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元
摘? 要:朗讀是語文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朗讀能讓學生感知文章中蘊含的精神內涵,讓學生內心受到感染和熏陶,無形中培養(yǎng)其人文品質,豐富其內心世界,促使其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等問題,導致學生的朗讀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實現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提出了朗讀教學的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應對策略
朗讀是增強閱讀效果、給予學生良好學習體驗、升華其思想情操的主要方法,通過有效的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幫助學生累積素材、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然而就當下朗讀教學的情況來看,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方法、豐富朗讀內容,全面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對問題
1.學生朗讀時間有限
我國當下小學語文的朗讀時間僅停留在早自習階段,導致學生朗讀時間十分有限,難以深度感知文章的內涵,其所學的知識難以內化,學生的朗讀水平仍然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2.教師朗讀教學方式偏差
朗讀教學深受廣大語文教師的青睞,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能夠做到游刃有余進行閱讀教學,但是對于朗讀教學的認知上還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其在教學中出現一系列不正確做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教師在朗讀前沒有指導學生預習文章的生詞,沒有傳授學生有效的朗讀方法,導致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存在一定障礙,其次是在朗讀教學中,用默讀代替朗讀,用默讀的形式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學生難以深度感知文章內涵。最后,朗讀教學活動缺乏合理的設計,缺乏朗讀氛圍的營造,學生沒有體驗到朗讀的內涵和樂趣,仍是將知識點的學習作為朗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應對策略
1.增強朗讀教學的重視度,擴增朗讀時間
針對小學生朗讀時間有限的現狀,需要教師拓展朗讀陣地,增加朗讀時間,除去早自習外,還需要教師在課中課后引導學生朗讀,讓朗讀成為和字詞、寫作等同的地位。
2.開展多元化朗讀活動,豐富朗讀形式
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應該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作為基礎,教師要盡可能多的開展一些和朗讀有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來自文章的熏陶,慢慢感受這些作品的趣味,培養(yǎng)出他們的朗讀興趣,提升他們的朗讀能力。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開展一次課外朗讀大賽,讓同學們挑一些課外作品中喜歡的片段,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朗讀、誦讀,并讓他們能夠在朗誦練習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初步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朗讀《滿江紅》讓學生體會岳飛那種壯志難酬的悲涼情感,朗讀《論語》,讓學生洞悉為人處世的準則。小學朗讀材料眾多,開展活動的形式也多,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而且多開展這類活動,能讓學生的參與意識顯著增強。其次,教師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文章,而是要對文章背景、作者生平進行全方位品讀,拓展學生的眼界,比如在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的朗讀中,老師首先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下詩文的背景故事,給學生講解一些龔自珍的人物生平,讓學生體會到龔自珍憂國憂民的情感,讓學生也能帶著這股豪情進入朗讀中,極大地豐富學生的人文感知,無形中提升其朗讀水平。
3.借助于多媒體手段,營造朗讀氛圍
多媒體給語文朗讀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格局,多媒體輔助下的朗讀教學模式更傾向于動態(tài)化、直觀化,可以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感受,給予學生良好的朗誦體驗感,能有效增強學生朗讀的趣味性。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朗讀作品,教師可以充分挖掘這些內容,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其進行展示,營造朗讀氛圍,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yǎng)其賞析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對文本內容進行講解,豐富朗讀形式。例如在《江南春》的朗讀教學中,全詩主要是煙雨朦朧的江南春景,呈現出一種深邃悠遠的意境,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只能憑借自己想象“千里鶯啼,水村山郭”的景色,無法感同身受,而借助于多媒體,教師可以將含蓄生動的景觀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對詩文中“煙雨樓臺”等詞語有了直觀和感性的認識,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其次,小學語文課本中包含了眾多優(yōu)秀的朗讀文本,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這些文本進行細致講解,給學生營造出優(yōu)美的朗讀環(huán)境,展示文本的意境,給予學生極強的主觀體驗,比如在四年級《暮江吟》的教學中,詩中不但有優(yōu)美的圖像美,還有意境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殘陽”“瑟江”這些畫面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些意象營造的意境,然后再引導全班同學進行大聲地朗讀,深刻體會到詩中壯闊的自然風光,學會品析詩文,學會感知文章的內涵,進而有效實現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結語
朗讀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教師從每一堂課中吸取經驗,從對課本提出的教學要求進行備課,到課程中的實際教學,再到課后的復習練習,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老師認真對待,在課程結束后,注重對教學的總結,找到自身教學的不足之處,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實施有效的朗讀教學引導,就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策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朗讀活動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度感知,構建出高效的朗讀課堂。
參考文獻:
[1]盧文明.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學苑教育,2020(14):46.
[2]任西慧.淺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3):122.
[3]楊小春.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新課程,2021(03):139.
251050170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