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提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1]“大思政課”重要講話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本文著重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實踐教學三個方面對“大思政課”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展開分析研究。
【關鍵詞】大思政課? 高職院校? 課程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042-02
目前,我國對于職業(y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逐漸增大,我國高職院校的在校人數已經超過了本科院校的在校人數。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其教學過程的特殊性,正處于不斷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半社會人”階段。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要善用“大思政課”,堅持以“大思政課”為重要方向,要進一步轉變的教育觀念,著力實現學校與社會二者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一、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思政課教學內容因其課程時政性較強,需做到適時跟進,因時而異。一是要體現新時代新征程下黨中央新理論成果和新實踐成果,讓學生通過思政課及時了解生活中的重要講話、重大事件,以拉近思政課與真實生活的距離。二是不僅需要明晰國內局勢,還需緊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緊密關注當前世界和時代的新變化。三是要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時效性。
(一)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稗k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2]高職院校善用“大思政課”,可以在思政理論課程中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相關內容,將中國共產黨如何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案呗氃盒K颊n要與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相關事跡與生動實踐緊密結合,聚焦國內新發(fā)生的開創(chuàng)性成就及歷史性變革。教學內容著重講明我國目前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正確引導青年一代把握“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將新時代的典型事跡作為思政課的生動素材,結合高職院校思政課不同的教學內容及其特點,有針對性地用到課程的案例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
(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大思政課”的教育理念,不僅需要明晰國內局勢,還需緊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緊密關注當前世界和時代的新變化。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使青年一代傾聽時代聲音、把握時代發(fā)展脈搏,就要使思政理論課成為常講常新的時代“大思政課”,不斷感知時代變化,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前瞻性和時代性。教學內容要闡明新時代發(fā)展提出的新課題,明晰新時代提出的最新思想成果,了解國際局勢及時代發(fā)展大勢,幫助青年一代學習新發(fā)展理念、了解新發(fā)展階段、體悟新發(fā)展格局,培養(yǎng)青年一代成為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不僅肩負國家現代化建設重任,而且能體現大國擔當,承擔為世界作貢獻的責任。
(三)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全國上下從教育部到各高校對思政課教學如何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都進行了多角度探索和實踐,如組織“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等開展形式。教學內容中的理論知識可以用抗疫過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來進行具現和活化。高職院校思政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善用抗疫斗爭中的典型事例,通過開展課程中的案例教學來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例如可以選取奮斗在抗疫一線的特殊群體的典型人物或者典型故事。其中可以選取醫(yī)生、軍人等為國奉獻的典型事跡;也可以選取在抗疫一線中一直默默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各行各業(yè)工作人員,尤其可以選取90后、00后的年輕人抗疫先進事跡;又或者可以選取本校師生或身邊熟悉的人在抗疫過程中的切身經歷作為課程典型案例。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深化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新思維、新技術、新話語積極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嘗試,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3]的方式,讓思政課接地氣,變得有溫度有內涵,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增強思政課教育教學效果。
(一)互動教學模式。堅持“大思政課”教育觀念,著力實現學校與社會二者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首先需改變單純由課程教師講解、學生臺下被動聽課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強化互動教學模式。例如互動教學模式中的案例教學,在案例選取的過程中,需注意選取案例來源是否真實可靠、案例意義是否具有代表性、案例內容與教學內容是否具有吻合性、案例呈現形式是否生動等。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激活學生對于課程理論知識的渴求,促使其做到學以致用。高職院校思政課專職教師要做到在日常的教學工作外同時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使思政課教師不僅是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還要真正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生活以及健康人格養(yǎng)成的導師。
(二)靈活教學工具?,F代社會科技發(fā)展迅速,網絡媒介呈現智能化以及碎片化的新特征,吸引和改變著現代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行為方式。高職院校思想課教師學習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新穎的教學手段,將其融入日常的思政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等先進教學工具及手段,例如微課、微博、微信、慕課、微電影等新技術新工具,使思政課教育內容以更加形象、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以可視化、立體化教學使高職院校思政課活起來,增強教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在使用新技術新工具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注意通過多環(huán)節(jié)設計,例如案例導入、案例討論、案例分析、反思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完整的案例教學閉環(huán),使新技術新工具教學發(fā)揮出良好效果。
(三)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推進思政課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是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實效性與社會價值的關鍵一環(huán),創(chuàng)新思政課話語體系,把教學過程中抽象化、理論化的知識與情景化、生動化的描述相結合。通過把真實、具體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學;形象、凝練的中國故事融入教學,以促進思政課話語內容的具象化、話語方式的創(chuàng)新化,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形成思想共鳴,增強學生對課堂中所學理論的興趣。引導學生圍繞思政課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教師需及時把握課堂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在課堂討論的多維交流中,對學生思想的發(fā)揮引領作用。
三、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
高職院校要善用“大思政課”,在學校課堂與社會課堂二者相結合的過程中,著力實現學校與社會二者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深入參與到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應用中,在對時代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經歷和感受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與認同,激活學生對時代使命的認知,樹立學生與時代使命同向而行的遠大抱負。
(一)實踐教學與專業(yè)建設相結合?!按笏颊n”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要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yè)建設相結合,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專業(yè)性及實效性。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應準確把握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生活,培育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精神在線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首先需緊緊圍繞高職院校各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大思政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拓寬“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思政課理論教學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實踐教學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專業(yè)方面的學習和實踐,在學習過程結合專業(yè)素質要求以及職業(yè)道德要求,增強學生的專業(yè)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與校園活動相結合。“大思政課”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要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校園活動相結合,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豐富性和多樣化。高職院校開展的校園活動種類豐富多樣,包括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知識競賽活動等。高職院?!按笏颊n”實踐教學與校園活動相結合,實現了思政課教學第一課堂的實踐輔助教學與延伸,在學校課堂與社會課堂二者相結合的過程中,為高職院校學生開啟了一扇窗口,著力實現學校與社會二者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了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鍛煉實踐能力,增強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
(三)實踐教學與志愿服務相結合?!按笏颊n”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要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志愿活動相結合,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社會性和現實性。隨著社會服務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以志愿服務為契機,將青年志愿服務行動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禁毒防艾、保護環(huán)境等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社會閱歷,為其未來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同時,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延伸思政課第二課堂,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善用“大思政課”,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以及高水平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現實途徑。
參考文獻:
[1]杜尚澤.“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1).
[2]習近平.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 求是,2020(17).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作者簡介:
鄒靜思(1994年-),女,漢族,湖南婁底人,助教,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