請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總之,大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特點的不同,巧妙、生動、有趣的合理運用過渡,不僅有利于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調(diào)控,而且會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