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對于學生提出的要求不僅是要掌握初中階段的學科知識,更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重視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初中階段是學生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而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到學習中,可以培養(yǎng)班級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成長道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從根源上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內(nèi)容。文章旨在分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究實踐
將教育與生活進行緊密聯(lián)系,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初中階段的所有學科中都很適用。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主要強調(diào)將課程與生活化相結合,法治來源于社會生活,而道德來源于自身素質(zhì),都在強調(diào)生活與教學之間的緊密關系,只有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相聯(lián)系,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更加注重情感體驗,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從而促進法治社會的發(fā)展。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為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平臺。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生活中進行學習的探索,從生活中獲取知識靈感,最終使學科知識在生活教學中得到升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該與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的發(fā)展。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變化,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滲透可以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學生將原本枯燥難懂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建設當中。因此,生活化教學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當?shù)赖屡c法治與生活有機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教學內(nèi)容,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與法治意識,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一)有利于發(fā)揮德育功能作用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思想是要在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偉大新青年。利于強調(diào)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初中生的未來做好道德規(guī)劃,在德育教育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對學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學生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夠仔細觀察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以及提高動手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總結生活經(jīng)驗,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從而有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由于學生間個體差異很大,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各種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
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育人,要求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將教學回歸于生活??梢愿玫卮龠M學生發(fā)展,更好地立足于社會生活當中,初中生的身心尚未成熟,一些做法和決定具有一定的錯誤性,沒有很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變成社會需要的全面型發(fā)展人才。讓生活與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現(xiàn)狀
(一)學生缺少課堂學習興趣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并沒有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而是將學習的重點放在了其他學科上。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過多關注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升學問題。并沒有將太多的精力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設中。而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學生們進行大量的知識點記憶,老師只是一味地進行自我講解,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記憶力水平降低,對知識點的理解尚淺。沒有將生活化教學滲透到課程當中。無法讓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學科知識共鳴,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降低,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提出與發(fā)展,大部分教師都積極地轉(zhuǎn)變了教育觀念。為了使教學質(zhì)量與教學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許多教師作出了相應的教學形式改變。但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根深蒂固,導致部分教師教學觀念依舊落后,無法拉近師生間的感情。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來講,只是依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則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失去趣味性,從而導致學生對課堂以及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由于教師過度依賴教材講解,導致生活化情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性不強,造成生活化經(jīng)驗的缺乏,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過程過于形式化
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老師認為只要將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引入到教學中,再讓學生進行討論,就可以使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但由于選取的案例不夠貼切,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不夠,所以導致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活動過于片面性,大多以形式主義為主,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為達目的而進行教學。這樣不但使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知識,而且很難進行生活實際拓展,對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也無法用理論性知識解答,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降低。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知識內(nèi)容較大,且內(nèi)容復雜,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加強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不能將課程教學的講解只停留在書本表面,還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將生活化滲透到教學當中。這時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在課程講解之前對教案進行精心設計。例如,學習七年級上冊《做更好的自己》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對自己做出評價。并在討論中交流自己的優(yōu)點以及不足,尋找自己的先進案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在分享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生活以及學習中更加充滿自信,增加對自己的自我認識能力。同時,在談到學生缺點以及不足時,教師要對其進行尊重以及鼓勵。讓學生正確對待自身優(yōu)點以及缺點,從中可以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二者間的關系,從而做更好的自己。
(二)教師以身作則,提高自身道德素質(zhì)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完善自我。所以。在進行知識的教導過程中,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做到以身作則。由于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模仿性,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將影響學生的判斷。所以要想做到高質(zhì)量的教學,就必須為學生做良好的榜樣,讓學生信服自己。由于生活和學習都在學校,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很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教師不僅要擁有很強的專業(yè)能力水平,還要有很高的道德文化素養(yǎng)。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道德品行,通過不斷完善自身道德素質(zhì)為學生樹立榜樣。比如,在七年級上冊講解《師生情誼》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親切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師生間的感情,將日常生活中的師生關系帶入到教學中。既要教授學生理論性知識,又要認真傾聽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想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將真實案例融入課堂教學中
一切教學都來自生活實際,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來說,將其與生活相融合,可以一定程度上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的深刻含義。在課程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真實案例導入教學素材中,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將自己帶入到情境之中,在課堂學習當中做到身臨其境。例如,在講解八年級上冊一單元第二課《合理利用網(wǎng)絡時》時,老師可以分析現(xiàn)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利弊,在講解過程中,要進行真實案例的列舉。讓學生在良莠不齊的信息時代中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qū)分網(wǎng)絡世界中的各類信息。例如將網(wǎng)貸的真實危害以及嚴重性告訴給學生,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過程中要遵循相關法律,進行合理科學的利用。通過這樣的真實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法治的力量。
(四)利用多媒體引入生活化教學
在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重點教學,將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放映。不僅可以深化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通過影音圖片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從而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與其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在學習《人民當家做主》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找到一些關于法律知識的教學視頻,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讓學生真正了解到人民當家做主的好處以及重要意義。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法制類型的節(jié)目。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生活化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當家作主的意識,增強法律意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初中階段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想要提高教學模式的高效性,就需要教師積極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做到以身作則。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將真實案例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建立健全學生的完整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中,還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更好地發(fā)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在方方面面進行創(chuàng)新與調(diào)整,從而實現(xiàn)學生高水平的德育教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培養(yǎng)新青年。
參考文獻:
[1]連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80-81.
[2]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4):134-135.
[3]施玉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4):125.
[4]莊蕓.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46).
作者簡介:
柳博,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柳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