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麗珍
【摘要】在數(shù)學教學中,易錯題是教師需要關(guān)注的重點。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各方面能力處在不斷提高的階段,易錯題成為教師重點關(guān)注的對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分析講解易錯題,從根源入手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及本質(zhì)的掌握,從而降低學生的錯題量。本文探討分析了易錯題的重要性,并通過實例分析了課堂教學中利用易錯題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易錯題;課堂教學
易錯題是教學的得力助手,典型的易錯題更是難能可貴的資源。波普爾說過:“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因素?!币族e題可以有很多種應用方式,教師應善于捕捉錯誤資源,巧妙靈活地應用易錯題,為學生構(gòu)建精彩課堂。易錯題不僅可以應用于數(shù)學知識點的講授中,也可應用于復習中。易錯題的應用在數(shù)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利于教師從根源入手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易錯題資源的重要性
在數(shù)學學習中,會出現(xiàn)一些教師講過很多遍,但學生依舊會出錯的題目,這就是易錯題。出現(xiàn)易錯題,說明學生沒有深入掌握知識點。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學內(nèi)容、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這時易錯題就會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教師應不斷分析學生學習中的薄弱之處,在教學中利用學生易出錯的例題,幫助學生找到出現(xiàn)錯誤的根本原因,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小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容易對概念產(chǎn)生混淆,從而無法正確解題。而數(shù)學中的概念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chǔ)知識,是做題的依據(j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易錯題講解概念,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概念的差別,從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夯實其知識基礎(chǔ)[1]。
二、通過易錯題資源,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錯誤,培養(yǎng)邏輯能力
因邏輯混亂出現(xiàn)的易錯題比比皆是,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應先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如在讀題目的過程中圈出關(guān)鍵的詞、數(shù);在題目講解時要強調(diào)重點過程,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去猜測、討論、交流。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
(二)利用錯誤,逃離思維定式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會產(chǎn)生一些思維定式,而思維定式的形成會讓學生在做題時產(chǎn)生慣性思維,從而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2]。思維定式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注力。例如,當遇到(30×14)+(30+18)這樣的計算題目時,學生常常出現(xiàn)錯誤,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常常因思維定式應用乘法分配律來解答題目,于是出現(xiàn)先將30提出,再算(14+18)等于32,接下來繼續(xù)計算30×32,從而得出錯誤答案而不自知。這就是思維定式造成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這樣的題目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強調(diào)審清題目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消除學生的思維定式。
(三)利用錯誤,形成錯題本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jié)易錯題,讓學生將這樣的題目加入自己的錯題本中。例如,“一張長30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紙片,能剪出幾個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這是一道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易錯點在于學生容易僅考慮長方形紙片的面積包含多少個正方形,而忽略了剪紙時的實際情況。本題應從長方形的長和寬入手,長中有30÷3=10(個),而寬中有10÷3=3(個)……1(厘米),剩下一張長30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是無法再剪成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的,再用10×3=30(個)得知可以剪30個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恍然大悟。對于這樣的經(jīng)典易錯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寫入錯題本,并寫明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答案,以便學生以后復習時翻看,從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因為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問題,所以除大部分學生存在的易錯題外,還有每位學生自身的易錯題。而易錯題的出現(xiàn)也說明了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諸多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錯題本,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整理,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隨著錯題本的建立及師生的及時溝通,學生可以快速解決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還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的興趣。
(四)點評錯誤,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數(shù)學教師在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雖然自己在課堂上反復講解某些題目,但仍有很多學生不斷在同類題目上出錯。在課堂上,教師除直接講解這些題目外,還可以將這一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分析題目錯誤的地方,以及題目錯誤的原因,之后教師再對其點評加以評價。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充分參與課堂,還可以自己總結(jié)歸納此類題目的做題方法、技巧等。這種方式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和歸納總結(jié)能力。
三、舉例并分析易錯題應用
前面已經(jīng)提到了易錯題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易錯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目:一輛汽車行 千米用汽油升,行1千米用汽油多少升?1升汽油可供這輛汽車行多少千米?這是一道典型的易錯題。學生容易在審題時忽略題干中給的是千米的用油量,而要求的是1千米的用油量是多少。這需要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進行換算。
在題目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讀題,畫出題目的重點,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這個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在解答這道題目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道題目考查了哪些學過的知識點等。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解答過程,然后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分析。
我們知道,這道題目考查學生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明確將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的數(shù)的問題,用除法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在于明確題目要求行駛1千米用的汽油量,相當于將汽油平均分成份,求每一份的數(shù);當問1升汽油可以行駛多少千米時,相當于將路程平均分成份,求每一份的數(shù)。教師應指出學生分析中的錯誤,并肯定學生分析中正確的地方,切忌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再通過課后相關(guān)題目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易錯題不僅可以應用于計算題目中,同樣也可以應用于幾何題目中。在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中就有一道典型的幾何易錯題:把長26厘米、寬18厘米的長方形紙,從四個角各剪去一個邊長為4厘米的正方形,再折成一個無蓋的長方形紙盒,這個紙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道題考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對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掌握。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地算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從而計算錯誤,所以求解本題中長方體的長、寬、高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在講解這道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分析本題的關(guān)鍵及求解方法。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相對較弱,但動手能力相對較強,所以在學生分析完題目后,教師可以應用幾何畫板對圖形進行動態(tài)展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題目中的長方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綜上所述,易錯題的應用可以夯實學生基礎(chǔ)、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處于高速發(fā)展中,面對小學生解答數(shù)學題時的種種思維誤區(qū),教師要采取張弛有度的措施,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解題方法[3]。不同的知識點有不同的易錯題,所以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問題。教師不僅要分析易錯題的成因,靈活應對學生的各項錯誤,還要采取有效的糾正策略,讓學生知錯、明錯、防錯,充分利用易錯題的有益教學價值,讓教學充滿智慧,讓學生形成高效的解題能力??傊處熑绻梢约皶r捕捉且充分利用易錯題,分析易錯題的形成原因,挖掘易錯題的“精髓”,靈活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就一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張穎.對學生易錯題提前干預的策略研究:以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9(09):26-27.
楊福華.游戲化學習下的小學教學案例設計與應用[D].昆明:云南大學,2015.
魯靜.小學數(shù)學教學“偽生活化”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