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蕾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課外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語文教材中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實。統(tǒng)編教材倡導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進一步明確了課標落實的指向。本文從統(tǒng)編教材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切入,把握知識與能力要點對接“課外閱讀”;兼顧讀書內(nèi)容與方法兩大核心,落實“課外閱讀”;開展組織與評價活動,持續(xù)“課外閱讀”。
【關(guān)鍵詞】統(tǒng)編教材;課外閱讀;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6-0090-02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it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Chinese textbooks. The overall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dvocates the inclusion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to the teaching plan, which further clarifies the direc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unified textbook, grasps the key points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connec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wo cores of reading content and methods, implem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develops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activities, and continue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Keywords】Compile teaching material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統(tǒng)編語文教材非常注重課外閱讀的積累。如何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并得以落實,是擺在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
一、把握知識與能力要點,對接“課外閱讀”
統(tǒng)編教材建構(gòu)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敖套x”重在精講,“自讀”是讓學生運用“教讀”學到的方法自主閱讀,“課外閱讀”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重點在“教讀”,關(guān)鍵是“自讀”,目標是為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
統(tǒng)編教材一大創(chuàng)新點在于一年級設(shè)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目的與學前教育銜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到了中高年級,幾乎每單元都有“課外閱讀延伸”。而在第四學段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注重“一書一法”,學習讀書方法。課內(nèi)與課外要有對接,如一年級上冊“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第四單元《小松鼠找花生》,對接閱讀科普童話這一知識要點,以及能力要點中會討論讀的要求,針對原有教材課外閱讀的缺失補充了《生病的小魚》《小睡鼠要冬眠》《最后一個蜂群》等科普童話,聚焦知識與能力的要點,實現(xiàn)了內(nèi)容與知識、課內(nèi)與課外的雙軌對接。課外閱讀的落實需要有教材的對接,通過補充課外同類型文章或書籍,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讓讀書成為全家的共同行為,對推動兒童閱讀具有極大作用,同時也推進了全民閱讀。在這樣的閱讀實踐中滲透式、漸進式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兼顧讀書內(nèi)容與方法兩大核心,落實“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自主性更強的閱讀,閱讀方法的運用很重要。當下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多,唯獨不教或者少教讀書方法,導致學生讀書興趣和習慣培養(yǎng)不起來。因此在關(guān)注內(nèi)容的同時,更要兼顧方法,以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方法和習慣。
(一)明晰問題,改變內(nèi)容獨大、方法缺失的偏腳
當前“課外閱讀”教學沒有很好地與常規(guī)教學銜接,停留在對課標的認識層面,或更多關(guān)注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與形式,方法缺失嚴重。主要是閱讀教學方法單一,表現(xiàn)在注重“精讀”,訓練重點是朗讀,甚至是集體朗讀。閱讀教學單刀獨進,各大流派風生水起看似熱鬧,如單元整體閱讀、群文閱讀、組文閱讀、系列閱讀、整本書閱讀等。一方面教師可以隨意脫離教材另搞一套,這說明它離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相距甚遠;另一方面教學時文道不能兼顧,形成了“諸侯割據(jù)”局面。再加上閱讀教學缺乏指導,表現(xiàn)在一些教師認為完成教材任務(wù)已力不從心,根本無法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
(二)有的放矢,給予不同閱讀類型具體的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明晰閱讀重點與指導習得閱讀方法。
其一,引導學生明晰閱讀重點。學生閱讀方法與閱讀重點有著天然聯(lián)系。第一學段閱讀重點是“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第二學段應(yīng)重視敘事性作品的閱讀,要求閱讀中積累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取語言材料。因此,教師要從年段目標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方法與能力。
其二,指導習得閱讀方法。閱讀方法非常重要,默讀與瀏覽都是常見又實用的讀書方法,也是基本閱讀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提高閱讀的速度,豐富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才能為讀書習慣與興趣培養(yǎng)奠定基礎(chǔ)。閱讀方法有竅門,有可操作性,這些竅門和操作性需在平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訓練。
(三)發(fā)現(xiàn)提煉,及時總結(jié)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經(jīng)驗
眾所周知,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
一要給學生提供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是成長中的群體,閱讀方法從一張白紙開始。為此,教師不能過分理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而放棄具體方法的指導。要隨文傳授或訓練必要的閱讀方法,為學生掌握基本閱讀方法提供服務(wù)。
二要尊重完善經(jīng)驗的所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由于個性的差異、成長經(jīng)歷與生活經(jīng)驗的不同,收獲的經(jīng)驗會有明顯的差異。為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閱讀收獲,尤其是閱讀方法上的收獲。
三要提煉總結(jié)學生的經(jīng)驗。當下學生處于海量、便捷且信息獲取先進的閱讀環(huán)境中,會孕育出特有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它們是課外閱讀的創(chuàng)生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提煉,并做好總結(jié)服務(wù)。
三、開展組織與評價活動,持續(xù)“課外閱讀”
“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是統(tǒng)編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以課堂為出發(fā)點,將影響力進行延伸,發(fā)揮活動與評價的推動作用,使課外閱讀持續(xù)進行。
(一)開發(fā)建設(shè)課外閱讀拓展性課程
課堂教學有嚴格的課堂管理,“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不可能全程沿用課堂管理的方法。需要把“課外閱讀”納入校本課程和教師課程開發(fā)與管理的范疇,強化管理,重點抓好活動的組織、管理與評價。
(二)開展組織課外閱讀系列化活動
“沒有活動就沒有活力。”有效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尤為重要。如:通過親子閱讀、班級讀書會,創(chuàng)設(shè)良好閱讀氛圍;借助成果展示與評比,提升學生成就感;開展年級或全校性的大型閱讀專題活動,引進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等,使課外閱讀系列化,以“活動”營造“活力”。
(三)開辟運用課外閱讀整合式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關(guān)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也要關(guān)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這幾點涉及課外閱讀的基本方面,是教學中應(yīng)當關(guān)注的,同時也可以細化為閱讀評價指標的幾個維度。
“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通過課程建構(gòu)使學生的能力實現(xiàn)由認知向?qū)嵺`、向自主閱讀的轉(zhuǎn)換,實現(xiàn)教向?qū)W的轉(zhuǎn)化。“教讀、自讀、課外閱讀”呈現(xiàn)了轉(zhuǎn)化的整體思維,由“教讀”的認知、得法,到“自讀”的嘗試、實踐,再到“課外閱讀”的運用、熟練,三位一體課程自然銜接、層層推進,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3]傅登順.部編教材“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的教學新對策[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7(07).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