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自己的所學,談了有關寫作的幾個問題。對初學寫作尤其是在校學生的寫作,很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文章;寫作;材料;主題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137-02
【本文著錄格式】任向東.關于學生寫作的幾點看法[J].課外語文,2021,20(04):137-138.
關于學生寫作的話題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歷來論述頗多。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今天“老生常談”,也來談談這個問題。有關寫作的話題內容多、范圍廣,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此,僅就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寫作是一件復雜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艱苦勞動
寫作是在創(chuàng)造精神產品,它比一般產品的生產更具復雜性。人們把寫作過程稱為“創(chuàng)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活的原料經過創(chuàng)作者選擇、加工、提煉,轉化為藝術的產品,即由生活之花,釀成藝術之蜜。要實現這種轉變,不僅需要豐富的生活素材,還必須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作者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創(chuàng)作“精神產品”不會一蹴而就,更不能輕易完成。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創(chuàng)作,是你一切精力的高度緊張的結果。這也是生活的智慧、技巧和藝術?!蔽遗e兩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都t樓夢》蜚聲海內外,歷來膾炙人口,深受讀者喜愛。為了創(chuàng)作,曹雪芹嘔心瀝血,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困境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遺憾的是“任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未能完成就溘然離世了!僅僅寫完了八十回?!逗鬂h書·張衡傳》記載,張衡寫作《二京賦》用了十年時間:“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賦》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睂懽鬟^程之艱辛、用時之長可想而知!因此,認為寫作可以不費氣力、不費心血,是不符合寫作規(guī)律的。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是寫作者苦心孤詣艱苦努力的結果。
二、要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文章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寫文章就是對生活的觀察、分析和表現。魯迅先生說:“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泵┒芟壬仓赋?,學寫作,技巧方面的問題固然不可不學,但尤其不能不下苦功夫的“是在觀察力的養(yǎng)成”。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把“觀察,觀察,觀察”寫在實驗室的墻壁上,作為自己從事科學研究的座右銘。宋代詩人道潛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五月仲夏臨平山下水邊美好的自然風光。“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弊髡咄ㄟ^細致入微的觀察,寫出了富于情趣,生活氣息濃郁的好詩。一方面表現大自然景色如詩如畫、充滿生機和活力,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逍遙自在、豁然閑適的心態(tài)?!逗商猎律反蠹叶际煜?,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都很經典?!扒壅鄣暮商辽厦?,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蔽覀冑潎@朱自清筆法的高超,更贊嘆朱自清細致入微的觀察。作者按照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從上到下,先寫滿眼茂密的荷葉、多姿多態(tài)的荷花,再寫縷縷的荷香。通過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用恰當的比喻描繪它們的神韻。把荷葉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即使時斷時續(xù)、轉瞬即逝、不易察覺的“縷縷荷香”也沒逃過作者的觀察。運用通感修辭手法把它比作“仿佛遠處渺茫的歌聲似的”。作者用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把“月下”荷塘的美景呈現在我們面前。同樣,描寫“月色”的文字也非常優(yōu)美?!霸鹿馊缌魉话悖o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月色,本來是看不見摸不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但作者觀察細致,并表現了出來。先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荷葉上的景色,用“瀉”“浮”“洗”“籠”等動詞,寫出了迷人的夢境一般的幻境。運用靜態(tài)動寫,把畫面寫活了。正所謂“狀難狀之景,述難述之情”,極具藝術表現力。散文作家劉白羽的《長江三日》是這樣寫成的,作者說:“我寫《長江三日》就是記了三天的日記,但那三天三夜,我把全部生命都傾注于對長江的觀察、探索、思考中。人家睡覺,我深夜起來觀察。長江夜晚的美,很少有人寫?!保ā秳?chuàng)作積累》)。難怪俄羅斯作家契訶夫認為,觀察是創(chuàng)作才能的首要因素,他要求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
三、要寫真情實感
最打動人的是感情。文學作品也一樣,只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法國狄德羅說過:“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也不可能打動人心?!钡聡骷腋璧乱策@樣認為:“沒有感情也就沒有真正的藝術。”當我們讀到充滿感情的文章或段落時,心靈也會受到很大的震動,產生強烈的共鳴。我們不妨看看《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小姑告別的對話情景:“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边@幾句對話,盡管劉蘭芝一直在強掩悲痛,在焦母面前沒有流過一滴淚,非常堅強。但當她看到小姑子時,內心的壓抑、悲傷、委屈再也抑制不住,淚水瞬間迸發(fā)出來,“淚落連珠子”。劉蘭芝為什么此時此刻難掩心中委屈?因為她從自己身上看到了同為女人的小姑子將來的結局!她很清楚,自己如此有教養(yǎng)、如此勤勞、如此孝順、如此忍辱負重、如此委屈遷就仍落得被驅遣的下場,自然會想到小姑子將來的結局,怎能不令她痛斷肝腸呢!短短的幾句話,不經意間的表情、動作的變化,表現了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作品的主題得到深化,對讀者產生強烈的震撼和巨大的教育作用!再如,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這是一篇質樸感人的散文,是老舍先生為懷念已過世的母親而作?!懊糠杲拥郊倚?,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币贿B四個“怕”字,把害怕失去母親的恐懼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其情之深之誠,令人動容。再:“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yǎng)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老舍先生對母親的懷念、感激、內疚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