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靜
內(nèi)容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閱讀逐漸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其也是學生須掌握的重要技能。現(xiàn)今,社會在新課標的影響下,越來越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因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須從兒童開始培養(yǎng)。教育教學領域要重視兒童閱讀,尤其是課外文學閱讀,良好的文學知識能夠打開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能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為提高兒童對課外文學的閱讀量,教師也需對語文教學中閱讀部分進行指導。針對此,本文將從兒童課外閱讀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兒童課外文學閱讀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兒童 課外文學 閱讀現(xiàn)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從根本上改變了小學教育的目標和教學體系,全面提升能力素質的教學逐漸代替以往知識技能型教學。但是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出現(xiàn)許多問題,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許多困惑,且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差,教師也很難開展閱讀教學,說明學生在課外文學閱讀上花費的時間不夠。學習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家長和教師,雖然課堂上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但是并不完全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更多的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知識的習慣,增加學生對課外文學的瀏覽量。
一.兒童課外文學閱讀現(xiàn)狀
1.缺乏課外文學閱讀興趣
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習慣比較差,就更別談文學類的課外閱讀。其根本原因有如下幾點:第一,教師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大多都引導學生摘抄好積累好詞好句,并將其當做閱讀目標,或者讓學生在閱讀書籍后寫一篇讀后感等,完成考試要求和寫作教學目標,體現(xiàn)一定的功利性,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一定打擊。第二,在閱讀方面,家長投入的時間太少,所以學生在選擇書籍和閱讀書籍上的習慣和方向感很差,與之相反的是家長花更多的時間幫助孩子選擇課外輔導書籍,長時間下降低了學生對課外文學類書籍的熱愛程度。
2.無足夠的課外文學閱讀時間
兒童對閱讀課外文學一定的興趣,且積極心比較高,但是很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因而也不能將課外閱讀的學習量完成。其一是家長覺得在兒童階段,應該從小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所以給兒童報書法、舞蹈、吉他等眾多補習班,導致占用兒童大量的課余時間,其不僅要完成課堂上的知識和教師布置的任務,還要在空余時間參與許多興趣班,造成閱讀時間減少,甚至出現(xiàn)廁所看書的習慣。其二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兒童生活中逐漸普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成為兒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電子產(chǎn)品主導著學生的大量時間,業(yè)余興趣變成玩游戲、看手機視頻等,書籍的價值越來越低,閱讀習慣和閱讀時間受到很大影響和擠壓,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造成嚴重威脅。
3.沒有有效指導兒童課外閱讀
兒童閱讀積極性受到極大影響的因素之一還有教師沒有有效指導兒童進行閱讀兒。首先,此階段兒童的閱讀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許多兒童都剛開始識文斷字,繪本是其主要的閱讀方式,兒童都通過看圖完成閱讀。但當兒童發(fā)展到一定時期,在課外文學閱讀過程中必須要用文字閱讀代替圖片閱讀,因為在此轉變階段沒有有效指導兒童,導致其閱讀習慣受到影響。其次,教師與家庭教育對兒童課外文學閱讀十分重要。教師很少指導兒童進行課外文學閱讀,更注重指導兒童學習課內(nèi)文學內(nèi)容,只有少數(shù)教師會將課外文學目錄提供給學生,但不太注重指導和檢查,就只是形式上給學生看目錄,學生是否真的根據(jù)目錄進行閱讀并不是需要關心的事情,也并不感興趣。家長也很少指導兒童進行文學閱讀,許多家長總是耐心指導兒童進行繪本閱讀,很少指導文字方面的知識,也不過多關注兒童的閱讀效果,導致無法從整體上有效指導兒童閱讀。
二.兒童課外文學閱讀提升策略
1.以興趣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要想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興趣是其前提。因此,在實際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將課外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告知學生,多開展如演講比賽、漂書、文學作品推介會等課外閱讀活動,為兒童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給兒童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跟學校教師積極合作,主動配和,努力為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給予兒童更多閱讀鼓勵。與此同時,教師要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適當?shù)毓膭詈图为労⒆?,促進兒童自主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古詩兩首中《題西林壁》和《游山西村》兩首詩,此類古詩都是贊頌祖國美好的河山。教師在完成此內(nèi)容的教學后,兒童對相關的知識有基礎的了解。為讓學生能多熟悉有關此主題的古詩,積累更多的閱讀體驗,教師可開展文學作品推薦會活動,引導學生在網(wǎng)上收集更多有關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集,并對其詳細了解,然后在活動中將相關的文學知識內(nèi)容推薦給他人,如此不僅能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吸收借鑒他人優(yōu)勢,閱讀更多文學知識,增強其閱讀體驗。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進行評價,積極表揚在活動中表現(xiàn)好的學生,鼓勵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讓其能再接再厲,從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2.開拓閱讀渠道,給予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
學校相關人員要從閱讀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設立讀書推薦課。既要引導學生能抵抗網(wǎng)絡游戲的誘惑,又要指引學生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合理科學地制定閱讀計劃。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適合時引入課外閱讀知識,確保學生能具有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借助網(wǎng)絡資源的優(yōu)勢,給學生引進多種多樣的閱讀材料,讓語文閱讀教學以一種新的形勢呈現(xiàn)。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多與家長交流談話,不要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家長幫助監(jiān)督兒童對課外文學知識進行閱讀,如引導兒童用閱讀反饋卡記錄自己的閱讀看法和心得、放假空閑時間帶孩子到書店閱讀如繪本、童話等文學類書籍。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少年閏土》時,教師可著重給學生講解有關魯迅人物的經(jīng)歷,然后列出有關魯迅的書籍如《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xiāng)》、《藤野先生》等,并將其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從網(wǎng)絡上查找有關的書籍。了解其背景知識,從各個渠道進行課外文學閱讀。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告知家長陪孩子挑選相關的書籍,讓孩子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不要讓孩子總是局限于課內(nèi)的作業(yè)和知識,要打開兒童的閱讀視野,給予其更多的閱讀時間接觸更多的文學知識,豐富自己的視野。
3.加強閱讀指導,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
為將課外閱讀教學落實于實處,教師可利用專門的閱讀方法和閱讀體驗開展介紹課。同時在班級上還可舉辦課外閱讀交流會,鼓勵引導學生大聲述說自己對課外閱讀的見解和質疑,學會利用讀思結合的方式如批注等進行閱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吸取舒張的精華和營養(yǎng)。此外,以讀書匯報的活動展現(xiàn)讀書成果,既革新以往摘抄的閱讀教學模式,又能在實際中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狼牙山五壯士》、《難忘的一課》、《最后一分鐘》此單元時,此內(nèi)容描述的是歷史,教師可在班級中開展以歷史為主題的課外閱讀交流會,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深入理解當時時代下的人們的心態(tài),讓學生閱讀一些描寫現(xiàn)代生活的書籍,如一些現(xiàn)代建筑是如何發(fā)展的書籍等,將其中的內(nèi)容與課本內(nèi)容相對比的知識進行批注,然后在活動中與同學進行交流,跟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同時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想法,然后將所有閱讀的成果匯報給教師,教師再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具體的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課外文學閱讀中的不足,讓其能掌握閱讀的正確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外文學閱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可從根本上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建立小學生課外文學閱讀體系過程中,要革新以往的教學觀念,高度重視課外文學閱讀,充分認識到當前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興趣缺乏、無足夠的閱讀時間以及學生的課外閱讀得不到指導等問題,多在課堂上引入系統(tǒng)化資源內(nèi)容,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習慣,讓學生掌握豐富閱讀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課外文學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陶亞男.親師共同推進城郊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行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2]王立娜.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4.
[3]徐潔.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初探[J].教書育人,2015(7):42-45.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