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芳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課程是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通過在學校的教育,促進他們的品德健康優(yōu)良發(fā)展的過程。這對小學生的品德塑造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者們對于小學生品德的塑造也是越來越看重,并將對知識教學的重視轉變到了對思維模式的重視,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教學綜合效率。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技術;小學道德與法治;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140-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curriculum is from the daily lif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rough school education,to promote their moral health and good development proces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hape the moral character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o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hap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and change the emphasis on knowledge teaching to thinking mode,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mode.
【Keywords】Thinking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Application
對于孩子的品德教育是越早越好的,因而小學階段的品德教育對于學生來講是極其重要的。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的設立,就是因此而存在的。然而,現(xiàn)在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的教學情況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象:在公開示范課時課堂是積極熱烈的,反觀常態(tài)課卻是如一潭死水冷冷清清的,教師教得無滋無味,學生學得無樂無趣。這個現(xiàn)象的存在對于真正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來說是相當困難的。改變教育老舊的觀念,植入新的教學思維,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現(xiàn)就成了必然。思維可視化技術的出現(xiàn)很好的解決了教學無味的情況,被越來越重視地運用到教學中去。
1.用思維導圖統(tǒng)領全冊目標,有利于整體把握教材的目標體系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可以先帶領學生將全冊教材的目錄了解一遍,然后總結出本冊教育內(nèi)容是圍繞著哪方面進行編寫的,最后明確該教材的教育主題,教師要圍繞著每一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規(guī)劃課程安排,引領學生開拓思維,與學生共同探究學習內(nèi)容。教師要想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就需要將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滲入到教學當中,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熟悉教材內(nèi)容以及編者的意圖,進一步與學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整體。運用思維導圖來統(tǒng)領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課本的目標,概括教材整體的目標所向,讓學生將教材前后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比如,《道德與法治》這本書是以單元的形式分類的,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思維導圖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對該門課程一目了然,使學生增加對該門學科的學習樂趣,并正確認知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得德法這門學科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抓住小學生活,進一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也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在自學課文當中,將課文中的問題利用思維導圖繪畫出來,并積極與同學和教師溝通,進而提高學習能力。運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也可以讓教師的固有思維有所改變,思維有所創(chuàng)新,使教師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
2.探究中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學生學得更生動
探究性學習在德法學科教學當中應用廣泛,但很少有教師能夠領略其真正內(nèi)涵。一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探究性教學時,只是將討論、辯論、表演等教學形式引入課堂,并沒有讓學生深入思考,使得看似熱鬧、學習氛圍活躍的課堂,實際沒有什么探究性意義。對于小學生而言,探究性的學習德法課才剛剛開始,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可視化技術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繪制圖示來對書本知識進行整理,不斷挖掘教材信息,使學生能夠在理解課程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思考、探究教材內(nèi)容,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樂趣。
比如,在學習“科學技術的喜與憂”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前將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nèi)容通過圖示展示出來;其次,教師可以將本節(jié)課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生活中有很多關于科學技術的運用,如電冰箱、汽車、電腦等等,教師可選擇兩個科學技術,將它們帶給人們喜與憂用思維導圖繪制出來;最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個討論會,以“手機為主題,讓學生共同思考其為人們生活帶來的喜與憂,并探討如何才能處理手機帶來的憂患。將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在探究性課程中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讓學生學得更生動、更有勁頭。
3.思辨時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
對話式的思辨教學方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比較常見,其讓德法課堂更有活力,但由于對話的局限性,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滿意。因此,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將自己思辨的中心思想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這樣教師就很容易了解每個學生思維模式和思考過程,進一步地促進對話式的課堂教學。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倪M行引導,切忌將自己的思維模式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領悟,所有學生都完成之后,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生在進行思維碰撞后,更能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
比如,“網(wǎng)絡連接你我他"這節(jié)課,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互聯(lián)網(wǎng)有利有弊,要讓學生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學習和生活的同時,避免自己被網(wǎng)絡上的消極因素所影響或侵害,這也是品社教學的重點;其次,讓學生以“電腦”為主題探討網(wǎng)絡的“利”與“弊”,利用思維導圖將自己的思辨中心內(nèi)容進行繪制;最后,教師與全體學生共同探究,總結如何正確運用網(wǎng)絡,讓學生從此理智的運用網(wǎng)絡,提高教學效果。思維可視化技術的良好運用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也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本顯得更有樂趣,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強化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力度,是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從小樹立學生良好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對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胡德海.探究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新課程(上),2015(03)
[2]張春玲.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思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U].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