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工作關注的重點已經逐漸從單科成績轉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上來.小學是教育的開始,是學生正式接受學校教育的第一個關卡.這一階段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小,所須掌握的知識難度不大,是素質教育改革開展的最佳場所.這一階段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思維的養(yǎng)成、素質的提高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小學英語和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者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本文通過對小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初步探索了小學英語教學與數學教學方法互用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1小學教學現狀
當前小學數學和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教學方法不當的問題,另一個是拓展內容不足的問題.
1.1教學方法不當
我們發(fā)現,當前的小學教學實踐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部分學校和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不注重教學方法,依然采取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學習效率低,教學質量差,還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是不利的.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研究,我們發(fā)現,小學教學中的一些教學方法能夠在多學科中得到應用.這啟示我們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育方法的研究時,不必刻意局限于某一學科,而要站在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以及認知規(guī)律的高度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創(chuàng)造出真正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
1.2拓展內容不足
素質教育的推進帶動了學校培養(yǎng)方案的改動.應試教育下培養(yǎng)出的人才已經無法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展,使得社會對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的需求增加.人們逐漸意識到,比掌握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掌握一種思維方式,提升個人的學科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跨學科的素養(yǎng),具備綜合視野.除此之外,小學階段涉及的書本內容較少,知識較為零散和基礎,這就為教師進行知識拓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提升學生拓展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教會學生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問題.
小學各學科之間的內容其實存在著內在的聯系,通過跨學科的方式進行知識的拓展,既不會給小學生帶來額外的課業(yè)壓力,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也能夠達成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2小學英語教學與數學教學方法互用策略初探
本文主要以小學英語教學和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探究二者之間教學方法互用的策略.
2.1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是一種典型的互動式教學,它實現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經過多年的教學實驗,已經被驗證為一種可以被廣泛推廣的優(yōu)秀教學方法.進行合作學習時先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將學習的單位由整個班級分割為幾個小組,然后布置任務,小組討論,代表展示,教師點評.首先,教師進行課程的導入,在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之后,設置幾個小話題,讓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話題的設置不要過于困難,要讓學生對這一話題有話說,有想法.同時話題要與今天所學的內容聯系緊密,不可跑題.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班內進行巡視,負責紀律并答疑解惑.要讓討論過程緊張有序,發(fā)現那些在討論過程中嬉笑打鬧的行為,要及時制止.討論結束之后,各組派出一個代表發(fā)言,總結組內的觀點.教師可以讓組內成員輪流擔任發(fā)言員,從而實現對每個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當一組觀點陳述完畢后,可以向班內學生詢問,是否有補充和糾正.在學生都發(fā)表完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也能夠對學生整體的思想有大致的掌握.教師要對這些觀點進行簡要的點評,在點評的過程中,要先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肯定和鼓勵,進而指出其缺點和不足,不能上來就對學生進行否定.例如,可以說,“我覺得甲同學的想法非常好,能看出來你是個思路非常靈活的孩子,但是如果能夠再多一些細心和認真就更好了,比如你剛剛說的那些觀點里,老師認為如果再加上某些內容,效果會更好.”小學生正處于人格逐漸成形的階段,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即將步入青春期,自尊心強,此外,教師在他們心中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教師的一句無意識的評價有時甚至能夠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影響,作為小學教師要明白這一點,明白教育工作中蘊含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小組學習將學習任務落實到了每一個個體,能夠顯著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課堂和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人牽著鼻子走,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十分適用.以統(tǒng)計問題為例,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統(tǒng)計的課后作業(yè),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統(tǒng)計問題涉及樣本的選擇、數據的收集以及表格的制作,工程量大且十分煩瑣,是對學生耐力和智力的一次考驗.通過小組分工合作,能夠減少學生的工作量,但也實現了學生對統(tǒng)計流程的了解,可謂一舉多得.小學英語的課文內容大多是以對話的形式呈現的,故也可以安排學生分組,讓其共同編排出日常生活的某一片段,要求語句銜接自然,且合情合理.可兩個人進行對話的編寫,三個人負責練習發(fā)音,并進行表演,還有一人負責點評和審查.合作學習其實也是對學生社交能力的一種鍛煉,學生在和組員進行交流與分工的過程中,既進行了知識地交流,也在無意識地了解一些社交的基本原則.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2游戲教學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讓孩子在充滿樂趣的環(huán)境中學習,是我們教育從業(yè)者畢生的追求.游戲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設計教學游戲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工作.游戲教學法的最終落腳點仍然在“教學”二字上,因此要做到游戲內容與教學內容的完美契合.這一方法不僅在數學教學中較為常見,在小學英語的學習中我們也常常能夠看到它的身影.
在數學課堂上,可以進行計算能力和思維活躍度的比拼.數學考試中,常常出現學生雖然會做題,但是受制于口算能力以及思維速度,導致試卷無法按時完成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思維速度的鍛煉,除了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時間進行限制外,課上組織一些競賽類的小游戲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隨機給出幾道口算題,組織學生進行有序搶答,也可將全班同學分小組進行計算能力的比拼.通過競賽營造激烈的比賽氛圍,學生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看到題就會迅速進入緊張專注的狀態(tài)中.除了口算題,還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大題.大題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等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經常進行大題的練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小游戲可以在課前進行,調動課堂的氣氛,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的積極性提起來.
在英語教學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試著根據課文的情景,揣測人物的情感,品讀錄音,并模仿人物的語氣.比如當課文中的人物不小心摔倒后,朋友看到后對其情況進行詢問時說“I fell down and broke my leg yesterday”.這時的語氣應當是抱怨的,沮喪的,用過于歡快的語調則是不合適的,還要注意重讀“fell down”詞組,來表示對問題的回答.學生想要讓角色扮演更加生動形象,與語句背誦的熟練度也有密切的關系.經常進行這樣的小游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雖然小學階段的測試并未將口語測試納入考核范圍,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很有幫助的.
2.3情景教學
小學知識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日常生活,但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定義對學生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對待這些問題若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背過就行,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理解的.因此可以采取情景教學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較為熟悉的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比如在學習加減法時,可以將抽象的數字轉化為具體的小木棒;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辦一個小市集,進行一些簡單買賣的模擬.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鍛煉了自己的口算能力.相較于讓學生計時完成一頁口算題卡,這樣的方式顯然是更吸引人的.
英語同樣也涉及這樣的問題.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雖然抽象性沒那么強,但是由于它是一門外語,在單詞背誦、語法理解方面,都有可能給學生帶來困難.那么,在單詞的教授和講解的過程中,就同樣可以借助這樣的辦法促使學生更快速的記憶.比如,在學習單詞“book”的時候,可讓學生指著自己的書,并說兩遍“book,book”;在學習“desk”的時候,可指著桌子,并說兩遍“desk,desk”.這樣能夠讓學生逐漸形成一種自覺意識,下次再看到桌子,腦海中就會條件反射地浮現出“desk”這個單詞.這種生活化的場景更容易讓學生進行記憶和理解,與死記硬背比起來,效果更好,印象也更深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那么痛苦.
2.4圖片提問
圖片提問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那些課文中提到但是教室中不便展示的物品來說,圖片提問就成為不二選擇.專注度較差是小學生的共性,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難以做到全程專注,很多同學在聽課的過程中聽著聽著就不自覺地走神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教學中,要不斷對學生的大腦皮層進行刺激,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圖片相較于文本來說,對小學生大腦的刺激性較強,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可以加入一些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中的角色,比如借助動畫片中的角色進行動物名稱的教學.圖片提問的教學方法同樣可以加入數學教學中,比如幾何圖形的認識、人民幣的認識以及鐘表的讀法等,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迅速在腦中對相關概念建立起模型,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結語
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時,應當立足于整體,除了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素養(yǎng)外,還要尋找出能夠普遍應用的教學方法.這不僅對提升當前教學的水平和成效有重大的意義,也能夠促進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引發(fā)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新的感悟和思考.教育工作的任務是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滿足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教育事業(yè)要放眼于未來,不能緊緊盯住眼前的分數,以成績論英雄,而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還要注重教學方法,及時關注教育前沿,更新觀念,對教育教學的新方法進行大膽嘗試.
【參考文獻】
[1]吳瀟云.如何在農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互動中激活學生個性化學習[J].語文課內外,2019(19):97.
[2]張文超.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發(fā)展的教學模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3]李淑芬.小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2020(28):243.
[4]武銀平.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析[J].才智,2020(15):41.
[5]黃興.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方法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20(5):209.
[6]陸瑜.課程協(xié)同,相得益彰:芻議如何用全英文實施小學雙語數學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2019(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