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將在深入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一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際案例,詳細論述以生活化為蹊徑,建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建構策略
一、 引言
無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還是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思想,無不彰顯著生活與教育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將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融“生活即教育”思想,或“教育即生活”思想于教學過程中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不僅如此,將課堂教學生活化,還有助于建構高效課堂。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旨在塑造初中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引領初中學生學法、知法、用法的課程,其內容與初中學生的實際生活休戚相關。因此,為了著力建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合情合景地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下面筆者將結合一些典型的案例,詳細論述以生活化為蹊徑,建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一些有效策略。
二、 教學生活化,課堂高效化
課前導入、新知呈現(xiàn)、理解運用、拓展延伸、教學評價以及作業(yè)設計等,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要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那么,教師就必須要以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采取一些生活化的策略,具體如下。
(一)課前導入生活化
課前導入,是一節(jié)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課前導入,既能夠將學生的思緒從“四面八方”統(tǒng)一到課堂中來,也能夠迅速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火”,觸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為高效課堂的建構奠定堅實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將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生活化。
“悄悄變化的我”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青春的邀約”這一課中的一框內容。在教學這一框內容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并由此導入了新課。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青春,是一份特殊的邀約,是一種美麗的“遇見”。在青春期,我們不僅會“遇見”身體的各種變化,也會“遇見”心理的各種困惑?!白兓币埠茫袄Щ蟆币擦T,都是青春“花蕾”綻放的標志。今天,就讓我們正視身體的“變化”與心理的“困惑”,共赴一場青春的邀約。
顯然,教師簡短且精彩的導語不僅創(chuàng)設了一幅逼真的“青春的情景圖”,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本框內容的濃厚興趣。
(二)新知呈現(xiàn)生活化
于教師而言,新知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是他們向學生展示新知內涵的一扇窗口;對學生來說,新知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是他們自主探究新知內容的一個起點。在新知呈現(xiàn)過程中,教師要本著讓學生透過多姿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管窺新知識的原則,以此啟迪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生活中拓寬視野、在生活中豐富知識以及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等。
比如說,在教學部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第三課“公民權利”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向學生呈現(xiàn)“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一知識點,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該教學情景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農村村委會班子換屆選舉的場面。年滿18周歲的每一位村民不僅具有選擇權,還具有被選舉權。村委會班子,是農村發(fā)展的領頭羊。因此,每一位村民都會在選舉村委會班子的過程中,投上自己寶貴神圣的一票。
盡管有部分學生對于“村委會換屆選舉”不甚了解,但是,透過“村委會換屆選舉”的教學情景,不僅能夠讓學生全面了解“村委會換屆選舉”的流程與意義,還能夠讓學生更為清晰、具體、準確地理解“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內涵與意義。
(三)鞏固運用生活化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實效性,“趁熱打鐵”式的鞏固運用不可或缺。通過“趁熱打鐵”式的鞏固運用,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全面、更加透徹、更加深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也會“水漲船高”。毫無疑問,在課堂教學中鞏固運用相關知識,必須要基于一些課堂教學活動。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并鞏固運用相關知識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依據(jù)相關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合情合景地將鞏固運用課堂教學活動生活化。
“依法納稅”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公民的基本義務”這一課中的一部分知識。在學生對“依法納稅”這一知識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筆者設計了一項鞏固運用活動,即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交流稅收資金的用途有哪些?通過各小組深入討論,梳理了一些關于稅收資金用途,諸如,利用稅收資金,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利用稅收資金,發(fā)展義務教育;利用稅收資金,建設基礎設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以及利用稅收資金,實施社會救濟與社會保險等。
當學生對稅收資金的用途有了清晰明確的認識之后,他們就會懂得依法納稅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一顆“依法納稅”的種子也會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他們會將“依法納稅”作為一項神圣的義務與使命。
(四)拓展延伸生活化
拓展延伸,是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有效地拓展延伸,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相關知識,還能夠更寬幅度地運用相關知識。有效地拓展延伸,同樣也離不開有趣且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知識本就源自生活,因此,在拓展與延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想方設法引領學生在生活中拓展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知識,即將拓展延伸活動生活化。
以教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筆者設計了一項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即“小小辯論會”?!靶⌒∞q論會”正方的觀點是“生活需要法律”,反方的觀點是“生活不需要法律”。當然,為了確保“小小辯論會”高質量地開展,筆者曾以“預習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了一些案例資料。這一切,都是筆者引領學生拓展延伸這部分知識的一些具體做法。在“小小辯論會”上,正反雙方圍繞辯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正所謂“理越辯越明”,通過激烈的辯論,每一位學生都充分地認識到了法律的重要性。
在此項生活化的拓展延伸活動中,學生不僅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了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和諧、有序、幸福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還在潛移默化之中樹立了法律意識,增強了法治觀念。
(五)教學評價生活化
教師的有效教學,不僅要依靠言簡意賅、入木三分的講解,還要憑借及時有效、形式多元的評價。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教師既可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也可以撥正學生的學習方向;既可以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獲得成就感,還可以讓學生從失敗的沮喪中重獲自信心;既可以調控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也可以營造課堂教學的氛圍。可見,教學評價同樣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正因為如此,為了更為有效地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師也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將教學評價生活化,借此著力提升教學評價的實效性,進而更好地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各種作用。教學評價的生活化,是指將教學評價的實施過程看作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建構的一種生活。
比如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時,教師既要本著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發(fā)展之目的,制訂具體的、細致的、科學的、多維的評價標準,也要本著全方位、多角度評價學生實際表現(xiàn)之目的,將評價主體多元化,還要本著高效化、公正化之目的將教學評價的方式多樣化。當然,無論是評價標準的制訂,還是評價主體的確定,抑或是評價方式的選擇,都必須要緊緊圍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目標。
多維的評價標準也好,多元的評價主體也罷,多樣的評價方式亦然,都能夠使得評價的過程更加精準,評價的效果更加顯著。
(六)作業(yè)設計生活化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作業(yè)是教師引領學生課后復習知識、運用知識的一種行動指南。讓學生在生活中遵守公德、遵紀守法,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
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也必須要本著生活化的原則,引領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用“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用“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
以教學部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法律保障生活”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引領學生及時復習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項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即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產生方式、實施手段以及調整對象和范圍”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分析“法律、道德和校紀校規(guī)”有哪些異同之處?通過完成此項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學生就會明白在“產生方式”方面,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道德是自發(fā)形成的,校紀校規(guī)是學校制定的;在“實施手段”方面,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道德是靠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信念自覺遵守的,校紀校規(guī)則是或靠學生自覺遵守,或靠學校、教師批評教育全面落實;在“調整對象和范圍”方面,法律和道德均面向全體社會成員,而校紀校規(guī)只面向學校的全體師生。
反觀此項作業(yè),其中的“法律、道德與校紀校規(guī)”,都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橫向對比“法律、道德與校紀校規(guī)”三者之間的異同之處,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吸收內化這部分知識,也有助于進一步建構高效的課堂。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融“生活即教育”思想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能夠將各種高大上的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變得更加接地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濃厚興趣,也能夠著力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效性。當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濃厚了、實效提升了之后,建構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必然也就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立足于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生的道德品質、法律意識等都可以得到節(jié)節(jié)攀升。與此同時,在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的涵養(yǎng)下,每一位初中學生在未來必定也會成長為肩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張國綱.淺析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9(13):111-112.
[2]陳麗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9.
[3]張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4):96.
作者簡介:
晏宏彬,遼寧省沈陽市,遼寧省沈陽市遼中區(qū)第一初級中學。