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工作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政治認識、理性認識、法治觀念認識以及公共參與方面的教學工作,高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水平以及思想政治素質,應用有效策略完善政治教學工作。本文就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
公民的素質體現(xiàn)了國家的文明程度,同時決定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公民的核心素養(yǎng)是國家地位以及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體現(xiàn)和關鍵因素。在當下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高中政治教學要以此作為教學目的不斷改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具備良好政治素養(yǎng)的公民積極實施政治教學工作。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學理念的執(zhí)行,教育價值觀念引導了教書育人的行為。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升政治認識
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重點,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適應社會能力,并且輔助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時代精神,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與社會共同發(fā)展,這是政治教學工作的基礎也是前提條件,讓學生產生政治認同感。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育逐漸成熟,如果要有效展開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識,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那么需要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升政治認識,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能夠走進正確的學習道路。而教師在展開教學工作過程,需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確保教學情境真實、開放、包容,比如:可以創(chuàng)設政治情境、社會情境、思想情境等,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下提升政治認識,教師可以針對時事熱點新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1]。
例如:在高一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第二節(ji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教學中,可以結合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的思政課《師說》,此節(jié)目緊密圍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全國高校思政會議講話精神,以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民族復興偉大使命擔當?shù)男聲r代人才、以立德樹人為基本宗旨,融合新媒體技術,將思政課程從課堂轉變?yōu)殡娨暪?jié)目現(xiàn)場。在第二季的節(jié)目中也是以課堂互動的節(jié)目形式,結合“我和我的祖國”的主題,邀請思政教師為主講人,再邀請幾位課代表、媒體觀察員以及高校學生參與錄制,節(jié)目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無時無刻不振奮人心、感染靈魂。高中學生通過觀看這類節(jié)目,能夠真正了解到何為初心,何為使命,應該樹立怎樣的愛國情懷,如何在美好的青春時光中為國奮斗,并深入了解到當前的大學校園中師姐師兄是如何為之努力的,有優(yōu)秀的先例鼓舞與激勵著高中學生,讓高中生通過觀看節(jié)目體會自身使命感,并為之努力,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二、完善教學模式,提高理性認知
高中政治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利用理性思維分析和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由于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晦澀,學生如果要真正地了解和理解教材內容,那么比較困難,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
首先,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學習,并且深入探索知識,進而可以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以及輔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政治知識;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積極地引導和正確的指導,給予學生耐心和關注。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師作為主導,并將學生作為主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夠與學生共發(fā)展共進步[2];
再次,在教學工作中,要緊密融合時事政治熱點新聞。高中政治教材內容自身具備鮮明的特點,需要與國家社會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形勢緊密結合,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將教材中的時事政治熱點新聞緊密結合,讓學生通過所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分析和討論時事熱點新聞中,進而可以培養(yǎng)并鍛煉學生的政治認識,并且輔助學生更好地明確時事政治熱點新聞所表達的政治思想,加強鞏固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從而可以提高理性認知;
最后,應用信息化技術以及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工作。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化技術以及多媒體設備實施高中政治教學工作,從而可以從多角度、多方位展示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輔助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內容[3]。
例如:在部編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搜集網(wǎng)絡素材,以國家取得的經濟成就、政治成就、文化成就以及社會成就為主題,讓學生通過一幅幅圖片、一串串的數(shù)據(jù)、一幀幀的視頻等感受祖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的農業(yè)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生產,工業(yè)生產總值屢創(chuàng)新高,諸多技術由落后轉變?yōu)槭澜缦冗M行列,對外貿易也逐步擴大,并且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不斷刷新西方國家對我國的認知。通過這樣真實的數(shù)據(jù)、案例等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為之驕傲。
三、展開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法制觀念認識
通過分析調查可以得知,青少年違法犯罪率在逐漸提高,并且青少年的年齡逐漸傾向低齡化,對于這一現(xiàn)象需要得到關注和重視,這一問題也是極其嚴重的問題。
我國公民法制觀念認識比較淡薄,這體現(xiàn)了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情況,同時也反映了國家的文明程度。青少年一代是我國未來的中堅力量,青少年的綜合素質關系到了國家未來的建設和發(fā)展[4]。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法制觀念認識,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極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實施,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認識:
首先,搜索教學素材,分析探討實施熱點。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搜索學習素材,主要包括一些新聞資料等,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新聞事件等都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素材,通過整合優(yōu)化能夠應用到教學中去。在學生獨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對于資料的分析和考慮中,這有利于了解當下國家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并且對于新聞事件可以表達自己的認識[5];
其次,展開辯論比賽。在教學中,根據(jù)某一論點和議題或者在學習中產生的疑惑或者問題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生活,并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學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辯證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極為重要的;
再次,在教學中學校方面可以邀請司法部門、執(zhí)法部門比如:法院人員、派出所人員等到學校展開法制宣傳活動,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法治觀念的認識;
最后,展開法律知識比賽。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辯論主題,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政治知識進行辯論,通過比賽,學生對于法制觀念認識會更加深刻,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6]。
例如:在部編版高中政治《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尊重知識產權》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那么教師可以實施辯論比賽,而辯論比賽的主題為保護知識產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讓學生通過深刻掌握知識產權相關知識進行辯論比賽,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能夠通過應用自身所掌握知識進行辯論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學習成就感和學習體驗感,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靈活展開教學工作,注重公共參與
教學工作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作用才可以正常有效地開展和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學要求課堂教學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加強互動,在教學中還需要做好教學工作的引導、問題的討論、學習方式方法的掌握、知識的練習以及探索等。因此,需要教師與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增進情感溝通交流,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積極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而最終能夠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應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展開教學工作,注重公共參與,這對于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政治學習,通過靈活展開教學工作,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7]。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工作中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學生要做與學習相關的事情,不能脫離教學的宗旨,而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分析討論問題以及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能夠體會、感悟高中政治知識所產生的作用和價值,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從而學生的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結束語
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政治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需要應用有效地策略健全并完善高中政治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升政治認識、完善教學模式,提高理性認知,展開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觀念認識,靈活展開教學工作,注重公共參與,以此逐漸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果,輔助學生逐漸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從而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作出必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濤.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東西南北:教育,2019(16).
[2] 姜書野.淺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
[3]朱開群.“深度學習”觀映照下的思想政治課深度教學--基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28).
[4]李祖布,汪彥君.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的轉變[J].教學與管理,2018(1).
[5]劉銘劍.營造合適教學空間,培育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6).
[6]余婭.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基于重慶市A中學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調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6).
[7]安斯科.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案例選擇與應用[J].才智,2017(8).
32815019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