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艷
【摘要】開展課外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幫助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能力。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意義進行探討,并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性策略進行開拓。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1-0096-02
閱讀教學是我國最近幾年語文教師對于教學創(chuàng)新的突破性節(jié)點。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幫助小學生獲得更廣闊的閱讀知識。但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卻顯得很是“孱弱”。因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對小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意義
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課外閱讀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幫助小學生獲得一些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語文學科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為學生教授課本上相關的文章,小學生無法真正理解這篇文章的含義,只是有一個較淺的認識,所以許多小學生在考試的時候遇到文章的閱讀題的時候都會感覺到“頭疼”。其實會發(fā)現(xiàn)許多課外閱讀對小學生來說不僅僅是簡單介紹一篇文章,當小學生去仔細揣摩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著許多重要的道理和價值,會讓自己受益匪淺。小學生在閱讀課外文章的時候,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還能提高小學生的人文情懷。同時,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會為小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性策略
(一)創(chuàng)造閱讀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第一,興趣是小學生最好的教師。只有在小學生對學習充滿濃厚興趣的前提下,小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上,才能更好地學習。同時,只有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能夠在課堂上不斷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地去進行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小故事中,在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問一下同學們:“你們喜歡小故事嗎?”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播放備課時準備好的幻燈片,導入一個搖搖欲墜的老屋卻仍舊站立的圖片。然后就可以向同學們介紹老屋:老屋本是要倒下,可是為了小貓有一個避雨的港灣,為了母雞能有一個安全的孵蛋堡壘,為了小蜘蛛能有一個獲取足夠食物的定居之所,依然一直在雨中,在陽光下站立著。通過這些講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進一步問學生;“你們喜歡老屋嗎?”這必然是會收到所有小學生肯定回答的。通過這兩個簡短的問題與教師對于老屋的描繪,能夠充分引起每一個學生對于閱讀老屋這篇小故事的興趣。閱讀完該小故事之后,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簡短的動畫(也就是《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學生在三個小動物與老屋的情景對話中,更能激起小學生對該小故事的興趣。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有聲、有形的課堂氛圍中,幫助小學生提升閱讀的興趣,會使更多的小學生為了探尋更多有趣的小故事,而不斷地找尋更多的課外閱讀資源。
第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情景。閱讀就是通過對每一篇文章文字的仔細理解,走進作者當時所處的情景,感悟作者對于當時事物的理解。一個良好的閱讀情景,能夠幫助小學生更方便理解每一篇短文的豐富內(nèi)涵。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情景,不僅能幫助小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學習興趣,更能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的質量[1]。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秀的閱讀情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少年閏土》這篇來自魯迅先生小說作品《故鄉(xiāng)》中的節(jié)選一文時。如果任由小學生自己閱讀的話只能知道其中的故事內(nèi)容,但卻絕對是不能夠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含義的。在對于這篇短文節(jié)選的教學閱讀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優(yōu)勢,整合出當時魯迅先生的寫作背景、寫作這部小說的思維啟發(fā)以及對當時時代環(huán)境的感想。通過帶著這樣的背景文化,再對《少年閏土》進行閱讀,才能品味出魯迅先生對于其中的社會批判與先進社會思想,才能理解在那樣的平凡中蘊含著對于封建社會怎樣的憤懣。
(二)改變閱讀的方式
對于現(xiàn)在的時代,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已經(jīng)不再被人們所追求,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書本對于許多人來說不方便攜帶,保存的時間還不夠長;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受到電子產(chǎn)品的沖擊,導致部分人一整天可以保持智能手機不離身。所以對于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可能已經(jīng)真的不適合于當代的人們,所以可以對此做出適當?shù)母淖儯岄喿x的習慣再次回到人們的身邊。面對大數(shù)據(jù)的背景下,可以改變閱讀的載體,與大數(shù)據(jù)的背景相契合。
例如,在現(xiàn)在大數(shù)據(jù)的背景下,許多軟件橫空出世,都是為了承載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一個體現(xiàn)。因為現(xiàn)在的大部分人智能手機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智能手機軟件中開發(fā)了許多關于閱讀的APP,有掌閱、筆趣閣等,在這些軟件中人們都可以進行課外閱讀,在一些軟件中還有注釋的功能,比如想閱讀《城南舊事》,首先在智能手機中打開掌閱APP,然后在搜索頁面輸入“城南舊事”,就會跳出搜索者想要的書籍,然后點進去就可以開始閱讀,它還具有很多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覺得屏幕太亮可以調到護眼模式;覺得字體太小可以進行大小的調節(jié);有不懂的字進行選取在旁邊會有注釋的信息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對閱讀文學經(jīng)典產(chǎn)生了巨大的作用。正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改變閱讀的載體,貼近與人們的生活,也為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產(chǎn)生了極大的便利。
(三)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課外讀物
課外閱讀不僅使得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更加豐富,還使得其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度,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2]因此,引導小學生選擇正確的課外讀物對小學生的人格與人生價值觀形成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選擇正確的課外讀物,也為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提供了更多的途徑。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中的一些小說節(jié)選為小學生推薦一些經(jīng)典的名著。如《魯濱遜漂流記》以及我國的四大名著等等,通過對這些經(jīng)典著作的閱讀,可以幫助小學生獲得更多優(yōu)秀的人生精神與品德價值觀。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根據(jù)一些影視作品給小學生推薦,如《肖申克的救贖》,是由美國著名的作家斯蒂芬·埃德溫·金所作的一部在世界上都具有影響力的文學經(jīng)典。根據(jù)其翻拍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也是紅極一時,所以想閱讀這部文學經(jīng)典可以選擇先去看一下這部電影。
(四)發(fā)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改持續(xù)深入的大背景下,越來越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和語言能力,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就是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效提升。[3]只有當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了,才能夠幫助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能夠更好地理解我課外讀物展現(xiàn)的知識內(nèi)涵,幫助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更好的語文知識。
(五)創(chuàng)設分享式閱讀課堂
分享式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源于分享閱讀(SBR)這一理念,是指在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中,成人和兒童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閱讀分享活動。其內(nèi)涵指向兒童與自己的內(nèi)心對話,在閱讀過程中分享閱讀情感與閱讀經(jīng)驗。分享式閱讀教學立足于實踐,教師和學生依托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通過自我、互動和討論三種不同表述方式讓課外閱讀課內(nèi)化。[4]通過分享式閱讀課堂,可以幫助小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想。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互相的分享,獲得更多的課外閱讀資料,使小學生的閱讀知識不斷豐富。因此,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根據(jù)自身的課程安排,在適當?shù)恼n堂時間,為小學生安排這樣一節(jié)學生之間的閱讀分享課堂。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開始的五分鐘里,每一節(jié)課進行一位同學的課外閱讀的分享,然后在對每一個小學生分享的作品進行一定的點評,同時也可以將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閱讀感想分享給同學。
三、結束語
對于課外閱讀,不僅是幫助小學生獲得更好的閱讀能力,提高語言感知能力與豐富的想象力,更應該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使學生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小學生的自我素質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通過課外閱讀,幫助小學生從小建立自我學習的優(yōu)良習慣,形成自立、自強、自律的人生品德。在閱讀中,豐富小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閱讀中,幫助小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參考文獻:
[1]楊光瓊,胡世勇.信息技術為群文閱讀教學搭建平臺[J].小學教學參考.2020(34)
[2]于麗慧.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11):215.
[3]侯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1(17):60-62.
[4]張瑞媛.小學分享式閱讀教學研究與實踐[D].湖南科技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