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大部分是比較短小的名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是采用白話文。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對于白話文的認知程度有限,因此在實際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會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在實踐中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提升小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并且構建完善的學習氛圍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因此本文通過對于當前小學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教學對策。
【關鍵詞】小學;文言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7-0102-02
【本文著錄格式】曹亞美.小學文言文教學初探[J].課外語文,2021,20(07):102-103.
一、當前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見言卻把握不當
在文言文中的詞句由于古代特殊的語法及閱讀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文章所涉及的內容及層次來設計。從當前很多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只是通過白話將文言文所界定的內容進行講解,并且一定程度上對于內容背景進行講解,同時對于一些詞進行注釋,指導學生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的節(jié)奏及語態(tài),但是對于文言文閱讀語感培養(yǎng)過程中的載體缺乏足夠的重視,需要不斷完善。
(二)見言卻文不現(xiàn)身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為對于文言文的教學主要是對于文言文本身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是將文章內容所蘊含的意義進行講解,然后就讓學生應付考試的需要。也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對于什么類型的文言文都是將其一詞一句地講解,讓學生硬背下來,然后對于關鍵字、詞以及句進行講解,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無法對于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內涵及年代價值進行探討,影響教學深度,對于學生學習文言文產生不良影響。
(三)文言兩者皆不見
在有些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常規(guī)講課方式,通過與現(xiàn)代文章一樣的教學方式,缺乏對于文言文的理解,從而浪費了在課標中關于文言文教學資源,這種方式與實際文言文的內容設置不符,因此在實際文言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因素無法從語言層面進行了解。在實際教學中要對于文章整體內容所表達的感悟進行講解的基礎上,再對于文章中的字、詞和句進行講解。但是由于不同老師語感差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存在較多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對于文言文教學目標缺乏足夠的了解,造成了在教學目標上的誤解就會出現(xiàn)教學方法的偏差。
二、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
(一)讀中激趣,熟讀成誦
在文言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小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理解能力及興趣點來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小學階段作為文言文教學開始的階段,應該要以讀本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興趣,并且獲得知識。
1.在試讀中激趣
在教學開始的時候,要讓學生通過拼音來對于不同文言文進行正確的讀取,然后要進行全篇誦讀,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感知內容,然后讓學生嘗試閱讀來了解文章的內容,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學習,從而進行啟發(fā)。
2.在范讀中激趣
在初步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于文章進行演示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要求結合古文朗讀的語感,并且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言文閱讀的美感,從而產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愿望。教師要進行示范朗讀,并且對于不同字、詞和句子的語氣輕重和停頓來傳達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文言文閱讀的理解和興趣。有些句子可以通過有變化的方式來閱讀,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中語氣的變化,如此引導學生來感知文章的內容,從而感知文章所表現(xiàn)的時代特點。然后再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體會來對于閱讀和理解不到位的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從情感上理解文章的內容,并且在朗讀過程中要進行指導,同時要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分別進行指導,促進學生對于文章所表現(xiàn)時代的理解和認知。
3.在跟讀中激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是剛開始學習到文言文,由于其在表達上與白話文存在較大區(qū)別,在語法及表現(xiàn)方式上也有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引導學生來了解內容,通過跟讀的方式來強調文章中停頓及意蘊的表達。如此學生就能夠通過反復地閱讀、背誦對于文章的節(jié)奏進行有效把握,從而加深感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4.多樣方式讀中激趣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較小,對于事物的理解還存在表面。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關鍵要了解學生的年齡層次的理解能力以及對于知識興趣點的培養(yǎng),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多種方法來讓學生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如在實踐中有對話類型的文章《兩小兒辯日》,可以通過分配角色的方式讓學生閱讀和對話,提升學習興趣,從而讓其能夠理解文章的內涵。
(二)誦讀課文,讀中自悟
從文言文教學過程的實踐來看,對于學生來說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來理解文章的內容,才能夠更加實際地理解文章。從當前很多教育學者的研究來看,要求改變教師講解的方式,要求學生不斷地閱讀來理解,讓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內容。在實際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了解文章的特點需要通過反復的閱讀和吟誦才能夠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將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在學生朗誦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進行引導,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悟文章內在的感受,并且結合教師的教學注釋,讓學生能夠對于每一個字詞都有了解。然后通過對于全篇文章的閱讀來感悟。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自己去閱讀和理解,要求給予其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注釋和查閱,從而對于每一句進行理解。對于一些較為困難的內容要及時地為學生講解和引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古代的字詞在現(xiàn)代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部分字詞已經不再常用,因此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詞,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本身很多常用字都不認識,因此需要教師特別講解,并且督促學生認識相關字詞。要求講解的過程中根據時代特點來講解,如果勉強理解的時候卻不理解原來的意思,如此對于學生對于文言文和現(xiàn)代漢語的學習都會存在較大的不利影響。
(三)借助媒體,練說促思
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體系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感官體驗,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也應該采用多媒體的方式來對于課文的內容進行展示,并且能夠將畫面或者視頻的內容進行細致展示,從而使其能夠有動態(tài)的感受。如在《兩小兒辯日》中,可以通過微型動畫的方式來展示兩個孩子的語言表達,從而將表達的意思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能夠有效理解。如此學生能夠對于所有內容以畫面提示,并且將個人的見解發(fā)布出來,從而達到能夠有效認知的效果。隨著多媒體出現(xiàn)之后,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能夠對于實際生活中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內容。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符合小學生理解能力的有趣畫面,并且通過教師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觀賞視頻或者畫面來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內涵的理解。
(四)改寫文言文,延伸課堂
為了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字詞句的理解,并且從古代文化的角度理解文章的情感表達,要求學生對于不同語句的意思理解之后,然后將相關內容轉化成為故事情節(jié),便于學生能夠有效理解和記憶。如在《楊氏之子》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能夠想象,在孔君平聽到楊氏之子的回答之后的表現(xiàn)和反應,如此就能夠讓學生真正地深入到文章內涵中,并且借助時代特點來對于楊氏之子的聰穎進行展示。如此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理解文章內容,同時能夠在思想上對于文章內涵有深刻的了解。還能夠有效地鍛煉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對于其文學寫作也有較大的好處,促進文章內容的延伸。
參考文獻
[1]張小平.激發(fā)小學生文言文學習潛能的實踐思考[J].甘肅教育,2018(24).
[2]查靜.統(tǒng)編教材文言文編排特點及教學建議[J].教育視界,2019(18).
[3]朱水平.統(tǒng)編語文文言文教材簡析及教學建議[J]. 教學與管理,2019(29).
作者簡介:曹亞美,女,1983年生,江蘇泰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