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麗
【摘要】寓言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是一種用簡單的故事來述說富含道理的文學形式,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對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鑒于此,教師應重視寓言教學,以故事教道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其思維與想象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學習興趣
一、摸索寓言形象,激發(fā)學習興趣
寓言往往是通過講述簡單生動的故事來闡述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偏好,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師如果能夠在教學中摸索到學生的興趣走向,就能夠充分利用這一點,開展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可充分激活其學習興趣,大幅拓展其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開展小學寓言教學中,應將小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遵循他們的認知途徑展開思考與探索,最終制定出符合小學生思維與興趣的教學方案。寓言故事多來源于民間的流傳,有著豐富多樣的題材故事,多以動物喻人,以簡單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達到諷刺現(xiàn)實荒唐光怪之事的目的。每個寓言故事都有著獨特的形象特征,無論是人物性格還是故事情節(jié),簡明好懂而發(fā)人深省,給小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在寓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小學生通過故事走向摸索寓言形象,并積極解析形象特色,理解語言內(nèi)在含義。
以教學部編版語文三年級課文《守株待兔》為例。筆者先讓學生閱讀該則寓言故事,然后提出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講了什么?”有學生答:“講了一個獵人在樹樁上得到一直撞死的兔子,從此以后他就天天在那里守著,等再次有兔子撞死,最后活生生把自己餓死了?!惫P者點頭,繼續(xù)問道:“那么同學們認為這位獵人是怎么樣一個人呢?”有學生回答:“不知變通的人!要是我,等一天沒有兔子上門,就不會再繼續(xù)等下去了!”又一學生回答:“投機取巧的人!這個獵人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勞永逸的方法,就再也不肯踏踏實實地去工作了,結(jié)果沒成想把自己活生生餓死了!”。就這樣,小學生們的思維在一篇簡單的寓言故事下被激活。筆者以獵人為途徑,以故事情節(jié)為推動,再加以引導,幫助小學生通過解析人物形象,深入分析與摸索寓言形象,豐富多層次的形象感知,激發(fā)探索興趣。
二、梳理寓言情節(jié),提升認知能力
小學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極具趣味性和教育深意,每一個形象和故事都詮釋著先人的語言智慧。教師在開展寓言教學時,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摸索寓言形象、梳理寓言情節(jié)、演繹寓言故事、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積極拓展補充等方式,展開深入的自主探究,由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其思想認知高度,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在寓言故事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情節(jié),獲悉故事形象只是基本功,寓言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這種基礎層次,教師應帶領小學生們進入深層次的鑒賞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夠讓其真正地讀懂寓言故事,明確寓言核心所在。因此,在寓言教學中,教師需充分認知寓言故事中的獨特情節(jié),積極引導學生做出情節(jié)梳理,幫助其領會故事內(nèi)容,強化內(nèi)容感知,豐富情節(jié)體會,提升認知層次。
以教學部編版語文三年級課文《陶罐與鐵罐》為例。筆者可先帶領小學生們展開自由閱讀,然后要求學生自主思考,將故事總結(jié)、概括成簡單的幾句話,梳理寓言的大致情節(jié)。筆者問:“陶罐和鐵罐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一學生答:“陶罐和鐵罐在互相比較,在古代的時候,鐵罐覺得自己堅硬不把陶罐放在眼里,而到了現(xiàn)代,鐵罐已經(jīng)銹跡斑斑,而陶罐卻完好如初,被人們所喜愛。”教師點點頭,繼續(xù)問道:“那么你從這個故事中認識到了什么?”“攀比是不好的行為!”有同學回答。師:“很對,還有呢?”“每件物品都有它的作用,只是作用不同?!庇钟袑W生思考后回答,“不可以嘲笑與奚落別人!”“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不必急于一時長短!”。簡單地敘述寓言情節(jié)并非寓言教學的重點,而真正的重點在于能否從寓言情節(jié)中明白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所在。因此在小學寓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小學生深度解析寓言情節(jié),由點至面,由表層理解和認知深入到深層理解與認知,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其思維廣度與深度。
三、演繹寓言故事,切身領會故事內(nèi)涵
如何能夠讓小學生直觀地領會寓言故事其中的內(nèi)涵寓意,教師應多多從小學生的天性特點和邏輯模式上入手。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但思維模式較為薄弱和局限,因此選擇模擬表演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可通過讓其切身體會來真實感受寓言故事的形象,深化對寓言故事的認知。這既符合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模式和心理特點,也可在表演活動中充分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以教學部編版語文四年級課文《扁鵲治病》為例。為了讓小學生們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故事內(nèi)涵,筆者設計了一個趣味的演繹活動:“這一則寓言故事中有哪些形象?他們各自有什么特點?下面請大家自己分組合作,分角色演繹出故事的內(nèi)容!”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愛動,有著很強的表現(xiàn)欲望和模仿心理,因此筆者一說到分角色演繹故事,大家都很興奮,七嘴八舌地與周圍的同學展開討論,分配角色。有的學生各自在原文的基礎上設計了新穎的臺詞,故事演繹活動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每個學生通過他們不同的思維角度,演繹出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寓言故事。學生都在演繹過程中,對于人物形象、文本內(nèi)容和寓言寓意的體會愈加深切與豐富。
由此可見,在小學寓言故事教學中,通過演繹寓言故事的方式來加深小學生們對于故事內(nèi)涵意義的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將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二次設計,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出個性化解讀再現(xiàn),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更能夠加深其對寓言故事的認知和理解層次,切身領悟到寓言內(nèi)涵。
四、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引發(fā)深度思考
寓言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寓言故事,領悟其中的道理,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經(jīng)驗,對此,教師在開展寓言教學時,不能讓學生停留在對故事表層意思的理解上,而應引導其深入思考,深刻感悟,并鏈接學生的生活實際,調(diào)動其已有經(jīng)驗,引發(fā)學生的共情心理,進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辨、歸納、總結(jié)和感悟寓言中蘊藏的深刻道理,也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有深度的思維訓練場。
以教學部編版語文三年級課文《鹿角和鹿腿》為例。通過對寓言故事的學習,學生基本找到了“美麗鹿角差點讓‘我送了命,而難看鹿腿卻救了‘我的命”的道理,筆者結(jié)合課后最后一題中出示的兩種說法,引發(fā)課堂討論,讓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說出自己的理由。有學生說:“我贊成第二個說法‘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們各有各的長處。,美麗的鹿角和跑得快的鹿腿都可以幫到自己?!庇钟袑W生說:“我也覺得兩個都很重要,因此要逃離獅口,小鹿就必須跑得很快。而有了漂亮的鹿角,等它長大后,就能輕松找到女朋友。”學生們一聽都紛紛笑了,課堂氣氛一下輕松活躍了起來。筆者順勢說道:“原來隨著小鹿的成長,它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啊,那這其中的真理到底是什么?小鹿為何會變來變?nèi)ィ俊惫P者引導學生跟隨課件再次朗讀課文片段,當讀到“咦,這是我嗎?”時,筆者提出問題:“小鹿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它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筆者點點頭,肯定了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說道:“說得非常好!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世上最難的事便是認識自己。這也是你們今天需要領會的根本道理?!?/p>
很多寓言故事年代久遠,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經(jīng)久不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弱,直接學習寓言故事很難與自身聯(lián)系起來,對此,教師要給予適當引導,在寓言故事闡釋的道理與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拉近學生與寓言的距離,進而兩者有機結(jié)合,讓原本冰冷的文字變得接地氣、有溫度、有生命力,產(chǎn)生出正能量的化學反應,由此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獲得鮮活的體驗和感悟。
五、積極拓展補充,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寓言的類型很多,可根據(jù)寓言角色、內(nèi)容、題材等不同標準分類,寓言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動物,也可以是植樹,或是無生命的物體??v觀部編版語文中年級段教材中的寓言,涵蓋類型主要以人、動植物為主,無生命物為寓言主角的較少,其中又以哲理性的寓言居多,諷刺類居少;題材類型上又以散文式寓言比戲劇、詩歌類居多。寓言教學不僅能為學生傳遞知識,還能講述一定的道理,是學生明哲悟道、提升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對此,教師不應拘囿于教材課本中的寓言教學,而應根據(jù)教材進行積極拓展和補充,為學生推薦更多經(jīng)典的寓言讀物,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今寓言》等,鼓勵學生嘗試解讀不同寓言故事,由此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其身心健全發(fā)展。
比如在教學《陶罐與鐵罐》寓言后,教材編者就為學生鏈接到《北風和太陽》的寓言,通過學習拓展內(nèi)容,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兩則寓言之間有著許多共同之處,進而梳理文本,將兩則寓言串聯(lián)學習,形成結(jié)構(gòu)性的認知體系。又如《守株待兔》寓言教學后,編者補充了《南轅北轍》寓言故事。以及該單元“語文園地”中涉及自相矛盾、刻舟求劍、杯弓蛇影、刻舟求劍等成語,每個成語背后都是一則寓言故事,這些都可以作為后續(xù)教學的補充,教師也可將其作為課外閱讀素材推薦給學生,這樣既呼應了教材文本,學生可以運用相應的方式去品讀和感悟,建立起有效的寓言類群資源,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深度把握同類寓言文本內(nèi)涵,獲得智慧的啟迪與感悟。
總之,寓言故事通過講述簡單生動的故事,來表達深刻的故事內(nèi)涵,深受到小學生們的青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們的認知基礎,運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由此深化學生對寓言的認知,讓他們在趣味的故事中收獲深刻的道理,得到啟迪,使其思想、思維和能力都上升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喻虹.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6):49-51.
[2]張早早.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