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元
摘 要:史料教學是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嶄新背景下,史料教學在歷史教育中的地位越發(fā)突出。文獻記載等文字史料是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最常見形式,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史料,提升歷史教學的效率。本文從史料的重要作用這一角度著手,針對性地分析了現(xiàn)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有效應用策略,以期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史料教學;初中歷史;有效應用
所謂史料就是指人類歷史在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材料??茖W、客觀的史料可以幫助后人更為有效地了解此前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從而對特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結(jié)果等形成深層次了解與認識??梢哉f史料就是歷史學習的基礎(chǔ)支撐,如果缺乏史料,那么歷史知識便會成為無根之木,歷史教學也就難以有效開展,沒有說服力。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有必要積極地應用史料,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來提供不同的史料,以此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習的歷史知識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互銜接,從而使學生對歷史事件形成正確客觀的深層次了解,加深學生的感悟。
一、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引入史料有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成長
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以及解決能力是教師順利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基礎(chǔ)支撐,同時也是前提保障。教師通過運用文字、圖片等史料,可以讓學生明確相應的歷史事件的本質(zhì)與核心,并通過對史料的深入分析,來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邏輯思維,這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引入史料有助于學生透過歷史探索本質(zhì)
初中生尚且處于成長的初始階段,對歷史知識的接觸也是比較稀少的,教師可以通過選擇合理的圖文資料的方式來引發(fā)學生的良性思考,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印象,再得出相應的結(jié)論,這樣獲得的歷史知識,學生印象才會更加深刻。在歷史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利用史料來豐富充實教學內(nèi)容,還要助力學生拓寬思維和視野,滿足其認知成長需要。
(三)引入史料有助于增強歷史知識的真實性
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特征是研究對象早就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無法再次出現(xiàn),更無法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行感受,對歷史知識的尋根溯源全部需要利用曾經(jīng)所遺留下的史料。史料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在于為教師所教授的歷史事實提供充足的支撐,保證歷史事件具有真實性,而并非口說無憑,有助于學生更為真切地、通過史料媒介感悟歷史的發(fā)展情況,明確歷史知識的本質(zhì)。
(四)引入史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初中生來講,更是如此。學習興趣的形成將會為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供充足的驅(qū)動力,濃厚豐富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中。所以教育工作者在為學生講解具體的知識內(nèi)容前,首先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史料作為真實的歷史遺留,具備顯著的歷史性特征,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其更好地參與到歷史學習中。
二、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幫助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茖W合理地應用史料對推進初中歷史教學的建設(shè)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具體分析史料,從多元化角度將其和歷史教學活動相互融合,以此來達到全面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的目標,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學習歷史知識。
(一)合理選擇史料,加深學生印象
首先,教師需要合理選擇史料。因為歷史的范疇相對較大,歷史資料極為豐富充實,而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無論是接受能力還是接受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史料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做出合理選擇,避免因為史料選取不當影響到教學成效。此外,教師在選擇史料的時候還需要充分遵從簡單易懂的原則,如選擇一手史料來強化說服力,但是時間久遠的史料可能會涉及大量文言文,導致難度大幅提升,容易打擊學生的興趣。
其次,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在史料教學當中,教師還需要科學合理地應用有關(guān)知識,助力學生形成開放活躍的思維意識,為選擇符合學生需要的史料知識,教師有必要將史料和教學內(nèi)容、學生實際需要相互銜接,發(fā)揮出史料的價值,從而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的問題,促使學生掌握更為充實的歷史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具體來講,教師在選擇史料的時候,需要加強對細節(jié)的重視,以此來將抽象難理解的歷史知識變得更為具象化、直觀化,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qū)纬筛鼮槿娴卣J識,并且在分析史料的時候,自身的思維認知能力也會有效增強,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創(chuàng)造學習媒介,助力學生想象
初中生想要學好歷史知識,則需要將自己置身于相應歷史時空當中,觀察歷史事件的整體發(fā)展態(tài)勢,充分掌握歷史人物的思想特征,研究當時那段歷史所存在的重要價值等。史料是強化歷史時空聯(lián)系的重要媒介,可以為學生歷史學習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撐和事實依據(jù),同時也有充足的教學代入感,很容易讓學生做出科學合理的想象,更為真實地感知歷史發(fā)展情況并了解歷史的本質(zhì),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開放活躍的學習情境,加大對教材中的史料內(nèi)容的應用,以此來保證學生更具代入感地融入歷史事件當中,感知其發(fā)展并明確歷史的本質(zhì),此種教學方法對降低歷史學習難度和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歷史教材中存在諸多史料,包括圖標和圖片等史料充足,但卻并不能說明教學可以完全利用教材開展教學工作,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注意引用史料的多樣化。單純的文字資料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出現(xiàn)視覺疲勞的問題,如果同一種教學模式運用時間過長,則會導致學生失去對史料學習的積極性,而單純的圖片資料則會導致學生眼花繚亂,嚴重影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的形成。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史料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張弛有度,同時保障類型的多元化,互相印證,不能為使用史料而使用,而是需要積極地發(fā)揮出史料所具備的教化作用,為學生的綜合成長提供鋪墊,這樣才能夠切實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有效提升教學成效,為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三)作為學習依據(jù),助力觀念形成
史料在現(xiàn)代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教師可以借助史料的方式來重現(xiàn)歷史,并對歷史知識作出深層次分析。將歷史知識作為基礎(chǔ)支撐,史料則成為輔助元素,以此來助力學生形成更為良好的認知能力,這便會轉(zhuǎn)變成為規(guī)律性歷史認識,能夠極大程度地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為歷史教學的開展提供堅實的支撐,最終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的重要目標,促使學生更為有效地成長。將史料作為基礎(chǔ)依據(jù)開展的歷史教學活動可以實現(xiàn)對具體的歷史人物或者相應事件的客觀闡釋,在高效地評價分析歷史的過程中,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將會獲得有效增強,促使學生形成更為嚴格謹慎的思維,在此基礎(chǔ)上完成對歷史內(nèi)容的詳細解讀,此舉可以助力學生樹立更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教師有必要增強對史料的應用,以此為基礎(chǔ)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滿足學生的歷史學科學習需要,為其綜合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如果想要對歷史事件客觀地分析評價,就必須擁有充足的史料做支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所分析的內(nèi)容有理有據(jù)。如何對歷史作出更為科學正確的評價,這是學生群體需要重點形成的歷史素養(yǎng)。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表達出自己對相應歷史事件的認識,而后為學生提供與其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史料,以此來讓學生分析并判定史料的合理性以及完整性。
(四)成為學習引導,助力興趣激發(fā)
興趣對學生來講,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尚且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不太強,教師在為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中還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基礎(chǔ)促進其學習習慣的形成,這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活動的影響,部分教師并未充分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因而常常會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這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給予的知識,難以產(chǎn)生深入思考,這對學生的綜合成長來講,顯然是有弊無利的。
史料是由大量真實故事構(gòu)成的,其中所包含的人物關(guān)系非常復雜,并且故事內(nèi)容曲折,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而當學生形成對歷史學習的充足興趣之后,其自身的思維認知能力便會獲得充分的成長。在為學生提供史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來為學生播放相應的紀錄片視頻,通過對各種史料的展示,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將會被有效激發(fā),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此種教學活動更加具備美感,能夠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群體的成長需要,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理解,還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結(jié)語
總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學習的機會,合理地應用史料,引領(lǐng)學生明確如何在學習中實現(xiàn)對史料的有效應用,在滿足前期課堂教學需要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思維認知能力,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升,為初中歷史課堂氛圍的活躍、學生的綜合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1]許萍.如何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科學咨詢,2020(41).
[2]徐太陽,陳芳.立意統(tǒng)課魂? 策略導方向——例談初中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落地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
[3]徐利娟.淺談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五四運動》一課為例[J].考試周刊,2019(A2).
[4]姚愛華.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理性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9(12).
[5]林愛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歷史史料教學研究[J].讀寫算,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