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讓學生充分把握語言文字的內涵,并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記憶、加工、表達、運用,進而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語言之美,深度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F(xiàn)從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入手,淺談當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文字運用;語文素養(yǎng);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043-02
【本文著錄格式】黃秋鴻.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J].課外語文,2021,20(04):43-44.
在小學語文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以更好地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斷發(fā)展。但當前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記憶機械,對語言文字內涵理解比較空泛、語言文字運用不當?shù)葐栴},因此,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探索的一項重點。
一、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語言是我們獲取信息、溝通交流、有效表達的一項重要工具,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水平將直接關乎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小學階段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基礎,有效推進課程教學進程。
首先,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學習語文的渠道是多元的。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重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機械模仿心理,還有很多學生會缺乏學習自覺性,單純圍繞課堂而學習語言知識,這樣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就難以獲得突破性發(fā)展。如果教師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可以深度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家庭、社會等多個渠道都能夠積極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其次,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多門學科知識的學習。語文是學生其他課程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很多知識的學習都需要以基本的語言理解能力為基礎。以數(shù)學學習為例,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不能夠讀懂題意并有效提取關鍵信息,就會影響學生解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著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這對于學生多門學科的學習都有很好的推動作用,能夠為學生未來的探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僅要從字面上對其加強理解和記憶,更能夠在思想、品德、心理、意志等多方面對學生產生多重影響。小學階段教師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對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養(yǎng)成及自主學習探索都有重要推動作用。以課外閱讀為例,小學生掌握了語言文字的內涵之后,就會自主挑選很多有益課外讀物來開展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夠受到多方面知識的熏陶。
二、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的對策分析
學生接觸、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一個動態(tài)化學習的過程,需要調動他們多個感官共同參與進來,最后使學生可以不斷內化,并進行有效輸出,而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等則會整合為學生自身認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引導學生樹立基本的信息識別與獲取意識
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養(yǎng)成,首先需要以對文字的識別為基礎,無論是在閱讀還是對話的過程中,都要學生先能夠識別語言,并對其中的信息進行有效獲取,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完成語言文字的提取。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都存在識別獲取信息能力較弱的問題。讓學生閱讀一篇文字,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識其中的漢字,但是對于文字的意義,學生常常理解不清。首先,學生要能夠識別文本或聲音中出現(xiàn)了哪些文字,接著還需要大腦積極參與,對其中的有效信息進行獲取。
如下面這句話:這個院子雖然比較小,位置也不是很好,但是院子的結構方方正正,每個房間都很朝陽,我很喜歡。在這句話中既講到了院子的缺點,又講到了院子的優(yōu)點,但是重點是后邊我很喜歡,所以學生在對文字信息進行識別和獲取的過程中,要能夠有效區(qū)分其中的主次順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
(二)結合上下文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語言文字
學生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向學生剖析很多文字的意思,但是當把文字放置到具體的語境之中,還需要學生自己來分析和判斷,所以讓學生們感知和理解文本不能依靠講解,而是要結合上下文有效推進。因此,讓學生記憶一些文字或組詞的含義,都只是為了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以“照”這個字為例,我們可以向學生解釋照的多重含義,如照射;對著鏡子或其他反光東西看自己的影子,照鏡子;還有拍攝的意思,如照相;另外還有執(zhí)照、照顧、通知、比照等多個方面的含義。課堂上教師講解得越多,只會讓學生頭腦中更加混亂,要想培養(yǎng)學生直觀的文字感知能力,我們就要讓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詞義??梢耘e兩個簡單的例子:“日照這座城市很美”;“日照香爐生紫煙”。兩句話都用到了“照”,而第一個是一個地名——日照;第二個“照”則是照耀的意思,結合學生的常識,讓學生們來理解和記憶文字,就可以使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快速發(fā)展。另外,還可以再讓學生們試著結合其他的意義來舉一下例子,進行開放性的學習,這樣學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就能夠循序提升。學生接觸的文本越多,學生思考就會越深入,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就能越準確。
(三)有選擇的記憶和輸出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意識
對于既定的語言文字材料,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學生很難形成深刻印象,對于其中的一些精華性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理解記憶并嘗試進行輸出加工,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理解和運用。還是以“日照香爐生紫煙”這句為例,其中出現(xiàn)了“爐”和“煙”這兩個相同偏旁的字。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字形來記憶字音,理解字義,讓學生學會有區(qū)別地記憶,這樣就能更容易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認知結構。以后再出現(xiàn)類似的字,像燒、烤、煤、烽等字,學生也能夠試著去推測其含義,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在頭腦中進行記憶和加工,為運用輸出奠定基礎。同時,這本身也是對前面學過的知識的一次應用過程,語言文字的應用在學生頭腦中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對語言文字的記憶和輸出還體現(xiàn)在大段文字之中,如在課文學習或者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碰到大段優(yōu)美的文字,對于這類文字教師都要要求學生熟練記憶。背誦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優(yōu)秀文本要能夠做到無差別背誦,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記憶力,更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意識,為個性化語言輸出奠定扎實基礎。
(四)讀寫結合讓學生嘗試自主組織和表達
語言文字的組織和表達是學生一直都在嘗試的一件事情,在沒有開展正式的語文課程學習之前,學生已經進行了很多這方面的嘗試。從出生開始,對于漢語的聆聽和模仿,幫助他們初步掌握語法結構,而如何更好地進行格式、順序、長短、句式、感情基調等方面的加工,則是我們在學校教學中需要訓練的一個重點。在陳述一段語言材料時,我們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把它的意義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對材料的組織和加工,要學會使平滑的文字,更具張力時,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信息,用陳述的語言表明態(tài)度。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以有效的識別、充分的理解、準確的記憶、有效的組織作為基礎,最后學生才能夠流暢地表達。
在教學中,我們通常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來完成這個過程,首先結合需要閱讀的文本,教師要求學生對其進行有效的理解記憶,在此基礎之上,要強化學生的文本輸出意識,讓學生們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一下文本的內容,對文本的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等進行一些評析,還可以鼓勵學生仿照課文來寫一篇類似的文本。另外,還可以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表述這個故事,盡可能地調動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學習,小組互動的過程中可以給他們一個良性的競爭環(huán)境,這比讓學生單獨訓練取得的效果更好。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要具備長遠性發(fā)展意識,幫助學生打牢基礎,讓學生養(yǎng)成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意識,接著立足詞語、文本閱讀、讀寫表達等過程,循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以自主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方式,兼顧學生學習個性,鼓勵學生積極進步,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章芳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巧抓語用點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2).
[2]高惠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生閱讀教學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8(52).
[3]郭云林.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幾點做法[J].新課程(中),2018(3).
作者簡介:黃秋鴻,女,1973年生,漳州龍海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